營改增在建筑企業財務的影響

時間:2022-01-05 08:54:52

導語:營改增在建筑企業財務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營改增在建筑企業財務的影響

摘要:營改增的規劃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建筑行業重復征稅以及優化建筑行業經濟結構的問題。從賬務處理的角度來看,營改增改變了入賬的會計科目的屬性,對于建筑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以及稅務情況都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些影響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企業的各項負擔,但是長期來看對于建筑行業卻是一個發展和提升的良機。

關鍵詞:營改增;財務狀況;稅務負擔;經營情況

一、營改增在建筑行業的籌劃意義

營改增實際上不是一個稅種向另一個稅種的簡單轉變,理論上來說,營業稅主要是向服務業征收,而增值稅主要是向制造業征收,其原因是服務業一般沒有上下游的生產經營關系,而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企業經營模式,所以通過營業稅的設立已經能夠實現稅收籌劃的目的;而制造業不一樣,制造業涉及一整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環環相扣,通過設立增值稅能夠解決重復征稅的目的,從而實現稅收最優的目的。從理論上來將,對建筑行業進行營改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意義。營改增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重復征稅的目的,在原來的營業稅計稅模式下,實際上增加了建筑業的稅收負擔,有重復計稅的問題。比如,在營業稅的計稅模式下,施工單位采購鋼筋等價款為113萬元,對于施工單位來說這113萬元需要全部計入成本,施工單位完工后實現營收回款為200萬元,那么征收的營業稅是針對這200萬元的全部金額,其中113萬元的工程物資實際上在上一家單位的時候已經征收了一定比例的增值稅(13萬元),而此次200萬的應納稅額包含了上次繳納的稅款,所以說出現了重復征稅的問題。在增值稅的計稅模式下,施工單位采購的鋼筋等材料入賬成本是100萬元,其中13萬元為增值稅進項稅額,施工單位在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時候是可以抵扣這13萬的進行稅額的,所以說營改增在理論來說解決了重復征稅的目的。從增值稅的征稅模式上來看,相比較于傳統的營業稅,增值稅有助于稅務部門解決建筑行業的偷稅漏稅的問題。仍以上述案例來進行分析,在營業稅計稅模式下,假設施工單位采購的鋼筋等材料價款為113萬元,施工單位建設完成后的營業額為200萬元,如果施工單位正常交稅,而供應商沒有正常交稅,在施工單位這一端是無法規避供應商漏稅這個問題的。但是在增值稅的計稅模式下,施工單位會要求供應商提供正規的銷售發票,如果供應商不能提供銷售發票,那么所有的稅額都需要由施工單位來繳納,從稅務部門的角度來看,稅額在各種情況下并沒有減少。對于施工單位來說,為了解決稅收最優問題,那么在供應商的選擇上會優先選擇能夠提供正規銷售發票的單位,在這種情況下,各個環節的征稅問題就打通了,也就規避了偷稅漏稅的問題。實際上,對建筑行業征稅營業稅不利于建筑行業的細分領域的優化。仍以上述案例來分析,在營業稅的計稅模式下,由于施工單位和供應商不屬于同一家工業單位,所以施工單位和原材料供應單位各自需要繳納各自的營業稅,這種背景模式就促使了施工單位和供應商單位合并的目的,因為合并只需要繳納一次營業稅即可。在這種營業稅的驅使之下,我國的建筑行業出現了小而全和大而全的情況,幾乎每一家建筑公司都包含了勞務、原材料、施工等細分模塊。從經濟優化的角度來看,把不同屬的經營方式集中到一家公司下面不利于經濟結構的優化,不利于提高企業的專業性。而在增值稅的計稅模式下下,勞務、分包、原材料等公司可以分開經營,不需要考慮稅務問題,在這種分開經營的情況下,有利于提高各個細分領域公司的專業性。比如,勞務公司就專做勞務,原材料公司就專業做好原材料的供應,這樣精細化的運營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國建筑行業的市場競爭力,并能夠優化我國建筑行業的經濟結構,提高產值的貢獻效率。

二、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企業的財務狀況主要指的是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現金短債比的財務指標,這些指標主要是反映了經營企業的償債能力,這些指標直接決定了企業的融資費率,理論上來說,資產負債率越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越低,越有利于企業開展融資業務。營改增實際上提高了建筑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利于企業進行融資。對于這一點實際上非常好理解,假設某一個施工單位采購原材料113萬元,原有資產總額1000萬元,負債總額200萬元,在營業稅的計稅模式下,原材料的采購總額113萬元需要全部計入資產類會計科目,那么這種情況下資產負債率是沒有變化的,因為負債總額并沒有發生變化,只是資產端的銀行存款轉化成了工程物資。但是在增值稅的計稅模式下,按照銷售鋼筋適用稅率13%的增值稅稅率計算方式下,這113萬元的工程物資只有100萬元會計入工程物資,其中的13萬元是要作為增值稅進項稅額待后期抵扣的,那么可以計算出,這113萬元的資產類科目(銀行存款)最終只有100萬元轉化成了資產類科目(工程物資),那么資產負債率的分母總額減少了,很顯然是資產負債率的數值變大了,在這種計稅模式下,建筑業企業的財務狀況相對之前的計稅模式有反向的作用。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在營改增之后,會有一個財務狀況調整期,建筑行業的財務部門需要針對營改增的內容對自身財務狀況進行優化,以應對營改增對建筑行業帶來的影響。但是站在長期的角度來看,營改增并沒有改變企業經營的實質,也沒有對企業經營產生負面影響,只是短期內會對建筑企業帶來一些數值的影響,建筑企業要積極的迎接這種變化。實際上,營改增也是給企業提供了一次突破自身的機會,因為營改增實際上是為了避免重復征稅和優化建筑行業經濟結構的問題,施工單位可以借著這個機會提升財務規范化的程度,以享受營改增帶來的稅收優化,并積極的迎接調整,突出自己的優勢,打造細分行業的新標桿。

三、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

從理論上來說,營改增會起到避免建筑業重復征稅的問題,但從企業的實際經驗情況來看,營改增在短期內并沒有起到減輕建筑業稅務的效果,反而是增加了建筑行業的稅收負擔。出現這種問題主要是由于目前的建筑行業的產業鏈沒有實現最大程度優化的原因,要實現營改增所帶來的稅收優惠,一定要完成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建筑行業的產業鏈都要嚴格按照稅法去做,都要合法合規。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細分的領域的稅務很難做到正規化。在營改增之前,假設某施工單位當期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采購鋼筋等原材料稅前合計600萬元,按照3%的營業稅額來計算的話需要繳納營業稅10003%=30萬元。在營改增之后,施工單位按照9%的增值稅稅率來計算銷項稅額,金額為9%1000=90萬元,考慮到購買原材料有進項稅額可以抵扣,金額為60013%=78萬元(目前銷售鋼筋等材料適用13%的增值稅稅率),那么該施工單位實際需要繳納9078=12萬元的增值稅,相比較營改增之前的30萬元的營業稅來看,營改增給施工單位減少了3012=18萬元的稅額。如此看來,營改增確實起到了減輕企業稅收負擔的作用。但是在企業實際經營的情況下,施工單位的原材料供應單位多數是采用粗放式的經營模式,講究快速供貨和靈活回款的模式,多數提供不了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部分稅務合規的供應商可能又采取簡易征收,也沒有足額的進項稅額可供施工單位抵扣。于是,就出現了施工單位產生的90萬元的銷項稅額是沒有變化的,但是進項稅額可能達不到預期可足額抵扣的目的。等到稅務核算的時候,施工單位可能只有50萬元的進行稅額可以抵扣,在這種情況下,施工單位需要繳納9050=40萬元的增值稅,比營改增之前的30萬元的營業稅還多了10萬元,反而出現了加重建筑企業稅收負擔的問題。出現上述稅務問題不是說營改增的設計思路是錯的,而是目前的建筑行業還不是十分完善導致的。營改增的出現雖然短期內會讓企業的稅收可能會出現不降反增的情況,但是這種問題會倒逼建筑行業走向正規化,讓建筑業的經濟結構處于一個相對優化的水平,以提升我國建筑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四、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經營情況的影響

營改增表面上來看只是兩個會計科目的調換,但這兩個科目又會牽扯到其他會計科目。從實際情況來看,營改增對于企業的運營情況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對于建筑行業的收入確認以及利潤結轉到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營改增影響了企業的凈利潤營業稅是影響企業經營損益的會計科目,建筑業在適用營業稅的計稅模式下,到了期末結算利潤的時候,需要把營業稅結轉到本年利潤里面去,具體的會計分錄為:借:本年利潤貸:營業稅金及附加而在這種計算模式下,期末的本年利潤出現了借方金額,也就是減少了本年利潤的總額。但是在營改增之后,由于增值稅是價外稅,不影響企業損益,所以不會對企業的利潤總額產生影響。舉例說明,假設施工單位采購鋼筋等原材料113萬元(其中包含13萬元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期末產生營業收入200萬元,那么在營改增之前,利潤總額可以粗略的計算為2002003%113=81萬元,但是在營改增之后,施工單位的采購原材料的價款中有13萬元屬于價外增值稅,不計入經營成本,不影響期末利潤,那么企業的利潤總額粗略的可以計算為200100=100萬元。但是考慮到企業需要繳納25%的所得稅,那么營改增前后對利潤的影響凈額為(10081)(125%)=14.25萬元。也是就是說,營改增之后,企業的凈利潤會呈現一個增高的變化,實際上這就是避免重復征稅在會計利潤上面的表現,如此看來,營改增在理論上確實能起到減少企業稅負的問題。2.營改增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現金籌劃是一個重要問題。一般來講,企業經營的現金籌劃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借貸現金籌劃,另一個是結算貨款的現金籌劃。在施工單位經營過程中,一般都是先采購、后結算的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結算賬期,對于上游企業來講,賬期越長越好,因為這樣的計算模式能夠節省企業的財務費用,而對下游企業來說,賬期越多越好,這樣能夠提高資金的利用率。但實際現金籌劃是很難在稅務上進行籌劃的。建筑企業一般都會按照規章要求定期繳納稅務,而且特別重視稅務問題。在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只需要繳納3%的營業稅,這部分稅金對企業來說影響不大,但在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需要繳納9%的增值稅,如果上游企業沒有及時計算貨款,那么建筑企業需要先行墊付這部分稅金,而建筑企業一般都是高杠桿的經營模式,這部分稅金看似不大,實際上對建筑企業經營的影響卻比較大。營改增的稅務變化對建筑企業來說是一個長遠的影響過程,短期來看,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稅務情況可能會出現負面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這些影響也是倒逼建筑行業向著更規范的方向發展,有利于建筑行業提升自身實力。

參考文獻

1.程雙華.淺談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會計師,2013(03).

2.周文霞.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對策研究.當代會計,2015(12).

3.劉大明.淺析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對策.現代經濟信息,2017.

作者:姜榮 單位:江蘇中科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