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護理風險管理研究
時間:2022-06-09 11:19:19
導語:產科護理風險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該院產科接受治療護理的158例產婦開展品管圈活動,作為該次研究的一般資料。該次參與研究的患者都知情該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自愿提供研究信息同時簽定了知情同意書,此次效果研究已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與批準。接受品管圈活動管理的產婦年齡在20~39歲,平均年齡(26.7±6.3)歲,懷孕次數為1~3次,該次品管圈分成孕產婦護理、新生兒護理、健康宣教3個小組,各小組的成員均有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工作年限超5年的超80%,且每組成員在所負責的品管圈小組內臨床經驗豐富。
1.2方法
在該次研究之前該院產科護理工作未應用過品管圈管理模式,護理管理措施在應用品管圈活動之后進行了以下調整。1.2.1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各小組成立前,組織產科所有護理人員接受品管圈知識的培訓學習,使其對品管圈有一定的了解,積極主動參與本活動。根據護理人員的個體情況和技能專項,由護士長將其合理分配到孕產婦護理、新生兒護理、健康宣教3個品管圈小組內,每個品管圈小組均包括1名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和4名護士,各組自由選出圈長,2名主管護師作為該品管圈小組的督導。各小組根據所負責的項目,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產科護理資料并分析護理缺陷,辨別潛在的風險和質量影響因素,根據組內討論等方式制定有效的護理策略[3]。1.2.2品管圈小組活動(1)孕產婦護理品管圈小組活動[4]:經調查,在產婦身份識別有偏差、臨產孕婦的送房時機不準、孕產婦隱私保護不良等為常見問題,原因主要是護士技術不熟、責任感不強等。對此采取以下措施:①提高巡視頻次,及時處理緊急情況,密切觀察產婦狀態,看準送房時機;②完善產婦信息的查對,要求護士嚴格核對信息,避免身份信息識別錯誤,提高病歷書寫質量,充分尊重并保護孕產婦隱私;③在使用催產素時提高警惕、注意觀察并掌握孕產婦生產進程,避免胎兒宮內窘迫;④注意產后產婦的身體恢復,及時有效的進行產后指導,幫助孕產婦解決問題,減少產后并發癥的發生。通過滿意度調查表對工作進行總結,小組每15d對統計結果進行討論整理,肯定取得的效果,同時分析不足。全員探討,收集、整理大家提出新的意見和建議,并研討制定下一步的改進措施,將成功經驗加入到標準化的管理。(2)新生兒護理品管圈小組活動[5]:新生兒手圈、胸牌時常脫落是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組內討論,此類問題的發生主要與孕產婦和家屬對手圈、胸牌重視程度不夠、護士沒有將手圈系緊、手圈本身質量不穩定有關,整改措施:①與本院采購科溝通,購買質量過關的手圈和胸牌;②加大對護士的培訓力度,標準規范的為新生兒佩戴手圈,同時增佩足圈,雙重保險;③強調手圈和胸牌對新生兒的重要性,不可隨意摘除,且注意避免其破損或脫落。(3)健康宣教品管圈小組活動[5]:部分產婦對孕產知識的掌握不確切,為了更好地提供服務,品管圈小組:①通過查閱資料及自身的工作經驗總結編制“孕產婦健康宣教資料”并在專家的指導下進一步改進,上交護理部,由其組織審定,并制作“健康教育路徑表”;②組織組員學習健康宣教的有關內容及業務,并能有效的應用到工作中,加強同孕產婦的溝通;③為保證健康宣教的有效性,對“健康教育路徑表”中的內容、作用為孕產婦進行詳細的講解,爭取孕產婦的積極配合;責任護士要根據要求,嚴格對孕產婦及家屬進行有計劃性的教育并適時評價。品管圈每半個月調查孕婦及家屬對宣教內容的掌握,認真總結分析,并對內容進行不斷的完善,改進實施方式等,確保健康宣教的有效性。
1.3觀察項目
記錄并比較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新生兒手圈和胸牌丟失情況、孕產婦護理缺陷事故的發生情況、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及滿意度情況。
1.4統計方法
將該次實驗結果錄入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孕產婦滿意度和知識掌握情況,較實施前均明顯提高,見表1。實施品管圈活動后新生兒手圈丟失率為2.53%,胸牌丟失率為1.27%和,均明顯低于實施前,見表2。
3討論
由于產科需求的特殊,要求醫療護理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降低孕產婦及新生兒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此,較一般的護理更有難度,在管理上要求必然會更加嚴格,對于產科的護理工作人員要求則會更全面、具體。品管圈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工具,被應用到產科不僅僅是因為其能有效地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調動了員工們的工作熱情,通過對工作中問題的自我查找、分析、組間討論、制定方案、積極實施,并取得效果,這一系列活動都對員工有很大的激勵[7]。品管圈活動不僅增強了員工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同時也強調了團隊的整體意識,提高凝聚力。從該次的研究結果來看,實施品管圈活動后孕產婦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很大地改善了護理過程中的缺陷,護理流程更加順暢自然,孕產婦與護理人員之間建立了默契的聯系、氣氛融洽,醫護人員的付出也得到了回饋,自豪感油然而生。在產科護理工作中,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理質量,是醫護都愿意配合和接受的一種有效途徑,臨床效果顯著。但還應重視實施環節,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不斷調整優化品管圈的實際適用條件,使其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發揮最優效果。
作者:袁碧波 單位:岳陽市一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張春梅.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6):168-169.
[2]陳孝芳.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2):185-186.
[3]文玲玲.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1):189-190.
[4]周美珍,吳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11):825-826.
[5]萬志紅.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41(12):164.
[6]沈慧.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23(8):89-90.
[7]姜永慧,李明潔.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9):142-144.
- 上一篇:企業現金流風險管理思考
- 下一篇:石油天然氣行業風險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