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物品規范化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08 03:21:22
導語:急救物品規范化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急救物品規范化管理對降低護理風險的臨床意義。方法將2016年1—12月急診物品未實施規范化管理設為管理前,將2017年1—12月急診物品實施規范化管理設為管理后。比較規范化管理前后物品管理效果、護理風險事件以及醫師對護士搶救配合效果的滿意度。結果規范化管理后,物品檢查耗時、取用耗時、整理耗時均短于規范化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規范化管理后,醫師在用藥準確率、用藥速度、搶救物品使用速度方面的滿意度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規范化管理后,護理不良事件、護理缺陷、潛在隱患的發生率低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規范化管理能夠提高急救物品的管理質量和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護理缺陷和護理風險的發生。
【關鍵詞】急救物品管理;護理風險;管理質量;工作效率
急診是實施緊急救治和搶救的場所,其護理工作具有特殊性、負責性和風險性。急救物品在急診患者的搶救過程中非常重要,對于搶救成功率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目前急診科對急救物品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擺放合理有序、保證搶救物品的質量、搶救藥品無過期、搶救器械性能良好、儀器及物品標識清楚。但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由于急診護理人員工作量大,急診急救物品管理存在標識不清、藥品標簽模糊、搶救后藥品未及時補充等現象[2],對搶救工作的順利開展極為不利,如何使急診急救物品管理規范化是值得研究的課題。為此,我院急診科于2017年1月起成立急救物品管理小組,對急救物品采用規范化管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6年1—12月急診物品未實施規范化管理設為管理前,將2017年1—12月急診物品實施規范化管理設為管理后。納入標準:均有護士資格證;工作年限1~5年;均自愿參與研究;參加完整個管理過程;身體健康;大專及以上學歷。排除標準:中途退出管理者;外院進修者。均為女性,年齡21~45歲,平均(35.85±12.24)歲。主管護師3名,護師8名,護士9名。學歷:本科14名,大專6名?;橐鰻顩r:已婚11例,未婚9例。以上護士承擔著急診患者的治療及護理工作,包括接待、急診輸液、給予急救處理、觀察及監護等。管理前后急診科醫護人員未發生明顯的人員層次變動。管理前抽取12523例患者,其中男6275例,女6248例;年齡21~78歲,平均(50.24±15.28)歲。管理后抽取13217例患者,其中男6658例,女6559例;年齡20~77歲,平均(49.85±14.52)歲。管理前后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成立急救物品管理小組小組包括組長1名,護理人員4名,其中組長由護士長擔任,4名護士中2名負責急救藥品的管理,2名負責搶救設備、儀器的管理。小組成立后制定人員職責和急救物品質量考核評分標準以及規范化管理的要求。1.2.2規范化管理的要求及培訓由急救物品小組對急診科全體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講解急救物品質量考核評分標準以及規范化管理的要求。物品做到定人保管、定點放置、定量供應、定時核對、定期消毒的“五固定”以及及時領取補充、及時檢查維修的“二及時”[3]。每月例會時,對急救物品的查對、急救藥物的交接等進行重點講解,避免結果漂移[4],推行最優措施,同時加強自身修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培訓,要求護理人員嚴格執行醫療器械操作常規。1.2.3統一管理由小組成員牽頭統一制作記錄本、手冊、標識等。(1)制作統一的急救物品交接記錄本,內容包括物品的數量、名稱、檢查時間、班次、護士簽字、護士長簽字等,做到每班交接并記錄,確保搶救患者時能夠安全使用。(2)統一制作標識。急救設備的標識:每臺設備上都設有標識,包括設備名稱、檢查時間、操作使用的流程與方法、是否處于備用狀態等。有故障的儀器在記錄本上采用紅筆明顯標注。急救藥品的標識:標識上有藥物的名稱、劑量、數量、有效期以及用途,用藥遵循“先產先用、近期先用”的原則,對不同有效期的藥物使用不同顏色的標識,如“白底紅字”(1個月)、“白底黃字”(3個月)、“白底藍字”(6個月);其高危、高濃度、精神類、毒麻藥物也分別有不同的標識??厮贅俗R:患者輸注特殊藥物時需掛控速牌(藍色),如對病情較重且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在輸液時可掛紅色警示標識,易引起醫護人員的注意。(3)制作急救物品及特殊藥品手冊。包括常見急救物品的名稱、用途、規格、適應證及注意事項等,急診科人手1份,方便隨時查看學習。(4)設立藥品、物品目錄清單以及放置平面圖,合理分層,分區擺放。(5)搶救車設專管員,每周消毒班檢查搶救車內藥品物品數量、有效期等,每月護士長抽查,如有使用搶救車內物品,需在該框內備注使用情況、日期、護士簽名。搶救車內物品一律不外借,搶救后用物及時補齊。1.2.4加強質量控制(1)由小組長按照規定采用抽查與定期檢查的方式對急診科急救藥品、搶救設備以及儀器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登記在急救藥品、物品質量控制本上,對臨床出現的問題及時發放整改通知書。(2)每個組員將每日工作情況記錄于檢查單上,每天3班交接,檢查急救物品數量是否齊全、有無過期、包裝上的字跡是否清晰、保存方法是否正確、封條是否完好等。同時小組成員在檢查中向當班護士提問,如急救車常用藥物的注意事項、檢測吸引器、呼吸機、除顫儀等,加深護士對急救藥品及急救器械使用知識的掌握。(3)制定獎懲制度,加大對急救藥品、物品檢查的質控處罰力度,確保急救藥品、器械完好。1.3觀察指標。1.3.1物品管理效果于管理前后各抽查25000件物品進行研究,統計物品檢查耗時、取用耗時、整理耗時。1.3.2護理風險事件參照鄭少紅的文獻[5],對急診物品管理中的護理不良事件、護理缺陷、潛在隱患的發生情況進行統計。1.3.3醫師對護士搶救配合效果的滿意度于管理前后選取急診科10名醫師對護士搶救配合效果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包括用藥準確率、用藥速度、搶救物品使用速度3個方面,每個方面的滿意度評分為0~10分,評分越高,滿意度越高。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正態分布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管理前后急救物品的管理效果比較。管理后物品檢查耗時、取用耗時、整理耗時均短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管理前后急救物品的護理風險事件比較。管理后護理不良事件、護理缺陷、潛在隱患的發生率低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管理前后醫師對護士搶救配合效果的滿意度比較。管理后醫師在用藥準確率、用藥速度、搶救物品使用速度方面的滿意度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急診科是醫院面向社會的“窗口”,屬于護理糾紛的高發科室,患者就診時病情危重、復雜、變化快,需要急診醫護工作者對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救治措施以挽救其生命。急診物品是急診搶救過程中用藥的物品、儀器以及設備等,急診物品管理質量優劣直接影響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生存質量[6]。準確迅速應用急救物品是成功搶救患者的重要環節,若急救車藥品、物品管理不到位會影響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有研究顯示[7],對急救物品、藥品進行標準化管理,可提高急救車藥品、物品管理達標率及管理水平。有研究顯示[8],規范化急救物品管理能夠提高物品管理效率,全面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和綜合素質。我院急診科室于2017年1月成立急救物品管理小組,對急救物品采用規范化管理,確定規范化管理的要求,統一管理,加強質控。結果顯示,規范化管理后,急診急救物品檢查耗時、取用耗時、整理耗時明顯短于管理前(P<0.05)。提示規范化管理的實施,有效提高了急診急救物品的管理質量,提升了工作效率。首先急救物品管理小組成立后,通過對急診科室急救儀器、設備、藥物實施統一的模式管理,對急救物品管理質量起到了動態監控的作用。在急救物品管理小組的帶領下,急診科人人都參與到管理中,提高了工作人員的自律性。有研究顯示[9],急救質量控制小組的建立,能夠確保危重患者的用藥迅速、安全、有效,為搶救贏得寶貴的時間。在規范化管理中,要求標識清晰,物品按量定點放置,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診療時能夠清晰、準確的取用急救物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規范化管理中統一制作標識,包括急救藥品、急診輸液以及急救設備等,通過直接的刺激作用,將信息傳導給護理人員,使物品的操作方法、用途、有效期直觀地呈現在護理人員面前,以便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做出判斷,準確地使用藥物,避免護理風險[10]。通過設立目標、統一培訓、例會講解的方式,增強護理人員急救物品管理意識,提高工作責任心[11]。急救物品規范化管理的實施,使護理人員有章可循,即按要求完成本職工作,提高急救物品管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規范化管理后醫師在用藥準確率、用藥速度、搶救物品使用速度滿意度高于管理前(P<0.05)。說明規范化急救物品管理的實施使急救物品的管理實現了流程化,可提高物品管理質量,且護理人員能夠更好地配合醫師搶救。綜上所述,實施規范化管理能夠提高急救物品的管理質量,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護理缺陷和護理風險的發生率。
作者:郁敏芳 徐佳韻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 上一篇:行政服務中心檔案規范化管理研究
- 下一篇:財務人員績效考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