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城市規劃管理中的運用
時間:2022-06-04 11:39:47
導語:BIM在城市規劃管理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bim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工程領域的不同行業,涌現出多個具有示范性的典型案例,其應用范圍已推廣至設計、施工、運維乃至項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尤其是以雄安新區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為代表的職能部門正在全力推進基于BIM的數字化平臺管理新模式,必將推動BIM應用于城市規劃管理的進程。
關鍵詞:BIM;數據驅動;規劃管理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維模型信息集成技術,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等優勢,支持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方案優化和科學決策、多專業協同工作、虛擬建造和精細化管理。不同于傳統的GIS、CAD技術,BIM可在工程項目規劃、勘察、設計、施工、運維等階段進行運用,通過各參與方在同一BIM基礎上共享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數據,為建筑業體制增效提供有力的支撐。自20世紀70年代BIM概念提出后,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陸續開展BIM應用實踐,使BIM技術在實踐中日趨成熟,現已廣泛應用于工程領域不同行業,尤其在建筑行業中涌現出多個具有示范性的典型案例。在國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工程項目在不同程度上運用了BIM技術,如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機場、冬奧會場館等項目,BIM應用范圍已推廣至設計、施工、運維乃至項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在我國建筑業科技進步、數字城市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1建設管理領域BIM應用總體目標
1.1國家政策推動BIM應用開啟新時代。近年來,我國在BIM政策和標準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家及各地政府陸續頒布了幾十項BIM相關政策、標準,涵蓋試點推廣政策、技術推進政策、行業發展政策等不同層次的內容,其中國務院頒布的《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從行業發展角度明確了BIM的重要意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了多項深度推進BIM應用的政策,如《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等,明確提出BIM技術應用發展指標是到2020年末,建筑行業甲級勘察、設計單位新立項項目,集成應用BIM的項目比率達到90%。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亦推出多項政策推進BIM落地實施,如了用于指導地方的BIM收費標準等。這些政策明確了工程領域BIM技術發展和落地的導向,大大推動了BIM應用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鋪開。1.2城市發展驅動規劃部門轉變管理模式。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城市建設進入到以提升品質為主的轉型發展新時期,我國將大力推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然而作為規劃管理部門,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需要借助信息化新技術來改變政府傳統模式,打造“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的城市建設管理新模式,在管理中把多行業的數據進行融合,形成城市級別的數據模型的集合,而BIM技術正是數字化時代下面向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全數字化支撐手段,利用BIM與GIS、大數據等多種新技術相結合,將推動城市規劃管理向精細化、標準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方向發展,助力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和協調性。1.3依托BIM技術發揮規劃引領重要作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行優化營商環境、簡化審批流程,這對城市規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樹立國際化視野,圍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宗旨,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為核心、綠色發展為目標、創新提效為主線,借助BIM全數字化和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傳遞的優勢,將BIM與規劃管理業務深度融合,從工程建設項目初期的規劃階段向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運維及城市綜合治理等階段延伸,實現跨部門、跨環節、基于BIM的“可視化”數據共享和協同審批,助力城市管理向更加規范科學的方向發展。
2BIM在建設管理領域應用的思考
在“智慧城市”的國家政策驅動下以及新技術快速發展的支撐下,傳統技術越來越無法滿足政府管理的需要,需要應用“智慧”的新模式來提升管理水平和科學決策能力,將BIM引入到城市規劃管理中,可以實現目前三維仿真系統以及GIS系統都無法實現的多維度應用,如城市規劃方案的性能分析、城市設計、管線綜合分析等,為規劃編制、審批和監督提供全新的解決途徑,將開啟未來國內工程建設領域的發展方向,亦將構建新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城市建設新格局,增強政府管理與決策的科學支撐。2.1實現“可視化”的跨部門協同審批管理。在優化營商環境、推行多部門聯審的大背景下,利用BIM的可視化優勢,以“規劃是源頭”為抓手,構建規劃、設計、施工、運維、城市管理一體化流程,在建設工程規劃階段實現精細三維模型,將同一套模型數據應用到規劃方案、規劃審批、施工管理、智慧城市建設的全流程中,打破傳統CAD圖紙表達方式,減少復雜的圖紙帶來的審核難度,縮短審核時間,使各部門基于可視化模型,對同一個項目開展不同審批環節的協同審批,提升服務效率,促進實現“服務共享化、數據過程化、管理高效化”的政府并聯審批新模式。2.2探索“全數字”的城市數據分析決策機制。BIM具有創建、計算、管理、共享和應用海量工程項目基礎數據等方面的優勢,與GIS技術結合應用,可把GIS系統中所包含的地理數據信息,納入以BIM全數字化模型為基礎的規劃編制、城市設計、規劃方案、施工圖審查、規劃監督等階段的三維審批及流程管理平臺,提供面向“人地房”的多維度大數據,針對重點地區、重點項目探索基于模型的多部門聯審,實現精細化審批,并可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城市信息模型的“大數據”分析,從單體建筑到社區再到城市,以點帶面,從微觀到宏觀,嘗試建立人口、城市資源、GDP之間的關系紐帶,從而指導城市空間布局,達到高效精確的規劃決策。2.3打造“全透明”的市政基礎設施網絡。城市地下管線錯綜復雜,隱蔽性工程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利用BIM技術可建立一個完整、透明的城市地下管網的專業信息數據庫,實現燃氣、熱力、供水、排水、電力、電信等地下管線的三維空間展示與信息查詢分析。結合地上建筑的三維信息模型,合成地上地下全覆蓋的城市級信息模型,不僅在形式上實現了更全面、更宏觀的集合,而且在模型上承載著更多的數據信息可用于綜合分析,這將為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運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3結語
目前,雄安新區正在全力推進BIM數字規劃平臺建設,同時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開展將拉開全國BIM應用于工程建設管理的序幕。結合重點建設項目,以數據為核心、以BIM為載體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將成為方興未艾的全新數字化政府新趨勢。
作者:顏涯 單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上一篇:建筑工程甲方質量與進度管理探究
- 下一篇:病毒泌尿外科急癥意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