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管理體制分析

時間:2022-08-25 10:08:46

導語: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管理體制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管理體制分析

1.加強規劃指導,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產業發展實際需求,進一步整合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合理確定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和職業教育學生規模。調整教育布局結構,逐步建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縱向橫向相互銜接、相互溝通的新機制,等值承認職教和普教學歷資格,使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在同一平臺上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改變職業教育是“差等生教育”的現狀,建立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級職業教育銜接溝通的有效機制。改革高校招收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考試方式,如每年增加一次至二次職教高考,增加對技能課的考試要求,同時擴大中高職貫通招生規模。

2.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及課程改革。政府逐步將自主開辦專業以及在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權還給職業教育學校。調整職業教育專業目錄,拓寬專業面向,實施寬口徑專業課程,改變現有職業教育知識陳舊、知識面窄的狀況,形成職教專業鏈與社會產業鏈互動發展、相互提高的課程體系。進一步擴大學生自主選擇專業的機會,加強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全面提高職教學生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發展的適應性。

3.加大對企業辦職業教育的鼓勵力度,提高產教融合度。一是健全財政投入機制,明確企業辦職業教育享受與公辦職業教育同等的教育經費撥款,按學生生均經費標準給予企辦學校撥付辦學經費;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將企辦學校納入政府財政,無論是示范校的配套資金還是校舍加固經費,政府一視同仁、統籌解決,明確撥款渠道,讓企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享受平等待遇,加大在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專項投入力度。強化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完善職業教育實訓設備按現代技術發展需求定期投入機制,以保證職業教育實訓設備的先進性,使實訓設備與技術發展相匹配。同時,加大各級政府的統籌力度,合理整合實訓資源,避免實訓基地和實訓設備的重復建設,提高實訓設備利用率。二是進一步完善企業投資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民間資本投資職業教育領域建設,建立多元化職業教育投資體系。如:企業投入職業教育的建設經費和頂崗實習所發生的費用,全額列入企業生產成本,稅前列支;凡興辦職業教育的企業,根據其舉辦職業院校的規模以及社會需求等實際情況,確定繳納的教育費附加返還企業的比例,并專項用于所辦技工院校的建設和辦學;將企業職工培訓費計提比例從1.5%提高到6%~10%,并列入成本開支,以促進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將企業用于職業教育的資產明確界定,從總資產中切割出來,轉入專門設置的“非經營性資產”或“公益性資產”科目,以減輕企業在“總資產回報率”等考核時的壓力。三是可以考慮將國有企業舉辦的職業院校在管理體制上調整為國有企業與所隸屬政府的行政部門共建共管,以企業為主。企業負責學校的建設、干部管理、績效考核,并對“工學合作、校企合作”做出制度安排,保證教師進企業掛職鍛煉,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以及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進校兼課,企業產品、生產工藝裝備、管理案例進教材講義等具體事項的落實。政府負責學校的生均辦學經費供給,招生專業審批與招生監督,學校辦學質量與特色評價。政府對企業辦職業學校按學校規模等級、實際招生和社會需求對教師參照事業編制給予核定,參照教師法的標準,由地方財政全額解決職業院校教職工的工資福利,提高教師地位和收入水平,穩定教師隊伍。

4.加強職教師資培養,增加“雙師型”教師培養的規模和質量。加強高校內設的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建設,推廣教育部和天津市共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的做法,通過共建適當增加職教師范招生規模、提高教育質量,并鼓勵高校探索開展招收非師范類本科畢業生進行“4+2”、“雙師型”職教師范研究生的教育工作。鼓勵行業、企業優秀技術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擔任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制定符合職教特點的師資引進、培訓和職稱評定方案。提高職教師資定期接受專業技能訓的比例。

5.優化社會用人環境,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技術工人的地位、待遇和社會保障水平。制定完善鼓勵技術人員崗位成才的制度政策,擴大技術人才成長空間。加大對技術人才創業、創新和崗位成才的宣傳力度,為技術人才成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逐步形成只有崗位不同、沒有身份不同的人才使用氛圍,糾正人才評價機制的偏差,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人才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