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預算績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4-02 03:32:34
導語:水利預算績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始于21世紀初,經過近10年的探索,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逐步實現了從“過程管理”到“效果管理”、從“事后考評”到“事前設定績效目標、事中實施績效監控、事后進行績效評價”全過程績效管理的轉變。各部門、各預算單位績效理念和效率觀念初步形成,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的組織領導體系日臻完善,支出責任意識不斷增強,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有所提高。2012年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得到財政部的通報表揚,2013年在中央部門預算績效管理考評中成績排名第2,考評結果為優秀。制度建設方面,印發了《水利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預算項目成果管理和績效考評的通知》,初步明確了績效考評的組織管理、工作程序和結果運用,確立了由水利部統一組織、各單位分級實施的績效考評分工體系。目前,按照水利部黨組的統一安排,起草了《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建設工作方案》,對下一步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指標體系建設方面,針對“948”計劃、科技推廣及標準化、防汛業務費、干部教育培訓、基本科研業務費、水利工程建設稽查、水利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水質監測業務以及血吸蟲病防控9大類項目,初步構建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分標準,并在2013年水利預算績效評價工作中得到實際應用。績效目標管理方面,2014年部門預算中填報績效目標的項目預算資金占項目支出預算總額的67.54%,提前實現了財政部提出的到2015年達到50%的目標。試點項目績效評價方面,2014年建議納入績效評價試點的項目預算資金占項目支出預算總額的23.23%,占公共財政支出規模的10.16%,也提前實現了財政部提出的到2015年達到10%的目標。
二、主要做法
1.加強理論研究,完善制度體系
理論研究是制度創新的基礎。2005年,水利部啟動了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理論研究工作;2009年,組織開展了“水利部直屬預算單位行政事業類項目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課題研究工作;2012年,將“水利績效管理體系建設研究”列為年度重大課題。通過一系列課題的實施,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理論研究工作得到明顯加強,解決了水利預算績效評價工作中的多個難點問題。制度體系建設不斷完善。2012年,水利部啟動了“三項機制”建設工作,于該年年底頒布實施了《水利部預算項目儲備管理暫行辦法》《水利部預算執行考核暫行辦法》《水利部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暫行辦法》,并于2013年印發了3個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2013年年底,水利部黨組研究部署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做出建立具有水利特色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和指標體系的決策。
2.強化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機制
2012年,成立了水利部預算管理領導小組,由分管財務工作的副部長擔任組長,相關業務司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初步構建了“財務搭臺,多方參與”的預算績效管理體制,由財務司會同業務主管司局,共同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在項目績效目標、指標和指標值的確定方面,首先報項目負責人(業務主管司局負責人)和單位負責人(業務分管部領導)審核,然后由財務司匯總后統一報部領導審定,最后再上報財政部。同時,績效評價工作機制也不斷創新。2012年首次探索實行了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先期開展績效調研審核、再由專家組進行復核打分的管理機制,2013年探索了由各項目單位自評價與第三方中介機構現場復核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為下階段進一步探索由第三方中介機構獨立開展績效評價工作積累了經驗,有效地保證了績效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
3.全面推進工作開展,擴大績效管理范圍
財政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規劃(2012—2015年)》中對績效目標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圍繞相關目標要求,水利部部門預算項目逐年擴大績效目標管理范圍,至2014年,2000萬元以上的前三類預算項目全部填報了績效目標和指標,在2015年項目儲備中,要求所有的新增項目填報績效目標和指標,并對其進行審查、修改與完善。同時,逐年擴大績效評價試點項目的范圍,從初期2006年的2個項目增加到2013年的9個,再到2014年的14個,項目數量逐年增加,預算資金總額也逐年提高。此外,啟動了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工作。在2014年部門預算中,選取了2家部屬單位作為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管理試點單位,開展單位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試點。
4.加強宣傳培訓,夯實工作基礎
推進預算績效管理需要廣泛共識作為基礎。自開展績效評價工作以來,每年的部門預算編制工作會都將預算績效管理作為一個專題進行學習;定期開展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績效管理培訓和經驗交流;同時,還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積極宣傳預算績效理念,增強績效意識。為加強水利財務管理,水利部開展了水利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該系統把績效管理作為一個重要模塊進行建設,建成后將在為實現對水利財政資金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監控提供技術保障的同時,也為實現水利預算績效的全過程管理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5.配合抓好財政專項資金評價工作
專項資金是水利財政資金的重要組成,為配合抓好專項資金評價工作,水利部先后配合財政部出臺了《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資金績效考評暫行辦法》《中小河流治理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暫行辦法》《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績效評價暫行辦法》,并組織開展了績效評價工作。目前,正在會同財政部擬訂《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暫行辦法》,與財政部聯合啟動了《全國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規劃》項目績效評價工作。下階段,擬會同財政部對中央財政補助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使用管理情況開展檢查評估。這一系列專項資金考核評價辦法的制定對于提高其使用效益和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尚未健全
一方面,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尚未形成體系??冃Ч芾砉ぷ鬟€處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動狀態,缺乏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基層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還存在“不愿管”的現象。另一方面,雖然初步構建了水利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但距離財政部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和針對性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主觀指標多,客觀指標少,指標值確定的隨意性較大。同時,由于部分業務工作缺乏規程與標準,或規范化程度不高,致使績效評價結果的質量受到影響。
2.績效管理結果應用機制尚未建立
雖然每年水利部均根據財政部的批復,及時向二級預算單位分解批復各單位的績效指標,反饋績效評價結果,但由于缺乏具體的機制約束,評價結果既未與單位的預算安排掛鉤,也沒有與單位領導班子的考核掛鉤,很難引起基層單位的重視,“重分配、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思想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3.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還比較薄弱
一方面,目前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還沒有獨立的績效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績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業務工作基礎數據缺乏,績效評價實施的主體單一,還沒有按照財政部的要求組織第三方中介機構獨立開展績效評價。另一方面,由于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整體上處于起步階段,基層預算單位對績效管理工作的理解與把握還不全面,還存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不會管”的現象。
4.轉移支付的績效管理工作還比較滯后
一是職責不明晰。財政部預算司相關文件規定,轉移支付地方資金的績效管理由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負責,而財政部經建司、農業司在具體項目績效管理辦法和實際工作中又明確由財政部和主管部門共同負責。二是工作不均衡。一些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尚未制定相關管理辦法,或已制定辦法的需根據新形勢適當調整。三是形勢不明朗。目前財政部正在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進行清理、整合,并調整相應的管理體制,今后業務部門對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管理形勢還不明朗。
四、加強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的建議
1.加快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強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的頂層設計,按照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穩步推進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工作,包括制定關于推進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水利預算績效管理辦法、工作規程、實施細則、考核辦法等,構建一套具有水利特色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同時,繼續細化績效目標,完善水利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研究績效目標和指標數據庫,盡可能多用客觀指標,減少主觀指標,健全和完善水利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保障績效評價結果的客觀、真實、準確,切實提高績效評價質量。
2.進一步開展理論研究,強化結果應用
系統總結國內部分省市在預算績效管理方面的探索實踐,為水利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提供理論支撐與方法參考,提高水利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及權威性,進而提升水利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此外,建立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應用機制,將績效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各預算單位,并結合預算執行考核機制,作為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同時將績效評價結果反饋給人事主管部門及監察部門,作為實施行政問責的重要依據。
3.進一步擴大預算績效管理范圍
一是繼續擴大績效目標填報范圍,在現有績效目標填報的基礎上,不斷增加編報績效目標的水利預算項目和單位,逐步擴大績效目標填報的覆蓋范圍,最終實現預算資金的全覆蓋。二是進一步擴大績效評價試點范圍,按照統籌規劃、重點突破、穩步推進的原則,一方面擴大績效評價試點項目的范圍,由重點評價向全面評價轉變,力爭在未來幾年將所有的水利預算項目納入績效評價,另一方面擴大單位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范圍,逐步實現對所有單位整體支出開展績效評價。三是鼓勵二級及以下預算單位開展自評價工作,逐步實現水利預算績效的分級評價。
4.進一步夯實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
盡快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的組織機構,增加績效管理專職人員,完善績效評價的主體。同時,結合水利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健全各種基礎數據動態采集機制,逐步實現對各單位機構職責、編制、人員、資產、工資及津補貼標準、業務范圍及工作量等基礎數據的動態管理,實現對各項目對應工作對象的數量、規模、性質、種類、分布等基礎數據和信息的動態管理,提高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此外,逐步建立健全專家學者庫、中介機構庫及監督指導庫,探索和推動由第三方中介機構獨立完成預算績效評價工作。
5.推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績效管理
研究完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管理工作機制,探索財政專項資金整合形勢下的績效評價管理方式,創新績效評價方式,逐步擴大績效管理范圍,優先對社會關注的重點民生項目開展績效評價,然后逐步將所有水利財政專項資金納入績效管理范圍。研究細化水利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規章制度,擬訂各專項績效評價管理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確保績效評價質量。切實強化績效考核結果運用,建立考核結果與資金安排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安排以后年度專項資金的重要依據。
作者:許文盛張程裴紅萍張鴻艷單位: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水利部財務司水利部預算執行中心
- 上一篇:全縣統計工作要點
- 下一篇:安監局法治建設提升年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