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科技管理下的發展
時間:2022-05-14 04:35:57
導語:LED科技管理下的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LED產業缺乏科技戰略
我國LED產業發展現狀可謂是遍地開花,除了13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外,許多省市紛紛設立自己的半導體照明基地。各區域間缺少統籌協調與合作,使得產業資源缺乏有效配置,造成了LED產業布局紊亂,造成區域惡性競爭的局面。個別政府更出現地方保護主義及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由于LED中下游行業準入門檻較低,數量多、規模小、缺乏引領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的產業結構模式使得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產品檔次較低、企業力量不集中等,以致缺乏市場競爭力。目前,我國LED應用示范工程已形成一定規模,然而絕大多數都是政府工程;在資金投入方面,大多數應用示范工程都是各級政府直接投資,或由承接工程單位投資,而商業銀行、投資基金和企業資金等民間資金利用不多。如此單一的推廣應用模式容易造成產能過剩等問題,需要正視。
2.LED產業缺乏科技發展
目前,我國在半導體照明領域的研發力度嚴重不足并且力量分散。例如,飛利浦1年的研發投入費用是4400萬歐元,相當于我國“863”計劃和“半導體照明工程”重大項目5年的經費總和。我國LED企業、獨立研發機構投入稀少、研發力量薄弱,特別是缺乏開放性科技管理創新的公共技術研發平臺。中游封裝及下游集成應用雖然形成了大批量生產,且加速發展,但仍缺乏創新應用的研究以及應用系統集成技術。我國企業正正缺乏的是低成本、替代型、規格化的LED產品。
3.LED產業缺乏科技管理的標準體系
我國LED產業標準認證體系建設缺乏整體規劃。目前我國已制定了12項國標和10項行標,但大部分是定義、術語、安全要求、測試方法等標準,與現有應用設計標準不配套。由于LED技術發展迅速,國標的制定過程需時漫長,剛的標準就已經落后于行業的需求。而這些標準體系基本上還是參考國際標準和歐美標準,缺少相應的獨立研究工作為基礎,很難為標準提供實在的技術支撐。同時,由于國家對各省市的標準制定以及檢測平臺建設的工作缺乏整體布局和統一規劃,一個地方一把標尺,導致地方標準之間存在很大差異,LED企業也倍感無奈。因此,只要國內的標準還沒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行業標準混亂的局面就不可能改變。此外,我國的LED標準檢測存在多頭管理現象,涉及LED標準的管理機構有“工業和信息產業部半導體照明技術標準工作組”“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業和信息產業部平板顯示技術標準工作組”等。這種多頭管理,整體協調性差,缺乏統籌,影響LED產業的長遠發展。
4.LED產業缺乏科技管理的領軍人才
在美國,企業內部的研究人員占全國研究人員總數的80%左右,企業里的研究開發費用占全國費用總額的65%左右。而我國企業內應用研究僅占全國總額的10%左右,絕大部分研究人員都默默在獨立于企業之外的研究所、研究院做研發工作。(本文來自于《科技與管理》雜志?!犊萍寂c管理》雜志簡介詳見.)
二、對LED產業發展與科技管理的建議
1.制定詳盡的LED產業發展規劃
鑒于新興產業的戰略性地位,發展LED產業要具備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要特別重視產業化前的布局與制定知識產權戰略,尋找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其中,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打破傳統發展模式和過時思維,加強對高新技術的研發能力的培育,以穩步提升我國LED產業發展的綜合競爭力。美國、日本、韓國等世界LED產業先進發達國家均制定了比較相近的LED規劃,我國可以借鑒以上國家的經驗,制定有中國特色的LED產業發展規劃和LED產業發展線路圖。發展規劃應該是包括資金、運作、項目、評估等在內的完善研發和產業化的計劃,涵蓋基礎技術研究、核心技術研究、標準開發、產品開發、商業化需求以及產業間合作可行性評估等方面。
2.提升科技管理水平與能力
圍繞LED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整合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加強前沿性技術研究,支持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的國內外布局。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究開發的投入,促進企業創新要素的集聚,開展前沿性LED照明技術研究,搶占下一代白光核心技術的制高點。支持企業建設國家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保障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可持續發展。支持知識產權的申請和運用,強化知識產權的管理和保護,完善知識產權法規體系,打擊違法侵權行為。探索建立技術、專利與標準相結合的機制,加快知識產權轉化,推動核心技術專利化,專利的標準化。同時,深化產學研合作,完善派駐企業科技特派員的長效機制,實施產學研結合示范企業行動計劃。加強產學研合作規劃和保障體系建設。
3.建立適應科技管理的發展體系
國際上LED技術的核心專利基本都被外國幾大公司控制。美國、日本已經形成了LED產業的專利網。我國LED雖然具有一定數量的專利,但大部分屬于外圍技術。截止到2010年8月,我國LED產業原創的相關專利申請量為2.5萬多件,全球LED照明相關專利12.4萬多件,其中在日本原創的專利申請量為4.9萬多件,占全球總量的近40%;在中國原創的專利申請量為2.5萬多件。同時,由于缺乏原創性的科學技術,很難突破國外的專利壁壘。目前可以整合國家級LED產業化基地以及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發資源,建立、健全LED專利數據庫制度,緊跟世界LED專利技術前沿,形成開放式平臺,從全局性產業布局與技術發展布局上,跟蹤并填補技術空缺;以網絡平臺為鏈接,整合各地知識產權局,協助、支持高校、企業和相關協會共同做好LED專利數據庫工作;設立數據庫管理中心,指導各企業進行LED專利物聯網建設,定期LED企業界專利實時信息,培養專利預警能力,提高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能力,從而避開國外企業的專利壁壘,避免陷入國際各大LED公司的“專利陷阱”。
4.推進LED產業關聯協作
從LED全產業鏈分析,我國LED產業的四大聚集區,具有規模優勢和產業配套優勢。同時在產業集聚區域有國內最好的科研資源和充裕的資金。因此,應充分盤活這些資源,依托具有優勢的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一批產業優勢明顯、產業配套完善、龍頭企業主導、創新能力突出的LED產業集群,引導資金、技術、人才向產業基地集聚,形成要素集聚、規模集中、配套齊全的產業集群。同時,通過產業集聚區建設促進產業空間集聚,通過專業性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產業集聚環境,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加速集中集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興產業集聚區和產業基地,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帶動區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5.重視培養和引進人才
從我國發展LED產業對高端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措施和配套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不斷提高我國LED產業圈子引才聚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培養高層次人才基礎作用,進一步優化高等教育結構、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方向,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設置LED產業專業,在招生計劃安排、專業建設經費投入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加快培育現階段急需的尖端人才,同時加大后備人才的培養力度,突破人才瓶頸,攻克技術壁壘,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提升我國LED產業自主創新力和產業競爭力。
作者:黃暢瑩工作單位: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科技管理審美智慧的研究
- 下一篇: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初探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