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措施的探討
時間:2022-00-00 12:00:00
導語: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措施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就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必要性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對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工作的加強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存在問題;措施
當前,事業單位監督形成了以社會監督、政府監督和單位內部監督三位一體的新型監督體系,在一定程度上為事業單位內部會計工作提供了健康發展的保障。但是圍繞著事業單位內部會計工作仍舊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保證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提高財政撥款的使用效益和事業單位工作效率,要不斷地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監督。
一、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必要性
(1)加強監督是提高效率的保證。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可以對單位日常產生的各項成本及收入加以計算、記錄、考核和查閱,并有規劃有目的的將數據加以研究分析。當前國內大量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體制不完善,監督力度不夠大,出現不少越權行事、徇私舞弊現象,這些現象極大影響了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加強會計監督不僅讓數據信息更為真實準確,使管理者更加明確各項費用的來源流向和明確單位財務狀況,為做出權威正確的決策提供了依據,更能從中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減少或避免單位在人、財、物上的浪費,也能有效防止歪風邪氣的滋長和違反財經法規的行為出現,為各項工作的平穩持續開展提供了保障。(2)加強監督是應當履行的義務。《會計法》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建立全面合理的會計監督制度是每個事業單位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由此可見會計監督在事業單位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事業單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關鍵的一環,發揮著極其重要的職能。面對當前不斷變化且越來越復雜的會計工作形勢,有序開展會計監督工作,建立合理的單位會計監督制度,一方面不僅是依法履行法定義務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貪污腐敗現象的產生,另一方面則有利于各事業單位高效處理好各項會計工作,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
二、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會計監督的重視。長期以來,事業單位一直處于上級部門和國家相關財政部門的監管中,其中,事業單位中的會計工作具有相當程度的依賴性,不能獨立存在而缺乏應有的客觀性。通過對以往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事業單位的特征進行研究,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大部分來源于財政撥款,且單位的運轉不以營利為目的,這些直接導致了事業單位的會計部門只具備形式而缺少具體內容。同時政府和社會都缺乏對此監管的意識,相關事業單位管理者也缺少監管的力度,遲遲未能認識到所處形勢的嚴峻性和會計監督所具備的重要性,不僅導致單位內部管理松散不堪,同時也姑息了一些工作人員的不法觀念,直接導致了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無法正常進行。(2)缺乏監督體系。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在缺乏相關監督體系下的事業單位無法對會計工作進行正常的監管,一方面不能使會計人員的任免體現制度化和程序化,極可能出現單位負責人暗箱操作,按照個人意圖自行決定。另一方面使會計基礎工作無法正常發揮較好的牽制作用,出現會計工作人員的松散性和會計工作的隨意性。有關數據顯示,白條入賬、公款吃喝、私設小金庫等違規違法操作大量存在且屢禁不止,在會計核算中進行特殊處理,不僅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巨額流失,也對事業單位職能的發揮造成嚴重的影響,由此可見,監督體系的建立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建議
(1)強化單位會計監督意識。重核算、輕監督思想在事業單位一直處于主流地位。改善這種情況的途徑之一則是事業單位領導階層加強對會計監督的重視并關注會計工作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對于會計人員而言,一方面要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研究學習,在工作中學法、知法、守法;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工作能力素質和加強自身職業道德的培養。事業單位可以運用多種手段不斷加深內部成員對會計監督的認識,例如:組織人員培訓、定期開展學習、加強對會計監督的宣傳力度、典型案例分析等等。國家相關部門也要積極部署,給予會計監督足夠的關注與重視,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政府監督、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更為完善。因此,要想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力度,不僅要得到社會和單位領導階層的關注和重視,為會計監督中的各項工作指明發展方向、做出正確的決策以及實行有效的措施,還要提高監管人員和會計工作人員的監督意識和行動能力,同時推動道德文化建設,在具備良好品行道德的前提下積極投入工作發揮個人價值,使各項工作能夠有序展開,并為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提供保障。(2)加強單位會計監督制度建設。監督是會計工作合理、規范、有效進行的保障,因此會計監督制度必須是一個嚴謹規范,完備全面的制度體系。建立單位會計監督制度,不僅要健全內部監督,也要推動外部監督。一方面,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單位自身條件和實際情況制定出會計監督規章體系,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提出具體要求,例如:記賬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產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以此更好地履行監督的職責和避免經費的非法使用和挪用。在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公眾監督體制,將經費的來源,計劃及使用向公眾做出公示,推動經費的公正化和透明化,同時接受公眾的監督和聽取相關意見,并定期利用網絡等多種渠道對含有公眾監督、政府監督的內容進行搜集,廣泛的了解情況發現可能存在的隱患和問題,并及時對其做出反應。內、外部監督相結合才能建立出全面完善的會計監督制度。只有建立了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制度,才能提升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和加強事業單位的各項職能的履行,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及智.關于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思考.國際商務財會,2011,7(7).
2.趙峰.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財務會計,2009,12(1).
3.喻海燕.事業單位財務精細化管理研究.當代經濟,2011,3(12).
4.趙霞.對事業單位會計監督職能的探討.商業會計,2013,(4).
5.徐愛梅.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單位會計財務處理的比照.中國商貿,2013,(31).
作者:李文艷 單位: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 上一篇:聲樂教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新方案
- 下一篇:國有股份制企業內部審計與會計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