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涉農項目資金實施財會監督思考
時間:2022-12-15 04:47:51
導語:對涉農項目資金實施財會監督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強涉農項目資金監管是新時期財會監督重要內容,明確財會監督主體是強化涉農項目資金監管的前提,會計監督是財會監督的一個方面,要規范財會監督形式,保障財會監督質量。
關鍵詞:涉農項目資金;財會監督;會計監督;財政監督
對涉農項目資金開展財會監督是保障黨和國家惠民惠農政策落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重要舉措。2020年1月13日,在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首次提出將財會監督與審計監督、統計監督等一并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財會監督工作在新時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中的新定位、新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今后財會監督指明了方向。本文就涉農項目資金開展財會監督提出個人淺見,旨在拋磚引玉。
一、涉農項目資金財會監督的主體
明確財會監督主體是強化涉農項目資金監管的前提。從現行法律法規所賦予職責職權看,實施財會監督的主體應當包括兩個方面,即單位財會部門的會計監督和財政部門的財政監督,但是財會監督不能等同于財政監督,財會監督包含面更廣,它們有各自的不同點和不同作用。(一)單位會計監督?!稌嫹ā访鞔_了會計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一是從經濟往來現象看。凡是涉及到資源配置的地方,就需要會計核算,無論是市場資源、社會資源,還是公共資源,都不例外。那么對涉農項目的監督職能自然應由單位財會部門來實施基層監督,這種監督是對涉農項目事前規劃、設計、預算、評審、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項目前期參與式監督,事中項目建設、票據審核、撥款、成本管理、項目結算、財務決算、項目移交等項目實施過程和結果的過程式監督。這一監督也是單位內部控制的要求,可以增強單位財會人員法律法規意識和責任意識,發揮其熟悉單位管理現狀、合理調配資金、落實成本核算、費用監督、資產管理、稅(費)率變化的長處,更重要的是在實施績效管理的機制下,項目績效評價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離開了單位財會人員組織或參與,績效評價是很難開展的。二是從在管理現狀看。權力運行集中體現在對資金、資產、資源等的管理和使用,這些行為都要通過財務成果來表現。因此,單位會計監督也必須成為財會監督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梢哉f,單位會計監督既是一種內部監督或者是基層監督,也是一種社會監督,為規范項目管理增加一道“防火墻”,能夠改變過去財會邊緣化、工程腐敗化的現象。有了這種監督,就能從源頭上杜絕許多違規行為,為市場運行和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堅實的防護基礎。(二)實施財政監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作為會計主管部門,財政監督需要切實運用好預算監督和會計監督兩大基礎工具,對單位財務成果實施再監督,但財政監督是事后監督,是對財政規定、會計制度落實情況監督,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專業性的監督。一方面,涉農項目資金是政府公共資源配置亦即分配的結果,需要單位財務行為來反映,以體現公共政策和政府活動落實的具體結果。公共資源配置屬于稀缺資源事關公眾利益,并與公共權力行使直接關聯,因此,財政監督從表象來看是針對“財”,實質上是針對“權”,通過財政監督,保證黨的惠民惠農政策有效落實,財政資金發揮效益,體現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另一方面,財政是經濟社會的綜合反映,沒有真實、完整和準確的單位財務成果,政府對經濟社會的認識和決策就會喪失前提,財經紀律和法規也就會形同虛設,社會公平正義也就無從談起。財政監督對反映單位財務成果、會計信息質量是否真實、全面、準確就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也就是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一種再監督。可見,會計監督與財政監督盡管有各自不同特點,但二者在監督對象上是共同的,監督目的上是一致的,構成了財會監督統一體。
二、會計監督是涉農項目資金財會監督重要形式
會計是通過核算和監督來反映經濟活動信息。對涉農項目開展財會監督,無論是從法律賦予的職責,還是現實管理需要看,會計監督的必要性日益顯現,應當成為財會監督的重要形式,以保障國家財經紀律、財會法規有效落實。(一)法律定位?!稌嫹ā焚x予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會計的核算職能是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這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會計的監督職能是審查特定主體經濟活動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主要是檢查各項會計核算是否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檢查各項經濟業務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執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檢查各項財務收支是否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及經營管理方面的要求,保證各項財務收支符合特定的財務收支計劃,實現預算目標。涉農資金是有具體專項用途的,既要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又要注重資金使用績效,有必要對涉農項目資金使用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監督,對涉農項目資金實施會計監督責無旁貸。(二)資金適用范圍。涉農項目資金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主要包括農村公路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飲水安全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類資金,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村救濟、農村五保供養、農村低保、危房改造資金對涉農個人補助或補貼類資金,種植業、養殖業項目農業生產發展類資金,退耕還林、農業生態治理保護等生態建設資金類等。適用范圍廣、與廣大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群眾關注度高,資金使用效益社會影響大,加強惠民資金事前事中事后過程監督十分必要。(三)實際管理情況。一是項目管理從項目設計、預算評審、政府采購、招投標、項目實施、資金撥付、竣工驗收有其一套完整的管理程序,會計監督應是這些程序中的重要一環,預算編制、稅費變動、材料費、人工費、工程機械費等是項目成本的內容,如果會計監督與項目實施兩張皮,就會導致一系列問題發生;二是目前涉農項目多數是財政報賬制,資金管理部門與項目實施單位各負其責,資金管理部門只能對報賬資料的完整性負責,而對合法性和合理性就很難把握,形成了財政想管沒有能力管,項目實施單位財會部門想管而管不了,發揮不了就地就近監管的作用;三是審計、監察監督是一種很好的監管方式,但是這些監督屬于事后監督,形成不了事中監管態勢,容易形成“監管盲角”;四是近幾年各級對財會監督過多的強調的是財政監督,而對會計監督的作用沒有很好發揮,導致許多單位財會人員對管理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甚至參與其中,會計監督職責沒能有效發揮,財會監督“合力”沒有形成。
三、如何開展涉農項目資金財會監督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財會監督也要與時俱進,要從此前相對單一的財政監督領域向聯合性監督轉變;從事后監督向事前評審招投標程序性監督、事中支出審核決算合規性監督、事后效益評價績效性全程管理監督轉變。(一)注重提高綜合素質。一是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加強政治和政策理論學習,切實增強財會監督重要性的認識,積極組織各級各類財會人員認真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全社會支持財會監督的局面;二是加強財會法規知識培訓。重點開展《會計法》和《預算法》《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細則》的學習培訓,加強對各類財政規定、會計制度的學習,增強依法理財、依法監督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三是加強業務能力培訓,通過網上培訓、現場教學、崗位交流等方式提高履職能力;四是落實好《會計法》,健全完善會計監督機制,提高財會人員的社會地位,對堅持原則的財會人員給予保護表彰,切實維護財會人員的權益。(二)理清財會監督重點對涉農項目資金財會監督需。要關注的重點有,一是在立項方面主要有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決策不規范,沒有建立“三重一大”民主決策機制,項目立項不科學等;二是在項目前期方面主要有預算評審不及時,政府采購制度執行不到位,工程招投標不規范等;三是在項目建設管理方面主要是合同意識不強,預算管理不到位,項目變更未按程序審批,項目超預算,追加預算指標未按規定用途使用,政策落實不到位,稅費變化沒有及時變更,工程管理不到位,偷工減料導致項目質量存在瑕疵等;四是在項目驗收管護方面主要表現是工程驗收不嚴謹,項目以結算代替決算,后期管護流于形式,績效評價流于形式等;五是在資金使用方面表現是現金使用管理不規范,往來款長期掛賬,違規管理使用項目管理費,違規管理使用工程前期工作費,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等。這些問題貫穿項目建設、資金使用全過程,需要會計監督與財政監督協力發揮作用。(三)為財會監督提供制度保障。財會監督是順應時展要求的一種專業的、全過程的監督,構成了“監督鏈”中的一環。這一監督需要有強力的制度來保障,需要從監督主體、對象、程序、問題處理、數據共享等方面來規范,需要明確基層會計監督與財政專職監督的區別與聯系,理順兩類不同監督形式的關系,注重兩類監督的各自作用,不能強調某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引導基層會計發揮監督前哨作用,以提高專業化財會監督水平和依法履職能力。
參考文獻:
[1]蔡曉峰.加強財會監督應把握好四大關系,中國財政,2020.10.
作者:李曉煜 單位:河南省光山縣財政局
- 上一篇:財務視角下商品管理探究
- 下一篇:企業產品標準監管實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