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企業成本管理論文

時間:2022-09-03 10:30:00

導語:鋼鐵企業成本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鋼鐵企業成本管理論文

摘要:我國許多鋼鐵企業開始應用ERP,但在成本管理的實施中卻遇到了很多問題。本文從ERP的概念談起,進而闡述ERP系統中的成本管理思想,最后論述了我國鋼鐵企業成本管理如何與ERP系統有效整合。

國內許多鋼鐵企業上了ERP項目以后,期望在成本管理方面有顯著改善,但是效果卻不如人意,糾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對原有的成本管理模式不能夠進行創新,不能使之與ERP順利接軌。因此,研究成本管理模式(包括預測,計劃,核算,分析,考核等諸多方面)如何與ERP所蘊含的成本管理思想相互兼容的問題,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ERP的含義

ERP的正式命名是在1990年,美國GarterGroup公司在當時流行的工業企業管理軟件MRPⅡ的基礎上,提出了評估MRPⅡ的內容和效果的軟件包,這些軟件包被稱之為ERP。最初ERP只是一個為企業服務的管理軟件。之后,全球最大的企業管理軟件公司SAP在20多年為企業服務的基礎上,對ERP的定義提出了革命性的“管理+IT”的概念。ERP雖然已經廣泛地應用到企業管理中,但是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地定義。比較有代表性地定義是: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簡稱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地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ERP系統集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為現代企業的運行模式,反映時代對企業合理調配資源、最大化地創造社會財富地要求,成為企業在信息時代生存,發展的基石。

ERP經歷了從MRP(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物料需求計劃)到閉環MRP,到MRPⅡ(ManufactureResourcePlanning),再到ERP的發展歷程,從閉環MRP發展到MRPⅡ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把財務和成本管理納入到系統中來。

目前對ERP廠商的評價,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國外的高端,臺灣的實際,國內的一般”,基本上描述了企業對不同ERP產品的觀點。現在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國外ERP廠商有:SAP、ORACLE、PEOPLESOFT、BAAN、IFS等,技術好,價格也很高昂;臺灣的有天心(SUNLIKE)、漢康(NETUP)、鼎星、寶盛等,國內的有用友(UFSOFT)、金碟(KINGDEE)等。

ERP系統的主要目標是實現企業的事務處理由相對封閉走向開放,信息處理由事后控制走向事中控制,為企業減少庫存,加快資金周轉,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工具,最終提高企業的全面競爭力。所有的努力最終都直接或間接的體現在成本上。

2、ERP系統的成本管理原則

ERP成本管理的原則事管理會計的原則,與財務會計相關聯的成本核算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內容而已。管理會計側重于為其余內部提供信息,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

現代會計學有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分,其中財務會計的事務處理更多的受到各國、各地財務法規、管理的影響,比如我國的財務核算體系與西方就有很大不同。ERP的一個重大的改進就是實現了財務系統和生產系統的同步,也就是資金流和物流的集成。面對當今動態的市場,越來越短的產品周期以及日益激烈的競爭,ERP不是停留在僅僅能夠完成計算機化的成本記錄、歸檔等傳統任務,更多的事貫穿于ERP成本管理中管理會計的原則和思想。

(1)從系統本身來看,ERP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反饋“三部曲”的統一,一套預測、計劃、決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也體現在成本管理中;

(2)從具體的管理方法來看,常見的ERP系統都強調能夠實現標準成本的預先確定,實際成本發生后的成本差異的分析,成本中心為主題的責任成本管理等功能,而這些都是管理會計的重要內容;

(3)從國內的應用環境來看,過去引進的MRPⅡ軟件中的管理會計部分曾被認為是不適合國情,但隨著我國財務制度與國際慣例的逐步接軌、新的財務準則的不斷出臺以及企業科學決策意識的增強,管理會計在事前控制的舞臺上將有著越來越廣闊的應用前景。

3、我國鋼鐵企業成本管理現狀

目前鋼鐵產品市場較好,但是原材料市場價格的大幅上揚和客戶較強的討價還價能力,使得利潤空間日益狹小。因此,為了增強競爭能力,唯一的出路就在于控制成本。邯鋼,寶鋼,武鋼等龍頭企業經過多年的摸索,逐漸各自形成了一套頗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我國其它大型冶金企業入鞍鋼、首鋼、攀鋼、包鋼等目前的成本管理李模式在沿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在學習邯鋼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它們在成本核算上基本采用的是內部計劃價格分步驟核算,逐步分配結轉各步驟成本差異的成本控制和責任成本考核。從報表角度來看,主要是在每月末,由各個分廠(焦化,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等)用報盤形式(或者內部局域網)將有關成品的成本要素的消耗量上報,由公司成本科統一分配價格差異,得到總成本分析報告,供領導決策。這在冶金企業目前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成本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導致數據交換周期較長,數據準確性較差,沒有數據綜合分析,缺乏預測性和控制性,使得成本管理處于被動狀態。

一般來說,我國鋼鐵企業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成本核算數據不準確,主要表現間接費用的分攤方法不科學,在產品和產成品的核算不準確,以及分品種成本核算數據混亂,同一個產品單位產品成本忽高忽低;

(2)標準成本(計劃成本,定額成本,目標成本)管理體系不完善,科學性、動態性較差;

(3)成本管理方法老化,體系單一,偏重于事后控制,忽視事前的預測和決策;

(4)成本管理預測分析和決策支持的只能較弱,對計劃的控制能力較弱,現有預測數據不準確,不能進一步對預測和實際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

(5)ERP環境下,原有系統計算的成本數據與ERP系統數據如(成本報表)無法對接。

4、關于ERP條件下鋼鐵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的構想

鑒于ERP為成本管理模式實施提供的優秀平臺,我們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對鋼鐵企業成本管理模式進行構建:

4.1鋼鐵企業標準成本制度的建立

標準成本制度將成本的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改進有機的結合,形成一個成本管理的科學過程,符合ERP的系統成本制度十分必要。

ERP進行成本管理的基礎是標準成本體系。在成本發生前,制定出未來某個時期內各種生產條件(如生產規模、技術水平、能力利用等)處于正常狀態下的標準成本;在成本形成過程中,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對比,控制和調整差異;在成本發生后,對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進行全面的分析,進而有效控制成本,同時動態調整標準成本。

ERP為標準成本理論方法的應用以及標準成本法與其他成本管理理論和方法結合應用提供了操作平臺,解決了繁瑣的計算。

ERP系統可以自動計算出產品的標準成本、實際成本、并將差異自動結轉出來,還可以將差異細分為材料價格差異,材料用量差異等差異項,還可以實現把各項成本差異直接落實到各部門甚至個人,為企業構建責任成本體系提供了基礎。

目前寶鋼成本管理的核心就是標準成本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2作業成本管理思想的應用

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成本核算的對象,而不是產品,同時改制造費用單一分配標準為多元分配標準,對間接費用的計算更加精確。其基本原則就是“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生產導致作業發生,作業導致成本發生”,由此可見,作業的轉移同時伴隨著價值的轉移,最終產品是全部作業的集合,同時也表現了全部作業的價值集合,可以說,作業鏈的形成過程,也是價值鏈的形成過程。而ERP系統則是以供應鏈管理思想為核心進行設計的,并沿著作業鏈條歸集、分配成本數據,來支持成本管理中的各項職能。

更為重要的是作業成本計算法不只是對最終產品成本進行控制,就成本論成本,而是把著眼點與重點放在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上,通過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跟蹤反映,對最終產品形成過程中所發生的組也成本進行有效控制。所以說作業成本計算法不僅是一種成本計算法,更是一種前饋控制與反饋控制相結合,成本計算與成本管理相結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統。

因此,在這個方面我們可以確定各級作業中心,每個作業中心做進一步的作業劃分,確定每一作業耗費哪些資源(人工料等),結合標準成本實現核算和控制的統一。

4.3成本核算與ERP的結合

一般我國鋼鐵企業成本核算的方式是采用全部成本法,把固定間接費也分攤到生產成本中去的一種計算成本的方法。成本核算不僅費時、費力、誤差大,滯后時間長,這樣的成本資料對企業管理的參考價值不太大。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借助于ERP這個技術工具來改進上述缺陷,本著“費用對象化”的思想重新設計成本核算流程,同時在核算中采用變動成本法核算流程,期末再根據我國會計制度的規定調整為全部成本數據。

不把固定間接費列入生產成本的方法稱為變動成本法,這是從總成本的變化與產量之間的關系來考慮的。變動成本法是指可以明確分辨出用于某個具體的物料項目的費用,與生產數量有關,其突破了全部成本法觀念,細化了責任中心的成本分攤,為企業的管理開辟了新的途徑。它能為企業預測和決策提供正確反映每種產品盈利能力的信息,有利于企業加強管理;能夠更科學地進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業績考評,有利于部門利益與企業利益的一致;有助于防止企業盲目生產,轉而注重產品銷售,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變動成本法更能符合權債發生制原則,并且避免了固定費用的分配,從而簡化了成本計算工作。

4.4建立新型責任制成本制度

ERP系統以供應鏈管理思想為核心,對企業從供應商到客戶的供應鏈(價值鏈)進行管理。在這樣的條件下,成本責任中心的劃分就要以價值鏈的結點為依據。就是說,要以相同增值目標的作業區,作為成本責任中心,對它們的價值增值和耗費進行計量,確認和考核。原先以部門、單位和班組為單位的成本中心已不能適應這種需要,因為同一個部門可能分屬于不同的作業中心,具有不同的價值增值功能。將它們劃分到同一個成本責任中心,只會造成成本考核指標的不一致,失去了成本中心的控制功能和意義。

5、結論

ERP在成本管理方面有著強大的數據收集和處理功能,解決了一些在手工階段看似繁瑣的成本管理工作,但它并沒有提供一種成本管理模式。ERP是基于一些管理思想的一種程序實現的方法,是一種軟件產品,它只是把已有的成本管理方法用計算機程序實現了,并沒有利用現代的計算機技術去改變成本管理思想本質。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并不是實施了ERP系統就會解決所有的成本管理問題,真正改善企業管理現狀的是ERP中蘊涵的管理思想。我們要想利用ERP進行成本管理,就必須運用系統中包含的先進思想,借助于ERP所提供的技術支持,構建適合鋼鐵企業發展的成本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