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企業會計文化特征與重構綜述
時間:2022-04-10 10:10:00
導語:當前企業會計文化特征與重構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會計物質文化會計制度文化會計精神文化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在分析會計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從會計物質文化、會計制度文化和會計精神文化三個角度剖析了我國當前會計文化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相應的重構對策。會計文化是會計人員共同信奉并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
會計文化的內涵
會計文化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企業文化研究的影響。隨著企業文化研究熱潮的興起,會計學界也開始關注會計和文化之間的關系。從本質上而言,會計文化從屬于企業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986年,美國會計學會在紐約舉行的“會計與文化”為主題的會計年會,開啟了會計文化研究的先河。經過20多年的探索,該領域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是到目前為止,有關會計文化的界定,尚未形成統一觀點,其中代表性的有:田昆儒(2002)將會計文化界定為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有關會計的物質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內涵,由會計人員的價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養、職業道德等內容構成。
(一)會計物質文化的相對貧乏性
會計物質文化是人類會計實踐中所創造的與會計相關的物質財富,包括會計工作環境、手段、工具等方面的內容。因此,對于會計文化而言,會計物質文化是會計文化發育情況的外在載體,其豐裕程度往往對會計精神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由于物質文化往往屬于有形資產,而從經濟發展歷程來看,物質文明往往先于精神文明,因此我國的會計物質文化相對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也較為完善,目前已經基本擺脫了手工做賬,會計工作正朝著信息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但是,在會計信息系統運用,電算化會計、網絡會計等方面仍然不夠成熟,會計人員的素質還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既有較強的會計專業知識又熟悉計算機和網絡的信息化會計人員極度匱乏,已經成為互聯網會計和會計綜合化方向發展的重大障礙;另外,在會計人員的待遇方面,會計人員薪酬在企業內部處于中低檔水平,影響了會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難以形成富有凝聚力的會計文化。
(二)會計制度文化建設的滯后性
近年來,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不斷與國際社會接軌,會計制度文化建設也取得了巨大發展,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會計法律制度,目前已形成了以《會計法》為中心,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為基礎的相對完整的法規體系,大大推動了會計法制化進程。但是,這些法律都是通用性的制度標準,很多企業并未制定與自身特點相適應的內部會計制度,導致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與企業管理需求存在較大偏離,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功能的發揮。
(三)會計精神文化的多元復雜性
會計精神文化是指在會計物質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會計人員精神道德面貌、心理素質、會計群體意識、價值觀念、信念追求、行為規范、會計形象等方面的內容。由于會計文化是特定環境的產物,不同的環境造就了差異化的會計文化,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我國會計精神文化也處于轉型狀態,顯現出明顯的時代烙印。具體表現在:一是本位主義漸濃。改革開放后,由于對個人價值的承認,會計從業人員開始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和個人價值的實現,集體主義逐漸被本位主義取代。受本位主義的影響,會計工作中出現了損害集體利益,中飽私囊的現象,如作假賬、挪用公款等。二是對權距認同感逐漸縮小,會計職業主義日益形成,會計從業人員職業地位不斷提高,逐漸改變了下級對上級陽奉陰違的問題,會計職業團體或其獨立機構制定準則或制度的機制逐漸形成。三是兼顧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和諧的局面也逐漸形成,會計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日益凸顯,企業會計人員的眼界更為開闊,開始從利益相關者,而不是僅僅從經營者的角度處理會計問題。四是對不明朗因素的反應由強變弱。新會計準則強調統一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結合,會計人員規避不確定性的意識在減弱,逐步由風險規避者向風險偏好者轉變,對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逐漸由保守變為激進,充分發揮創新精神,使得編制的報表更能反應企業實際,對企業決策的輔助作用得到提升。
我國會計文化重構對策
(一)以文化為載體,加強會計物質文化建設
會計物質文化是和諧會計文化的有形載體,是凝聚了人的文化的物質存在形式,物質文化建設既是推進會計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和條件,又是會計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其建設狀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會計文化的質量和整體水平。加強會計物質文化建設,要按照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企業會計設施、設備,如計算機設備和財務軟件,運用現代手段,實現對企業會計業務的高效處理,提高會計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企業應當為會計人員提供和諧舒適的辦公場所,提高會計員工的工作滿意感。應提高會計人員的薪酬福利待遇,從物質層面上調動會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鼓勵會計人員創新,從而適應新會計準則靈活性要求;應豐富會計人員的業余生活,組織各項活動或比賽,提高業務技能,增強會計人員之間的聯系、交流,增強會計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會計物質文化建設取決于會計人員的素質,因此應當通過業務培訓,加強會計人員交流,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此外,應建立網絡化的會計人員誠信檔案,對全社會會計人員的動態管理,對其工作范圍、誠信度進行跟蹤極度并進行量化考評,加大會計人員提供虛假信息的舞弊成本。
(二)以提高法治水平為核心,加強會計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是會計工作中形成的一系列規章制度、管理辦法,反映的是會計管理部門管束特定行為的制度。會計文化最終會體現在會計規范、準則和制度之中,因此,會計制度文化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雖然,現代會計強調專業導向,較少依賴法規,但這是建立在會計人員高尚的職業道德基礎上的,我國目前存量會計人員素質尚不能適應這種要求。因此,政府仍然在制度建設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應當借鑒國外先進的會計制度體系,結合我國的經濟體制特征和會計發展階段,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企業內部則應從日常會計核算實務出發,制定可操作性的內部會計制度,使宏觀上的會計制度轉化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和規則。企業應根據業務拓展、組織結構變動、流程改造、新舊會計制度銜接以及特殊的財政、稅收政策變化,對舊有的內部會計制度進行動態修改與完善,從而實現企業會計業務流程的有章可循。另外,應增強會計人員的自律性,通過會計人員的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自我調節來實現對會計行為的規范,通過正式制度的他律和會計職業道德自律相結合形成穩固的會計行為規范體系,防止正式制度剛性約束不足而出現的會計行業敗德、失信行為。
參考文獻:
1.張云,石曉磊.會計文化重構與再社會化:一個中國文化背景的視角[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2.殷勤凡.對會計文化的批判性思維[J].當代財經,2005(5)
3.陳連喜.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企業會計文化建設[J].山西審計,2002(2)
4.勞秦漢.論會計文化的最高層次—會計哲學觀.四川會計,1999(7)
5.劉冬榮,陳晟.會計文化環境對會計模式的影響.中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2)
- 上一篇:漫談納稅評估在我國的發展
- 下一篇:談論企業的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