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下企業用工短缺及策略研究

時間:2022-04-18 02:34:50

導語:產業升級下企業用工短缺及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升級下企業用工短缺及策略研究

江蘇企業用工短缺的成因分析

1.企業員工素質跟不上產業升級的要求,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短缺問題越來越明顯當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或從傳統制造業向以高端混合型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的升級過程中,無論是企業流程升級、產品升級還是功能升級或者跨行業的升級都離不開“人”的升級。由于升級需要,企業引入先進的設備、技術和管理模式,企業的自動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制造業中大部分的繁瑣工作被程序化處理,管理和研發的工作被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企業生產線勞動力用工量減少,而轉變為吸納有專業水平的高校畢業生、掌握一定技能的高素質就業群和核心人力資源—————管理人員?,F實中表現為知識層次較低的農民工需求量逐漸降低,而知識層次較高的高技術人才以及高級管理人才的需求比重卻在增加,企業用工層次必然上升,對工人的個人素質和技術要求明顯提高。當勞動者素質不能適應產業升級的要求,會導致新興產業、高技術行業和技能性職業所需的人力資源供不應求,勞動力市場就會出現供求變化,用工短缺問題顯現出來。特別是制造業的中高級技術工人嚴重短缺,這部分需求外來務工人員難以滿足,而高校畢業生又不愿從事。2.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的產業工人主力軍,外來務工人員短缺問題趨于持續性和常態化目前,江蘇的建筑業、加工制造業、食宿餐飲業、物流業等部門,外來務工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重都超過90%,已成為產業工人的主力軍。江蘇是世界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國際市場的波動和產業升級直接沖擊著勞動力市場。作為江蘇企業用工主體的外來務工人員,絕大多數都沒有與所在企業簽訂長期勞動合同,流動性大,穩定性差。不少中小企業忽略企業文化建設,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員工歸宿感差。員工的生產生活條件不好,難以安心工作。許多企業勞動強度大、加班時間長,往往是生產旺季批量招工,淡季時迅速裁員、減員,用工很不穩定,員工沒有安全感。3.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崛起,大量勞動力回流,加劇了企業用工的短缺雖然勞動力流動是普遍現象,但是由于戶籍制度的約束,絕大數外來務工人員不會把打工地當作自己的永久居住地,而仍然把農村作為自己的養老歸宿。由此自然就形成了勞動力市場地理上的割裂:勞動力需求在沿海地區,勞動力供給在中西部農村。近年來,由于國家加大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力度,中西部一系列區域經濟發展規劃被紛紛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西部地區逐漸崛起,區域經濟較快發展,用工需求明顯加大。同時,東部地區的產業升級,使不少產業向中西部轉移,而轉移的主要是被淘汰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外來務工人員在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就業的比較收益差距在逐步縮小,而東部地區的生活成本明顯高于中西部,加上外來務工大多數是離鄉背景、拋妻別子,歸屬感差,幸福感低,造成東部沿海地區大批勞動力向中西部回流,大量的勞動力選擇就地就業,這無疑對東部沿海地區企業用工需求形成“擠壓”和“截流”,加劇了江蘇企業用工的短缺。

解決江蘇企業用工短缺的對策分析

面臨產業升級所導致的企業用工短缺,江蘇各級政府和企業應化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加快推進發展戰略轉變,采取措施化解用工短缺困境。1.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作用,規范制度,搭建平臺,強化服務,優化社會用工環境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加大對產業調整升級和企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加快區域產業布局調整,推動產業升級,減少對低端勞動力的需求。引導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引進先進技術、革新生產工藝、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加大對企業在員工培訓、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等方面的財稅支持力度,推動企業通過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帶動企業轉型提高,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力質量和水平,為產業升級提供必要的技術人才支撐,滿足產業升級后的勞動力市場需求。建立和完善職業院校學生技能教學、培訓、實踐實習和技能等級鑒定制度。建立校、政、企密切配合的聯動機制,聯合辦學、聯合用工培訓,多渠道為企業培養技術員工。加大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升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水平,解決企業技工短缺問題。搭建人力資源供需選擇平臺,保障人才資源供應。培育和完善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有形人才市場的建設與管理。建立健全人力資源市場信息服務體系,拓寬招工信息渠道,化解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招工難問題。加強對各類職介機構的管理,規范業務運作方式,讓供需雙方順利接洽,提高工作效率。根據不同時期的企業用人需求特點和集中求職的需要,及時舉辦各類專場招聘會,搭建多樣而便利的供需雙方選擇的平臺,提高就業服務水平。保障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因地制宜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醫療、養老、教育和住房保障等社保待遇,降低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市的門檻,完善相應的發展配套措施,使外來務工人員能夠真正融入城市。深入貫徹執行《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加強用工執法檢查和對執行最低工資制度的監督,大幅度提高勞動合同的簽約率,完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建立勞動者就業援助機制,為求職者提供更高效率服務。引導企業改善用工環境,特別是在薪酬待遇、勞動條件、勞動合同以及人文關懷等方面。穩步推進企業加快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進一步激發勞動關系雙方自主協商的內在動力,確保企業員工收入與企業效益協調增長,促進企業勞動關系和諧穩定。2.企業應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轉變觀念,構建文化,加強培訓,優化員工成長環境企業應轉變觀念,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引進先進設備和先進技術,改進生產工藝,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克服粗放經營,提高產品檔次。通過直接轉移或生產外包、收購重組、聯合建廠等形式,將部分勞動密集型的生產環節轉移到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成本較低的中西部地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堅定走兼并重組的道路,加大整合重組力度,實現規?;瘓F化發展,把傳統制造業改造為先進制造業,提高市場競爭力,減少用工數量,提高用工素質。以科學而豐富的企業文化吸引人發展人。積極引入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建立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完善的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體系。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建立人性化的用人制度,構建科學合理的員工考核評價體系,保護和發揮好各類員工的積極性,調動員工的創造力,增強企業發展合力。豐富企業員工文化生活,滿足員工精神需求,維護員工合法權益,提高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改善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滿足外來務工人員正常生活所需,增強外來務工人員的歸屬感;逐漸放寬用工年齡限制,視具體崗位和具體應聘者調整用工要求,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辦理各項保險手續,合理提高工資待遇,建立工資增長與通脹掛鉤、員工收入與企業績效聯動的機制,讓員工分享企業發展成果,增強員工歸宿感。根據產業升級需要,組織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技術能力。重視員工的學習和教育,幫助員工自我成長、提升素質,拓寬員工職業發展路徑。

企業用工短缺是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發達國家通過產業升級,把淘汰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變勞動密集型產品、資本密集型產品為高新技術產品,緩解了企業用工短缺問題。產業升級必須有人力資本支撐,產業升級在減少低層次勞動力就業的同時,也增加了高層次勞動力的就業。我國目前沿海地區產業升級和轉移過程中出現的企業用工結構性供給失衡,造成了結構性缺工現象,必須引起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政府應加大人力資本的投資,盡快使我國從勞動力資源大國轉化為人力資本大國;企業應改變粗放式用工方式,查找自身的用工不足,提高企業用人管人的水平。

本文作者:陳暉工作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