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場結構改變路徑
時間:2022-04-16 11:19:00
導語:物流市場結構改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物流市場從開始引入物流的基本理念到盲目的大規模投資,進而加入WTO后全面開放物流市場,經歷了從小到大、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不同階段。其外在的表現為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業績效不斷提高、產業設施的改善和產業政策的完善;內在的表現則為市場結構的變遷。
1我國物流市場結構的屬性分析
以主流經濟學的觀點,完全競爭市場是最有效率的市場。但它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信息是完全的。實際市場中信息是不完全的,物流服務市場比一般制造品市場尤甚,因為服務產品不能儲存和轉移,如果市場絕大部分業務由當地的小企業組成,服務水平無法提高,以價格競爭為主產業內,企業壽命期都很短,這種市場結構的效率是很低的。
2進入與退出壁壘分析
2.1行業壁壘分析行業進入壁壘是指限制或妨礙在進入者變為競爭者的因素,常見的有資金、技術和政府管制三類。常見的有沉淀成本和政府管制。沉淀成本是指廠商為了進入一個行業而投入的資本在它想退出時不能通過轉讓變現的那部分。政府對某些行業的進入甚至退出的限制主要出于對公眾利益的考慮。由于這些進入障礙性因素的存在,要么使某些潛在進入者根本不能進入,要么大大增加了新進入者的行業進入成本,從而使之處于競爭不利地位,業內競爭不充分,加強了業內企業的壟斷地位,使之獲得了高于正常利潤的壟斷利潤。
2.2我國物流業進入壁壘情況
2.2.1資本性壁壘物流行業壁壘很低,低到只要購置一輛卡車,有一部電話就可以營業。但運輸型物流企業有巨大規模經濟性,尤其是海運,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等前三家公司占l0%的市場份額,中國登記的物流企業卻數萬家,參與有效競爭的只有200家左右。在我國,這個細分市場存在資本壁壘。進入物流行業很容易,可要上升到較高層次,參與全國或跨地區競爭,還需要資金鋪設網絡。當然鐵路運輸還是以國有鐵路公司為主,民營鐵路運輸短時期不會成為重要力量。航空貨運是未來發展較快的一個方向,資金是很重要的進入壁壘。
2.2.2技術壁壘從物流的單個環節來看,運輸、倉儲、分包等服務的技術大多數固化在設備上,比如重型卡車、貨運飛機一經上市,人們可以輕松購買和使用這項技術;而鐵路運輸的先進技術也是固化在設備/設施上的,只要國家不管制,私人公司一樣可以購置、使用品先進的鐵路運輸技術。物流業的技術性壁壘體現得比較明顯的是管理技術,大公司的先進管理使他們在相同成本下所提供的服務水平、網絡覆蓋范圍都大大超過小公司,一些中小公司在擴張中失敗,主要原因是不善于控制更大網絡的成本與服務水平。
2.3我國物流業退出壁壘情況由于行業退出障礙的存在,一些不能獲得正常利潤水平的企業即使想退出,而由于不能變現先前的投入而只能勉強留下來,只要收益高于變動成本他們就不會停止營業,這是一種避免最大損失的選擇,必將導致激烈的以價格競爭為主的惡性競爭狀態。物流企業的固定投資有大有小,多數是可以比較容易在市場上轉讓的,其難易程度取決于資產額度和市場需求。目前我國許多大的物流公司是國有企業,受國家有關企業破產、清算等政策法規的限制和指標控制以及我國國家市場的功能性缺陷的制約,大量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的國有企業,很難通過破產、清算、兼并或重組等有效途徑從行業中退出,民營企業基本不存在這方面的退出壁壘。
3產品差異化分析
產品差異是業內企業在經營上對抗競爭的一種主要手段,也是一種非價格壁壘。產品差異是指消費者感覺到的同一行業不同企業制造的同類產品特征之間實際存在或只是想象的特性差別。行業產品差異性越大,著名企業越享有較強的高于平均價格水平的定價權。
3.1以干道運輸為主要服務內容的細分市場的產品差異依靠大規模和/或快速運輸的技術優勢,為其他物流公司提供流通領域干道運輸環節服務,是以設備和技術為主要特征的細分市場,存在資金和技術方面進入和退出壁壘。由于交通技術的差異產生兩個極端優勢面:航空運輸速度快但成本高;沿海和內河水運成本低、速度慢。鐵路和公路運輸界于兩者之間。
3.2以跨地區全流通過程為服務內容的細分市場依靠先進的管理提供門到門的服務,這些綜合型物流企業一般自己購置可移動交通設備作集貨、市內配送和中短距離運輸之用。中長途運輸和快速運輸這兩個專業環節可能外包。信譽度、服務網絡覆蓋范圍和管理決策是這個細分市場的壁壘,大公司獲得網絡范圍經濟性與密度經濟性,但是當網絡的需求密度與網絡范圍常常不能同比例增長,而固定費用階梯式增長,存在一個利潤率下降的拐點,滿足顧客更多的需求與公司的利益之間會產生矛盾。
4我國物流市場結構調整途徑
4.1鼓勵企業間強強聯合和促進民營快速發展,以提高國際競爭力我國大中型物流企業中國有企業比例高,在經濟學家看來,國有企業與低效率幾乎可以等同。因此政府應該鼓勵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同時促進企業問的強強聯合,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4.2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與清出制度地方政府不能嚴格執行對市場的監督職能,致使很多公司采取不正當競爭手段(如超載)將私人成本社會化、外地化,不僅對當地公共利益造成損失,對物流市場也帶來破壞性影響。有效競爭不足造成無序和過度競爭,由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作業水平低、成本高、效率低,導致資源浪費嚴重。因此,規范競爭行為,適當提高物流企業進入門檻,能有效地阻止不合格企業的進入,提高企業規模經濟水平,促進競爭的有序化和合理化。
4.3提高物流服務水平,促進企業物流外部化比率我國企業自備物流率達77.8%,歐洲和日本,這個比例分別為24%和20%。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點:其一,對物流成本管理重要性認識不夠。我國多數企業對生產領域的各個環節的控制和企業內部管理比較重視,而對產品生產前的原材料購入費用和出廠后的儲運費用控制力度不夠。其二,社會物流服務水平不高,不能兌現承諾,價格也不低,迫使企業自辦物流。如果第三方物流服務水平提高,必然降低企業自辦物流比例,反過來又促進社會物流服務水平提高和有效競爭范圍,如此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 上一篇:非電腦專業C語言教學創新
- 下一篇:物流實習基地問題及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