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電腦專業C語言教學創新

時間:2022-04-16 11:15:00

導語:非電腦專業C語言教學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電腦專業C語言教學創新

C語言是用于人與計算機交流的一種通用的程序設計語言。該語言具有豐富的運算符、表達式、語句靈活且可移植性強等特點。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學一年級學生而言,初次接觸C語言,難免會遇到一些難理解的問題。例如:自加、自減、逗號和三目運算符概念,復雜表達式中運算的優先順序和結合規則,程序流程圖的繪制,根據算法用C語言編寫程序等,普遍反映了C語言難學,學不懂,沒興趣學的現象。曾經做過這樣的問卷調查,如果以總人數為100人為例,對學習C語言的情況分為4種:①感興趣易懂好學;②勉強聽懂;③聽不懂;④不想聽想放棄。如圖1所示: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善或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下面將從幾個方面做一些研究和探討。

1.分析“學生難學,學不懂C”現象

1.1學生學習態度較差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對這門課的學習沒有制定合理計劃,自覺性差、基本上是被動學習,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為了學習而學習,缺乏自主意識。由于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不夠,對老師講授的語法結構和編程思想等內容只是被動的學習和記憶,一旦自己獨立編寫程序則無從下筆,不知所措,這就勢必造成C語言難學的局面。

1.2教學方法存在問題首先,由于該課程的學時數不是很多受到限制,大部分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每堂課的信息容量非常大,在講授這門課時,普遍采用“電灌”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記筆記,所以,經常出現“記完忘完”的現象。由于學生沒有真正消化理解課堂講授內容,以致于無法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因此,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上機實驗沒有起到應有效果,由于學時數太少,只能做一些簡單練習,缺少學生自己獨立編程的實踐過程,達不到實驗應取得的真正效果。

2.教學改革與探索

作為一名教了多年《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高校教師,就針對大多數學生對這門課程在學習上提出的疑問和困惑,總結經驗,主要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等多方面探討有效可行的改革方案。

2.1加強教材建設C語言程序設計本身比較抽象,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時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根據教學大綱的教學順序,在前幾周講授的理論知識概念多、內容枯燥難理解,這樣從一開始往往就導致學生對C語言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在選擇教材時,一定要選擇“理論精,案例多,易學習”為主的教材,教師在講授時有些知識在涉及到具體案例時再補充講解。

2.2改變教學思想與理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恩格斯說:“興趣與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在C語言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舉例進行案列引導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以學生感興趣的某種游戲為例,通過用C語言編程來實現游戲的過程引起學生的興趣,再講解具體的C語言知識。

2.3教學內容的改革傳統的教學過于注重語句、語法等細節的教學,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不夠,很多學生在課程結束后,依然很難獨立編寫程序。因此,對教學內容應重新進行歸納,采取先分散難點,后循序漸進掌握的方法。

2.4教學模式的改革推行啟發式案例教學法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獨自分析問題和程序設計的能力,教師在進行案例穿插式的教學時,還應該專門留一定的課時,把具有代表性的并且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案例交給學生進行自由分析和討論,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思考和探討,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夠將所學內容融會貫通,也能避免無趣枯燥的學習現象,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