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探討

時間:2022-01-25 10:36:45

導語: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探討

90后大學生普遍有著張揚的個性及跳躍的思想,但同時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善變、叛逆的特點。近年來,民辦高職院校實行注冊招生,生源素質呈現一定程度的下滑。面對這樣龐大的學生群體,如何做好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民辦高職院校學情分析

(一)網絡文化接受度較高,樂于接受新生事物

現在的“90”后對新生事物接受度較高,電腦、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所帶來的獲取知識便捷性、人與人交往的快捷性已成為當下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網絡是90后學生離不開的學習工具,從網絡等媒體中學生可以輕易的獲得各種文化信息,擴大了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心智發展超前。但正是這種便利讓“90后”大學生出現了“淺閱讀”文化現象,獲得了大量信息,卻沒有進一步學習和借鑒,缺少了與現實世界的溝通與交流,很容易出現內心的空虛和無助,存在著依賴網絡的現象,少與老師、同學相處交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成為了“隱身人”。

(二)自我抱負水平低,缺乏自我存在感和價值感

由于高考分數低,錄取批次靠后,大部分學生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學生會因為覺得自己未進入到理想的大學而在家人、同學、社會上毫無顏面,對學校產生不滿情緒,出現心理上的抵觸情緒,甚至出現自卑感、厭學心理。他們當中,有的平時不認真學習,奉行60分萬歲,甚至有些學生對及格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不論是補考還是重修,最后拿到那一紙畢業證即可,對人生對職業理想毫無規劃;還有的會覺得看不到自己人生的未來和希望,變得自暴自棄。這些學生不僅自我抱負水平低,而且自我實現感、自我存在感、價值感更無從談起。

(三)學習動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民辦高職院校的不少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也不當。學習動力的缺乏與學生日常行為習慣有密切關系。正因為學習動力不足,導致學生在遵守日常行為規范方面出現各種問題,如不服從輔導員、班委的管理,上課遲到早退,無故曠課,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按時完成,課堂玩手機,等等。

二、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

廣大輔導員長期深入學生工作第一線,生活在學生身邊,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開展心理咨詢,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落實好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有關工作,積極幫助學生就業,指導學生黨團組織、班委會建設、做好學生骨干的培養。部分輔導員還承擔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的教學任務,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府的法律法規和社會的道德規范等內容。輔導員在促進高校的穩定與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于多方面因素,民辦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工作亦存在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一)工作面廣、量大,輔導員疲于應付

從學生在校期間成長的角度來說,輔導員的工作包括新生的報到、軍訓、心理健康、同學關系、課堂的紀律、考紀、宿舍衛生安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等工作,只要有與學生相關的事務,各有關職能部門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找到輔導員。有人說:“輔導員是個框,什么工作都往里裝?!边@是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狀況的一種真實寫照,這樣一種現狀不利于高校輔導員的科學化管理,也不利于輔導員自身的成長與發展。

(二)知識與能力欠缺,工作力不從心

隨著大眾化教育時代的到來,學校和學生的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生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都發生了變化,行為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因此,在學生教育管理中,高校輔導員所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也越來越多,如學生的心理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學業問題、戀愛中的相處問題,等等。而一些輔導員由于自身知識的缺乏與能力的不足,工作起來力不從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積累。

(三)隊伍不穩定,工作缺乏持續性

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情日益復雜,輔導員的工作壓力也隨之越來越大,加上擔心自己的出路和前途,有的輔導員開始轉崗從事教學工作,有的跳槽或者考研“曲線轉行”,導致輔導員非正常流動快,在崗時間短。一般情況下,輔導員要經過一屆學生的鍛煉才能基本熟悉學生工作的規律,具備一定的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破壞了學生工作的連續性和系統性。

三、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

(一)幫助學生重建信心,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規劃

長期以來,高考被認為是人生的第一場博弈,而高職學生由于在這一場博弈中結果不太理想,從此被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簽,使他們對未來的競爭失去信心,選擇的大學更多是出于無奈,難免對大學生活抱混日子的態度。對此,輔導員應通過公開課對新生進行積極引導,向新生闡述高考只是實現教育公平分配的一種手段,不是鑒別優劣的標準,也不是學生學習的目的。進入高職院校,并不意味著自身不優秀,更不等于失去成功的機會。通過講解本校畢業生的成功案例,或邀請優秀校友做講座,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引導學生重新定位自我,重新發展自己。對于改變較緩慢者,采取個別談話的方式,促其轉變觀點,積極調整心態,讓他們意識到改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強化學生紀律意識,最好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工作

目前,民辦高職院校的課堂缺勤現象較嚴重,學生自律性差。對此,學校首先要加強管理,采取制度管理與學生自我管理相結合,正面激勵與負面懲罰相結合的措施,制定細致的校規、班規,加強考勤。每堂課做考勤,要求學生自我考勤。上課紀律以學生相互監督、班干監督為主,輔導員、上課教師監督為輔。實行班干輪換制,讓大部分上進的學生都有機會擔任班干,且每個人擔負起紀律管理的一部分責任,利用律他的機會律己,達到人人自律。新生入學后第一課軍訓的紀律教育尤為關鍵。軍訓增強了大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紀律是執行命令、履行職責的一種行為規則,是保證社會和群體有秩序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必要規范,是培養人才的要求,是大學生應具備的思想觀念。通過軍營式的環境、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化的訓練,能夠去除克服大學生不同程度存在的松、散、懶、嬌的不良習慣,培養了大學生良好的軍人優良作風和嚴格的紀律。這對培養學生遵章守紀,增強紀律觀念,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改進激勵措施,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民辦高職院校有很多學生自身具備很好的潛力,他們的天賦并不比重點大學的學生差,只是由于種種原因長期被貶低、被忽視,在家庭缺乏關愛,在學校缺少鼓勵,這使得偶爾的一次鼓勵顯得尤為珍貴,精神動力一旦被激發,就會煥發出巨大的能量。在課堂上,教師應盡可能地抓住每一次機會去表揚他們。如提出一些容易理解、無固定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創造性地回答,抓住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認真點評,然后給予表揚,使學生樂于答問,樂于展示自己的見解。有部分學生由于長期被貶低,自尊心不強,對批評有很強的免疫力。對于這類學生,可進行正向激勵,不批評差的,只表揚優的。當批評變得很罕見的時候,他們才會明白受到批評的情況有多么嚴重。

(四)輔導員隊伍專業化,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水平

輔導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產生根源在于輔導員工作尚未成為一門專門化的職業,現實中很少有人會把輔導員工作視為一種終生事業,也很少有人渴望成為一名“專家級”輔導員。“馬虎應付”“偷工減料”等職業道德問題以及“滿腹牢騷”“唉聲嘆氣”等工作滿意感低下的現象并不少見。解決問題的根本在于走專業化道路,推動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總之,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民辦高職院校應在思想上努力幫助學生重新定位自我,樹立信心;強化學生紀律意識,最好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工作;改進激勵措施,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輔導員隊伍專業化,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水平。此外,在教學上要調整課程設置,與社會職業需求無縫接軌,采取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學生管理上應細化獎懲機制,采取多重激勵方法,用豐富的文體活動充實學生的業余時間。

作者:毛茂 單位:正德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董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建設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9,(12):59-60.

[2]周云,蘇娜娜.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創新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2,(12):135.

[3]朱存各,武艷.當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7):138-138.

[4]羅增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探析[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11,(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