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治理語境與學校管理困境與策略
時間:2022-06-08 10:24:59
導語:教育治理語境與學校管理困境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形勢下對學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當前部分高校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受到制約,學校與教師之間合作素養缺乏,學校文化中缺少公共精神與民主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校管理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教育治理語境下對學校管理策略進行優化,建立健全各項管理機制,提升學校內質管理水平,培養教師和學生的民主公民素養,進一步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更好地為廣大師生服務。
教育治理是指教育治理主體通過制訂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進而實現教育治理主體與教育治理客體的有效互動,共同的管理教育公共事務。教育治理語境下,要充分看到學校管理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在學校治理過程中既要看到外部分權控制的優勢,也要加強內部專業治理水平;既要注重學校文化育人效果,也要推動學生課堂學習方式的改革、創新。教育治理背景下,學校管理要明確未來發展趨向,結合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優化學校管理策略、進一步提升學校管理效果[1]。
1教育治理語境中學校管理的發展趨向
教育治理語境下對學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明確學校管理未來發展的趨向,未來學校管理主體將更為多樣化,學校管理方式日趨現代化,學校管理結構也會得到持續的優化,這就需學校在管理過程中引進教育治理理念,進一步提升學校管理效果。
1.1學校管理主體日益多元化
傳統學校管理主要以學校管理層為主,在管理過程中,學校管理主體可根據學校管理實際需要制訂相關政策,推動學校管理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隨著辦學主體的日趨多元、日益多元化,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特別是在教育治理的語境下,不僅強調教師要參與學校管理事務中,而且更加重視家長和學生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在學校管理中,家長、教師和學生與學校的良性互動必然會推動學校管理從“治理階段”走向“善治階段”。
1.2學校管理方式日益現代化
隨著學校管理主體的多元化,推動學校管理方式的轉型、升級,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應用,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管理方式的現代化,在現代化的學校管理方式助推下,提升學校管理的效率、效能,也更好地契合學生和教師的需求。從學校內部管理角度看,隨著教育診斷技術在學校管理中的不斷應用,為學校管理提供新的視角和路徑;從學校外部管理看,隨著分類管理方式的運用,不僅厘清學校產權關系,規范學校管理,而且還提升教育的公益性,增強學校在社會上的公信度。在學校管理方式日益現代化的推動下,必然會促進教學改革,同時也能更好地落實教育治理理念。
1.3學校管理結構持續優化
教育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就意味著教育治理要向“共治”層面發展,在教育治理語境背景下,需完善相應的制度機制,優化學校管理結構,實現學校管理主體的多元、有效互動,在多方參與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管理結構必然由原來自上而下剛性結構逐漸演變成為集團性的復性結構,學校的管理將由原來命令式的方式向協商、談判的方式轉變,學校管理的彈性結構將推動學校管理效果。而隨著學校管理結構的持續優化,必然會更好地整合學校管理資源,提升學校管理效率。在多元互動下,學校管理目標將會變得更為明確,學校管理資源使用也將會更為科學、合理,通過多個主體的共同互動,構成一體化動態發展的學校管理體系,在整個管理體系中職、權將會劃分得更為明晰,組織的運轉流程將更為順暢。
2教育治理語境中學校管理面臨的現實困境
教育治理語境下需學校管理者注重管理多元主體作用的發揮,讓廣大師生都參與到學校管理中,充分發揮廣大師生的聰明才智,在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多元互動之中,進一步提升學校管理效果。但從當前看,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學校師生還很難參與到學校管理實際層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校管理的效果,難以為學生實際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2]。
2.1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受到制約
近年來,國家也非常重視學校管理工作,并明確要求教師有必要參與到學校民主管理之中,并通過法律形式和相關規章制度保證教師民主參與學校管理的合法權利;同時學校也加大對管理體制的改革力度,為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創造諸多便利的條件。但從具體實施效果看,很多學校雖然制訂嚴密制度,也作出相應的工作調整,但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情況并不容樂觀,甚至很多學校只是在紙面上落實相關制度,缺少相應的民主渠道和落實措施,教師根本無法參與學校的管理中。特別是在具體實施層面,學校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管理領導的個人意志,很多粗線條的政策在具體落實過程中缺少可操作性,面對模棱兩可的決策,更多是由學校領導“一言堂”,因此,教師參與學校管理還任重而道遠。
2.2學校與教師間缺乏合作素養
從目前看,教師參與學校管理還缺少平臺,學校與教師間合作素養還非常缺乏。一方面,當前學校內部的教師還缺少有效的溝通和互動,學校管理必須向民主方向發展,而民主就要確保群體內的成員能實現自由交流、經驗共享,民主管理要求教師要養成與其他教師協作溝通合作的習慣,但顯然當前很多教師將更多精力放在教學和科研上,很少關注學校管理,也很少與其他教師針對學校管理問題進行溝通和互動;另一方面,教師的權利意識淡薄,部分教師認為學校管理工作就是學校領導的事情,與己無關,學校與教師間缺乏合作的素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部分教師認為自身的工作就是要教好學生,做好科研,就完成本職工作。加之自身沒有學校管理相關的經驗,缺少合作意識和能力,因此并不愿真正地參與學校管理事務中。
2.3學校文化中缺乏公共精神與民主精神
教育治理語境下,學校管理應營造民主、公平的氛圍。但當前部分學校在管理過程中只關注學校的利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只關注考試名次和成績,對學校管理漠不關心。由于教師、學生和學校管理層只關注自身利益和權利,因此學校教師和學生間缺少彼此共同利益的紐帶,教師和學生不再作為學校公共事務的參與者,也難以在學校管理過程中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作用。加之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缺少對公共精神和民主精神的培養,整個校園文化更多是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所形成的校園文化,缺少民主特質。相應的教師和學生在缺少公共精神與民主精神的校園文化中,也潛移默化地受到學校文化的影響,只關注個人利益,并不愿真正地參與學校管理之中。
3教育治理語境中學校管理的有效策略
在教育治理語境下,需學校不斷地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學校管理的價值和作用。學校在管理過程中應該看到,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管理手段更為現代化,治理主體更為多樣化,因此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有必要對相應制度機制進行完善,進一步提升學校內職能力,營造公平、民主的校園環境,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公民素養,形成“多元共治”局面,進一步提升學校管理效果。
3.1建立健全各項管理機制
學校要想提升管理效果,就必須完善各項管理機制,建立系統的管理制度,為學校管理各項工作開展提供依據,特別是要將教育治理理念融入到學校管理制度中,進一步提升制度的人性化和可操作性。一方面,要完善教師家長和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機制。教育治理語境下,學校管理主體越來越多元化,學校在管理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家長、教師、學生對于提升學校管理效果的重要性,并通過制度的形式對家長、教師、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具體路徑、流程、方式方法加以明確,為家長、教師、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提供具體依據;另一方面,要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要通過激勵手段進一步激發廣大家長、教師和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啥ㄆ诨虿欢ㄆ诘蒯槍议L、教師和學生參與學校管理舉辦評優、爭先活動。對確實為學校管理作出突出貢獻的家長、教師和學生要給予一定的獎勵,既要在物質上給予一定的肯定,也要在精神上對其進行褒獎,同時要樹立榜樣作用,引導其他家長、教師和學生也參與到學校管理中,為學校管理出謀劃策;此外,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要結合學校管理的實際需要,成立由家長、學生、教師的監督委員會,監督校長及其管理團隊學校管理工作,防止其權力濫用;另一方面,要通過監督機制的有效落實,確保教師既參與學校的管理中,又不會濫用手中權力,以權謀私,更好地為學校管理工作開展服務。
3.2提升學校內部治理能力
提升學校內部治理能力是開展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一方面,學校領導要充分重視學校內部治理能力提升,并結合學校內部治理能力提升相關工作,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既要由學校主要管理者參與,也要邀請相關專家學者以及家長、學生代表和教師代表,集思廣益地針對學校內部治理能力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并拿出具體可行的意見建議。學校管理層要結合學校內部治理能力提升的具體情況,廣泛地采納有可操作性、有價值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提升學校內部治理能力;另一方面,當前不同學校在內部治理能力提升方面都有獨到的經驗和可借鑒之處,學??山M織學校管理團隊到其它兄弟院校學習其它學校內部治理能力好的經驗和做法,并將這些經驗和做法進行內化和吸收,用于本校內部治理能力的提升;此外,學校還應引進專門人才從事學校管理工作,當前很多學校管理人員并非專業管理團隊出身,更多是教學出身,因此在學校管理上難免力不從心,因此有必要引入專業人才,將其放在關鍵崗位上進一步提升學校內部治理能力[3]。
3.3培育教師和學生的民主公民素養
教育治理理念下,培養教師和學生民主公民素養既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管理能力提升的現實選擇。一方面,學校要針對教師和學生民主公民素質缺失的現實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民主公民素養教育。從教師層面看學校應組織座談會、交流會、專門講座等形式,針對教師開展民主公民素質討論,并結合教師民主公民素質缺失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從學生層面看,應將教育治理理念與民主公民素養納入學生德育教育培養之中,通過德育教育內容創新方式、方法創新,潛移默化地將民主公民素養內容滲透給學生,提升學生公民民主素養水平;另一方面,學校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加大民主精神文化建設,將民主精神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的影響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校園文化的熏陶。
4小結
總之,教育治理語境背景下對學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當前學校在管理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困境和問題,因此有必要結合學校管理實際,構建多元化管理主體,充分發揮家長、教師和學生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學校管理效果,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更好地為師生服務。
參考文獻
[1]陳永學.農村小規模學校管理困境與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20(4):47-47.
[2]丁月,田友誼.價值向度下學校治理模式的選擇與實現[J].教學與管理,2019,(028):P1-4.
[3]陳放.新政背景下地方民辦教育分類管理的困境與突圍[J].教育評論,2019,(02):55-59.
作者:劉佳琪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 上一篇:企業納稅籌劃風險防控探討
- 下一篇: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改革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