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藥品加成與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時間:2022-05-06 11:16:41
導語:取消藥品加成與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品加成不是看病貴的根本原因
看病貴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第一,醫療資源結構失衡。全國的醫療資源8%在城市,2%在農村;高新技術、先進設備和優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第二,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實際上,中國醫療事業大部分的貢獻來自老百姓繳稅以后再次掏自己的腰包。第三,藥品流通秩序混亂。藥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都需要高價藥。第四,公立醫院逐利明顯。醫院支出的9%以上都靠醫院自己賺,為了生存發展,自然要追求利潤[1]。第五,醫療市場監管不力。
公立醫院改革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要解決以藥補醫。新醫改瞄準了這個關鍵性問題,體現了決策層的意志和決心。據北京友誼醫院試點情況看,取消藥品加成,提高醫療服務價格。一升一降,基本達到了醫院、患者雙滿意的效果。實施醫事服務費可為該院帶來1.5億元的年收益,而該院211年的藥品加成收入為1.26億元,兩者基本持平,達到平移的目的[2]。
利益驅動不是從15%加成里來,藥品出廠價和零售價存在著數十倍至數千倍的差距,即使取消藥品加成,那些利益驅動仍然存在。取消藥品加成,甚至會出現,如醫務人員的待遇太低、工作積極性差、藥品不全、醫生開處方到藥店抓藥有提成等問題。所以,不能過高估計取消藥品加成的效果和意義。筆者認為,取消藥品加成是強制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必要手段,同時應該建立起符合公立醫院身份的醫院服務補償調節機制。
建立合理補償調節機制
要取消藥品加價,政府首先必須建立公立醫院的配套補償調節機制。據有關資料,我國目前醫療總費用約1萬億元,其中5%為藥費,按照15%加成計算,全國醫療機構通過藥品銷售獲得的補償約75億元,成為醫院的重要補償來源。所以,取消藥品加成,就必須建立合理補償調節機制,保持醫院正常運行。由于公立醫院核算體系粗放,致使政策性虧損與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費并存,不能為財政補償提供科學依據,政府補償難免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其中偏離最大的就是人力成本。據了解,北京市屬醫院人員支出僅為22.1%,而據香港醫管局數據顯示,人力資源的成本高達7%[3]。公立醫院補償調節機制的依據是醫療成本,醫療成本反映到經濟上就是醫療價格體系。必須改變部分醫療服務收不抵支的現狀,提高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和技術含量的價格;降低部分偏高的大型儀器設備檢查治療及檢驗費等項目的價格。這種補償機制應該是長期有效的,動態的自我調節的機制。要在總量控制范圍內,綜合考慮醫療成本、財政補助和物價水平等因素,適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并且要根據當地居民收入水平、儀器設備價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群眾實際承受能力等的變化,建立相適應的適時調整機制[4]。
總之,取消藥品加成,僅僅是切斷了醫院收入和藥品加成之間的聯系,更重要的是推進醫院的補償調節機制改革,提高醫療服務收費,增加政府投入,改變醫保支付方式,發揮其制約和激勵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徹底破除以藥補醫的逐利機制,將公立醫院改革引向深入。
本文作者:龐昌生工作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 上一篇:略論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
- 下一篇:談圖書館立法對知識產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