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在教師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4-19 03:46:29
導語:知識管理在教師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知識管理”在高校教育中的研究和應用仍十分滯后。本文嘗試從“過程觀”視角入手,著力探究知識管理在高職院校中的實際應用情況,研究知識處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經研究發現,知識管理在高職院校中有所應用,但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且并不單純是技術層面上的障礙。因此,高職院校知識管理應當首先解決如何促進教師分享知識并確保其效果。
關鍵詞:知識管理;高職院校;安徽廣播影視
知識資源有利于組織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優勢的形成,業界和學術界對此已有公認,但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推廣,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起步較晚,2000年經濟合作組織的報告指出,在公共部門,包括教育部門,知識傳播與應用程度較低。高校作為知識密集區,若能在自身教學建設和科研項目實施中注重知識管理不僅有利于知識的交流和共享,而且有利于推動組織的創新能力。[1]本文嘗試采用“過程觀”視角,以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高職院校知識處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探究,以發現其應用現狀及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期有助于未來高職院校更加有效地開展知識管理,提升辦學質量。
1研究設計
為了深入解析高職院校在知識管理工作過程中的細節以及影響因素,筆者于2015年3~5月對高職院校教師進行了半結構式訪談(每段訪談時間約30~45分鐘)。訪談對象涉及案例院校諸多專業的專職教師。
2知識管理過程及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知識管理流程,將訪談結果總結為四個環節:
2.1知識收集
2.1.1知識收集的范圍
數據清楚地顯示教師收集知識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所授課程上,包括各種案例、新聞熱點、課件、視聽資料等。為了豐富課堂內容、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了解到更多行業現狀,被訪教師表示經常需要關注本專業的熱點問題。除此以外,新穎且有效的教學方法也是被訪者經常提到的需要留心收集的知識。
2.1.2知識收集的渠道
所有被訪者均表示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會第一時間選擇上網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被訪教師表示網上素材豐富,搜尋成本較低,且絕大部分的備課及科研工作是在自己獨立的業余時間完成的,因此選擇網絡作為知識收集的渠道最為便捷。也有很多老師表示各種書籍資料、論文期刊對自己的教科研工作產生了較大的幫助。向同事求教也是收集知識的渠道之一,比如聽課。至于專業培訓,被訪教師表示在工作中所接受到的培訓較多在學院內部,比如青年教師理論課大賽觀摩、說課大賽觀摩等,主要集中在教法的培訓上。
2.1.3知識收集的障礙
很多教師提到了知識收集時所需花費的成本。以培訓為例,被訪教師基本上都表示出擴展自身專業知識的意愿,但是現實中真正走出學校的培訓機會還很少,雖然每年假期學校都會組織參加一些高校教師的培訓班,但是很多時候并不貼近自身的專業領域,而由一些兄弟院?;驅I協會組織的專業性培訓或會議,所需費用又往往不菲,若是學歷上的繼續深造所需花費的時間、精力、財力則更多。除此以外,是否愿意傳授知識、自我學習意愿、與工作相關的知識過多等也被教師提及,認為會影響到知識的收集。
2.2知識分享
2.2.1知識分享的內容
訪談結果顯示,知識分享和知識收集的范圍趨于一致,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同一專業的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共享上會更為細化,學科的不同和理解力的差別使得教學方法的共享效果有所不同。學情對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還特別強調對學情的共享,每個班級的不同特點、學生的學習意愿和狀態等也是教師十分愿意交流和分享的知識。
2.2.2知識分享的技術
筆者根據被訪者的回答將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常用的知識分享技術進行了歸納:聽課制度是教學方法分享中最常用的。學院規定了每個教師每學期需要完成的聽課任務,如教研室負責人每學期不少于10次、教師每月聽課一次等;除個人聽課外,各系部、各專業、各教研室還經常召開教學會議,為相關知識在個人與組織之間進行交流和分享提供了平臺。書面材料也是常用的知識分享技術,學院學報使教師能夠公開分享個人的教學心得、科研成果和授課技巧。每個任課教師填寫的授課手冊和教案也是非常好的知識載體。學院常用的電子交流設備有電話和網絡。在網絡交流工具中應用較多的是QQ群,便捷的群聊、公告、文件傳送功能使得很多部門將其作為信息、溝通、交流的首選網絡工具。教學競賽可以很大程度上使技術、經驗、知識在教師之間分享?!耙岳蠋隆敝贫仁菍W院新教師能夠迅速融入職業角色、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途徑,也是知識分享的常用技術。長期的共同工作使“隱性知識”在個人之間流動,面對面的接觸對隱性知識的轉移與轉化十分重要。
2.2.3知識分享的障礙
被訪者表示教學的獨立性和教師的分享意愿是溝通和交流中的主要影響因素。教師的教學活動本身就有著非常強的獨立性,“關起門來上課”使得真正的教學過程無法展現在其他同事面前,雖然有著一定的聽課任務,但是所觀摩的課堂和一而貫之的實際教學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被訪者表示不愿意分享知識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一、存在競爭關系,有些人認為自己的資歷和經驗是競爭的有利資本,因此可能會不愿分享知識,或只是與同事部分地分享知識,將一部分自己認為不會危及自身地位的知識進行分享;二、關系是否親近也會影響員工的知識分享意愿,被訪者表示一般愿意同關系比較密切的同事分享知識,若關系一般或者較生疏就不會透露太多的信息,尤其是比較重要的信息;三、教學方式和技巧與個人風格有直接關系,教學效果較好的方法不一定適用于每一位老師,因此覺得分享了也沒有太大幫助,從而變得比較勉強。
2.3知識存儲
2.3.1知識存儲的媒介
信息和知識的傳統存儲工具是文件系統。常用的書面存儲媒介有:教學工作記錄(記錄日常教學工作情況)、教師授課手冊(記錄教學計劃、典型教案、教學檢查、聽課記錄等)、教師教案課件(詳細記錄課程流程及內容)、規章制度、學院學報、宣傳冊、技術資料等。電子存儲媒介有:電腦文檔、操作系統、學院網站等。
2.3.2知識存儲的障礙
被訪者表示很多知識都是無法用語言明確表述的,這些都已經融入理念、思維和工作習慣之中,記錄下來已很困難,為其他人理解和學習則更為不易。而且與教學相關的知識太多,如果不進行選擇,真正有較高價值的信息有可能被遺漏。不少教師缺乏知識儲存的習慣和方法,不對感知過的信息進行選擇、歸類和儲存,因此在運用時感到力不從心。[2]
2.4知識應用
訪談中發現,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對于知識的應用主要在兩個層面上:首先是教師個人層面的知識應用。教師通過學習、積累、歸納、總結,將教學內容以更有效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教師似乎都較好地運用了知識。但是若未能有效地去除原始經驗中的無益成分,提煉出原始經驗中的精華并加以系統化,知識就無法進行轉化與創新。[3]教學反思正是幫助教師深化知識應用層次的一個重要手段,但訪談中發現,有些教師對于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不夠,反思的方法和手段也較為單一。
3結語
通過對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的半結構式訪談,筆者發現:學院組織以及教師個人層面上的知識管理行為均一定程度地存在,雖然教師和學院在知識的收集、分享、存儲和應用等實踐活動中均使用了一些技術手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限制知識管理工作效率的影響因素,且這些影響因素并不單純是技術層面的,更多的是組織及文化層面上的限制。雖然知識管理經常需要IT技術幫助,但是知識管理本身不是一門技術,且知識管理并不總是運用到技術手段。知識管理方案是以誰(主體)、什么(客體)和為什么(組織目標)為基礎,而辦法(技術)是放在最后的。[4]筆者認為,無論采用何種工具來促進知識共享和交流,最有價值的知識傳遞、分享還是在人與人的交流中發生。知識管理的本質是知識分享,因此,高職院校解決知識管理問題的注意力應當首先集中在如何促進教師相互交流知識上。
作者:陳冬冬 劉法建 單位: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 安徽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朱萬鐘.高等院校中的知識管理策略研究[J].科學教育研究,2007,1:14-17.
[2]陳列,趙虹元,靳玉樂.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學刊,2009,4:38-40.
[3]G.J.Posner(1989).FieldExperience:MethodsofReflectiveTeaching.Longman:22.
[4]知識管理的概念[EB∕OL].www.prdm.net/papers/knowledge/KM_20ABC.html.
- 上一篇:中小企業知識流失原因與對策
- 下一篇:財務管理優化對醫院成本核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