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在鐵路科技創新的作用

時間:2022-07-09 09:30:35

導語:知識管理在鐵路科技創新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管理在鐵路科技創新的作用

1知識的分類與轉換模式

日本學者竹內弘高和野中郁次郎在《知識創造的螺旋》[2]一書中,將知識依據其存在形態分為形式知識(explicitknowledge)和暗默知識(tacitknowledge)兩大類,具體描述與示例見表1。根據SECI模型[3],暗默知識和形式知識之間的轉換有4種模式(見表2),而組織正是通過這4種知識轉換模式形成了在認識論維度和存在論維度的知識創造螺旋,暗默知識和形式知識轉換示意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組織的知識創造是一個暗默知識與形式知識相互作用的持續動態過程,是一個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個體的暗默知識是組織知識創造的基礎,組織需要調動由個體所積累和創造的暗默知識,將其通過知識轉換的4種模式在組織層次上放大,并在存在論維度較高的層級上固定下來,從而形成知識螺旋。在此過程中,隨著知識在存在論維度上層級的不斷上升,暗默知識與形式知識之間的互動被不斷放大和增強。因此,組織的知識創造也是一個螺旋形的過程,它源自個體,開始于共同化,并隨著互動范圍的擴大超越團組、部門和組織的邊界,進而不斷在橫向和縱向上得以推進和擴展。

2知識管理知識管理是組織為了提高生存能力

和競爭優勢,對于存在于組織內外部的個人、群組或團體內有價值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定義、獲取、存儲、分享、轉移、利用和評估工作,其目的在于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知識送給正確的人,使之能做出最好的決策。因此,知識管理不僅要涵蓋對暗默知識與形式知識的管理,也要涵蓋對知識轉換模式的管理,完善的知識管理體系應對知識創造過程實現全覆蓋。首先,正如組織的知識創造始于共同化,知識管理的基礎在于知識分享。通過員工彼此之間相互交流進行知識分享,不僅可以將個人的經驗擴散,還能夠進一步擴大員工好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范圍,從而提升知識的利用價值,以知識的綜合效應來提高組織的效率。其次,表出化是知識創造的關鍵,知識獲取決定著知識管理的成敗。由于暗默知識屬于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因此,將暗默知識轉換為可以表述的形式知識,實現知識獲取是知識管理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知識獲取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組織知識庫的輸入。良好的知識獲取環境,既可以充分挖掘員工的暗默知識,提升員工的自我效能,也有助于組織的知識積累[4]。再次,聯結化有助于組織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完善的知識管理平臺為知識積累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搭建統一的知識管理平臺,制定合理的策略對組織知識進行存儲,并提供便捷的搜索引擎,可以系統性地實現知識管理,為知識的擴散和復用奠定基礎[5]。最后,內在化提升組織的知識創造能力,知識管理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知識復用為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當員工從知識庫中獲得組織知識,并通過知識復用在工作實踐中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新的暗默知識時,不僅豐富了個人的暗默知識,提高了自身的知識素質,而且避免了組織重復開發的浪費以及重蹈覆轍的成本損失。

3知識管理在鐵路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鐵路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鐵路科技創新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為了更好地研究知識管理在鐵路科技創新中的作用,從創新演化的過程入手,以影響創新的主要因素為評價指標,對其進行系統分析。創新隨時間推移的演化過程示意見圖2。其中,關鍵創新是指其他創新所必須引用或者基于的一個重要創新,通常是一個領域或學科中的關鍵技術和理論基礎;箭頭表示遲些的創新以較早的創新為基礎,并依賴于較早的創新結果。從圖2可以看出,創新具有一定的繼承性,任何一個創新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在已完成的其他創新和關鍵創新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關鍵創新具有很強的輻射性,起到凝聚核的作用,在創新的演化過程中能夠影響更多的其他創新和關鍵創新;創新之間具有強關聯性,一個創新既可以影響其他創新和關鍵創新,也可以被其他創新和關鍵創新所影響。因此,創新的前期基礎與當前環境共同構成了影響創新的主要因素。在鐵路科技創新領域,知識管理對創新的作用也正是通過這些因素來體現的。3.1有助于提高鐵路科技創新整體水平。首先,知識管理為鐵路科技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前期基礎。鐵路科技創新不僅體現在領先的技術產品和技術實踐上,還體現在基礎性和前瞻性的理論研究上,更體現在標準體系的創建與完善上。對鐵路科技創新組織而言,通過深入研究經濟學和社會學動機,采用適當的激勵手段增加員工知識共享愿望,可以豐富組織知識獲取的途徑;通過構建統一的知識管理平臺,可以對已獲取的知識進行有效的分類整合,完成組織的知識積累;通過采用大數據、云平臺及智能搜索引擎等核心技術,為組織知識復用創造便利條件。組織通過上述知識管理各主要環節的有序銜接,將員工的知識轉化為組織的資源和競爭優勢,存儲于企業知識庫中,可以避免因人員流失給組織帶來損失,也可以降低因知識獨占性給組織帶來的風險。對鐵路行業和特定的專業領域而言,完善的知識管理體系,可以保證鐵路科技創新的延續性,確保新的鐵路科技創新能夠以同行業、同領域已完成的相關科技創新為前期基礎,使鐵路科技創新站得更高,立得更穩。其次,知識管理為鐵路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當前,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被眾多組織所采納和接受,一些組織甚至將其視為核心競爭力。鐵路科技創新需要基礎理論研究做支撐,需要在關鍵技術問題的機理、成因和發展趨勢上有所突破,這就要求組織開闊思路和眼界,在更廣泛的范圍內關注到與其相關的具有綜合性和代表性的關鍵創新,而知識管理恰恰提供了這樣的手段。通過知識管理,組織可以針對自身的薄弱環節選取權威性和影響力高的科研機構組成技術聯盟,有針對性地擴大合作范圍,依靠組織間的知識共享和優勢互補來優化鐵路科技創新的環境,提升鐵路科技創新整體水平。3.2有助于加快鐵路科技創新步伐。在鐵路大發展時代,我國高鐵技術創新已經在許多關鍵領域占領了世界鐵路的制高點,我國高鐵已成為“走向世界的靚麗名片”,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依靠科技創新來解決,以充分體現我國鐵路安全、可靠、舒適、綠色、環保、經濟的優勢。知識管理體系可以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依托平臺和資源優勢,針對解決關鍵問題的創新及其相關的關鍵創新建立引導詞并設置關聯指數,通過模糊匹配和深度學習機制,擴展知識復用的外延,圍繞我國鐵路“強基達標、提質增效”的主題,以標準化、模塊化、系列化的方式夯實創新基礎,快速提升組織的科技創新實力,加速我國鐵路科技創新進程。3.3有利于保護鐵路科技創新知識產權隨著“走出去”戰略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面對“一帶一路”的巨大機遇,知識產權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在鐵路科技創新過程中,牢固樹立知識產權意識,提高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我國鐵路要想真正“走出去”,首先要讓自主知識產權走出去,既要尊重他人權利,有效規避知識產權風險,又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保護好自己的權益。通過知識管理,可以系統地對鐵路科技創新中的核心技術進行梳理,并通過屬性設置的方式對其知識產權狀態進行標識。這樣,在鐵路科技創新的進程中,不僅可以很方便地摸清相關技術與產業的發展路徑,也可以很便捷地從知識產權保護的視角進行超前布局,增強我國鐵路在國際市場形成獨創獨有技術競爭優勢的綜合實力。3.4有助于加速鐵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鐵路科技創新離不開高水平人才的支撐,也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搭建了平臺。在知識管理體系中,豐富的知識積累、快速的知識查詢和有機的知識聯結為培養鐵路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提升行業智庫建設水平提供了綠色通道,極大地促進了“技術轉化為資本,資本吸引人才,人才推動事業發展”這一良性循環的形成,使我國鐵路科技工作者能夠以更高的境界、更開闊的視野、更靈活的方式推動關鍵領域鐵路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知識管理不僅可以加速我國鐵路科技創新人才的成長,而且為鐵路科技工作者營造了開放包容的創新文化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使他們可以通過知識擴散獲得跨學科、跨專業的關聯知識,在提升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的同時,完成向復合型鐵路科技創新人才的蛻變,組織也可以在鐵路科技創新中進一步凝聚人才,形成人才優勢。3.5有利于降低鐵路科技創新成本。隨著知識管理層級的不斷深入,知識共享的范圍越來越廣,其利用和增值效果也越來越好;知識轉移的壁壘越來越少,組織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越來越強。鐵路的戰略定位決定其要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有所作為,擔當起“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歷史使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由于鐵路行業對安全性的要求程度非常高,對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的采用相對比較謹慎,因此,相關行業和相近領域的知識儲備對鐵路科技創新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借助知識管理手段,通過對創新的繼承性、關鍵創新的輻射性和創新之間的強關聯性進行充分的研判,不僅可以借助已有創新成果提升組織的競爭力,而且可以通過知識復用來降低后續鐵路科技創新的成本。

4結束語

科技創新是衡量一個國家創新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鐵路是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國民經濟大動脈和大眾化交通工具,在綜合交通體系中發揮著骨干和主體作用。將知識管理引入鐵路科技創新領域,對促進鐵路科技創新,把握鐵路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方向,掌握話語權,提高權威性,讓鐵路科技創新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而推動國家創新戰略的實施具有實際且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璇,張朋柱.知識管理在科研網絡及企業中的應用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2]竹內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識創造的螺旋——知識管理理論與案例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

[3]野中郁次郎,勝見明.創新的本質——日本名企最新知識管理案例[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

[4]馮進路.企業聯盟知識轉移與技術創新[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5]曹興.技術聯盟知識轉移行為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作者:趙陽 張萍 單位: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