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的社區護理學教學研究

時間:2022-03-26 11:54:00

導語:護理學的社區護理學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學的社區護理學教學研究

2006年8月,由人事部、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文的《關于加強城市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全科醫學、社區護理學教育和學科建設。然而我國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社區衛生服務開展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有關的教育體系和學科建設也要因地而宜。為適應我國社區護理事業的發展,河南大學護理學院于2002年開設了《社區護理學》必修課,并在2002級、2003級護理本科生中開展了多種教學改革?,F將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河南大學護理學院2002級和2003級護理本科生為實驗對象(該院自2003級護理本科改為四年制,因此兩個年級同時學習《社區護理學》),兩組學生具有較強的可比性。選擇2003級162名護理本科生為實驗組,2002級65名為對照組。

1.2方法

將162名學生分為16組,分別和開封市疾病控制中心、開封梁苑社區衛生服務站、河南大學校醫院、河南大學附屬中學醫務室、河南大學幼兒園、開封市高級中學醫務室、開封市第二師范附屬小學、開封市SOS兒童村、五福養老院等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分別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檔案建立等工作。比較兩組期末考試總分、理論知識部分、工作實踐部分平均成績。

1.3統計學方法用SPSS統計軟件分析,分別進行兩樣本t檢驗。

2結果(見表1)

3討論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成績總分以及理論知識部分和工作實踐部分的成績比較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可見社區實踐可有效影響《社區護理學》的教學效果。注重社區實踐的教學方法不僅可對學生的社區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產生明顯的影響,同時也能提高其學習社區護理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雖然理論知識部分和工作實踐部分均存在顯著性差異,但理論知識部分兩組成績的均數之差遠小于工作實踐部分的均數之差,說明社區實踐對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作用更為明顯。學生在社區中能承擔的工作雖然有限,如健康教育宣傳、問卷調查、協助建立家庭健康檔案、資料整理等基本工作,但通過和居民的接觸,使其積累了一定的社區工作經驗,溝通能力、協調組織能力、應變能力大大提高。因受課時和社區實踐環境所限,讓每個學生都進行各種社區工作實踐顯然不可能,實踐效果也難以保證。采取每個組固定實踐地點、固定工作的方法可使學生對社區工作的認識較深。在無法進行社區實踐活動時,通過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應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掌握一些社區工作技巧和方法。

實驗組的理論知識部分得分標準差小于工作實踐部分標準差,說明工作實踐部分得分的離散趨勢更大,個體差異更明顯。可能是因為不同小組社區工作的地點不同、環境不同,開展的具體工作也不同,因此對每個學生的實踐經驗積累也存在較大影響。所在的開封市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也相對滯后,目前所建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還不能完全承擔社區護理的實踐教學工作,所以必須采取多種措施。如在2003級學生中成立社區工作志愿小組,構建社區護理學習與工作的學生骨干,與現有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協助其開展社區工作;多方聯系,深入養老院、SOS兒童村等衛生需求比較迫切的機構開展健康教育等社會工作,和居民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配合疾病控制中心、中心血站開展宣傳工作;深入中小學開展創傷處理和急救知識的健康教育。采取多種措施保證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社區工作的實踐中來,確保了實踐效果。

進行《社區護理學》的實踐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科目的教師不僅要能講授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然而在社區衛生服務開展相對滯后地區,教師要想深入開展社區實踐也面臨很大困難,作者曾多次赴上海閘北區臨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習、考察,具有一定的社區工作經驗,所以才能承擔起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工作。在目前情況下,選派教師定期赴上海、北京等社區衛生服務較成熟的地區進修是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