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的應用

時間:2022-01-05 11:33:41

導語:項目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項目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的應用

一、明確任務,合理分組

所謂項目教學法,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將一個相對完整、對立的項目單獨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項目的獨立完成與處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技能。由此可見,在護理教學中,教師要想有效實施項目教學,首先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學習態度以及操作能力,并根據學生的這些學習特點以及身心發展規律,將其合理、科學地分為若干個小組,指派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的職位,配合教師開展項目教學法,而教師則是通過小組長將項目任務分配給學生,通過小組長將教師與學生聯系起來,以此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達到項目教學的目的。由于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盡相同,所以,在進行分組時,教師應當秉持“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教學原則,唯有此,小組成員之間才能更好地協作、交流與討論,才能使學生變得更好,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

二、課前設計,提高教學

項目教學法非常注重學生的知識構建以及認知能力的提升,而這一能力的實現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設計最好能夠由護理系的主任、基礎教研室主任以及多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組成的教研小組根據具體的項目教學要求,通過多次查閱資料、文獻,共同討論與制訂出多個能夠適應護理專業教學的多個項目。收集多個與本次教學相關的案例,本著“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從提升學生護理專業技能出發,堅持“理論為導、適用為先”的教學原則,加強教學環節的設計,以此來提高教師項目教學的水平,達到提高護理專業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目標的目的。

三、項目實施,操作實踐

項目實施是整個項目教學的中心與核心,也是檢驗項目教學效果最根本的指標。所以,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這一教學環節的實施,通過構建真實的模擬病房場景,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生的責任感。例如,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分別扮演病人、醫生、護士以及病人家屬,為其提供一個真實的模擬救護環境,通過環境氛圍的渲染以及人物的設定,來喚起學生的急迫感、責任感與緊張感,從而讓其主動參與其中,并在邏輯清晰、條理有序的救治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項目任務,培養學生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其榮譽感與自豪感,讓其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能夠感受到醫護人員的偉大,體會到護士肩上的重任。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實踐經驗都有限,所以,在項目任務方案的設計與制訂過程中,難免會有所缺漏或存在某些問題,如果教師對學生的這些缺陷以及不足置之不理,會給學生錯誤的提示,認為自己制定合理、操作正確,并在今后的學習中按照這種方法實行,而當他們真正步入社會以后,這種錯誤的操作則有可能會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在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時刻在學生的身旁給予指導與糾正,讓其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問題與不足,以便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從而促進其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的培養與提升,為社會培養優質的社會服務性人才。如,在制定輸液計劃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生活習慣以及思維慣性,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將定位消毒這一步驟漏掉,如果教師放任學生不管,就會讓學生以為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也沒有這一步,長此以往,一旦學生養成習慣,就算教師在后續的學習中想要糾正學生的這種習慣,也很難糾正過來,不僅降低了項目教學的質量,還違背了時代對于人才的需求,無論是對于整個行業,還是整個社會都沒有積極作用。

總而言之,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在建構理論的影響下而產生的教學模式,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通過合理的分組,課前的設計以及項目的實施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所以,在護理基礎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增強課堂的感染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達到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魏紅虹.多媒體項目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視界,2013(18):100-101.

[2]朱珠.案例教學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7):637-638.

作者:劉媛媛 單位:江蘇省泗陽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