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理想的化學教學課堂

時間:2022-04-22 08:40:00

導語:構造理想的化學教學課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造理想的化學教學課堂

高中化學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瘜W課堂是實施化學教學的主陣地,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要求,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努力構建理想的化學教學課堂,讓課堂成為學生快樂學習、培養能力的理想樂園。

一、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只有對化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強烈愿望。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觀察到大量生動有趣的化學反應現象,藍色的膽礬、紫色的碘、銀白色的鈉等物質以其本身艷麗的色彩吸引學生;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強光,氨氣溶于水形成美麗的噴泉,這些引人入勝的化學現象總是能引起學生的一片驚嘆。所以,化學教師一定要重視每一個化學實驗。

成功的實驗有助于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了解大量的物質變化和事實,但有時一個失敗的實驗往往也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記得有一次我在實驗室預先收集好了兩瓶氨氣,準備上課做氨氣溶于水的實驗。當我搭好裝置,打開止水夾,輕輕擠壓膠頭滴管,期盼著美麗的噴泉出現,結果只看到導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無疑我的實驗失敗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我沒有回避我的失敗,而是讓學生幫我分析失敗的原因。這下教室里可熱鬧了,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說裝置漏氣了,有的說燒瓶不干燥,也有的說老師收的氣體太少了等等。這些不正是我想告訴學生做該實驗時的注意點嗎?實驗課的開設,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貴有疑,學須知疑?!焙玫膯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應根據新授內容設計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問題。好的設疑應突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如在進行“物質的量”概念的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問題:“同學們都知道物質間的化學反應是原子、分子或離子間按一定的個數比進行的,單個的微粒非常小,肉眼看不見,也難于稱量,那么,我們怎樣把微粒與可稱量的物質聯系起來呢?”這樣設問,可通過設下埋伏、制造懸念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帶著驚奇和疑問,進入興奮和積極的思維狀態。

二、充分挖掘教材內涵,滲透挫折教育、培養科學素養

挫折教育是一種學生終身收益的教育?;瘜W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滲透挫折教育,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培養他處理失敗的能力,也有助于其正確對待人生。一部化學史就是科學家不斷戰勝挫折的奮斗史,其中也蘊藏著化學家敢于冒險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追求真理的頑強毅力和獻身科學的奉獻精神。

選取必要的化學史進行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百折不撓,勇于探索,敢于冒險、不怕失敗的精神。新教材中這樣的故事隨處可見,如居里夫人為了提煉鐳元素,艱苦拼搏三十四年,才從兩噸多重的含鈾廢料中制得100毫克的氯化鐳;諾貝爾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和多次意外爆炸(自己多次被炸傷,弟弟被炸死)之后,終于發明了炸藥。在學習碳酸鈉的有關性質時,我向學生介紹我國制堿工業的發展歷程。在研究聯合制堿的過程中,侯德榜要求每個試驗都得做三十多遍才行,開始時有些人不理解,以為這是浪費時間和耗費精力,多此一舉。后來的事實證明,多數試驗在進行了二十多次以后,數據才穩定下來,這樣得到的數據資料才是可靠的,人們這才真正認識到侯德榜這種細致周密、一絲不茍的的科學態度是多么難能可貴。

沒有挫折就沒有化學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作一些簡短而生動的化學史介紹,可以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毅力和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同時也有利于學生了解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有所付出并敢于作出犧牲,因為在科學上從來就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多媒體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實現了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為中學化學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教研環境。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性探究學習得以真正實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益?;瘜W教學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

現在一般學校都有多媒體教室,教學中化學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直觀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知識素材。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使用合適的傳播媒介。語言、手勢、黑板是常用的傳播媒介,為了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教師應經常使用投影儀、錄音機、電視、多媒體等教學媒介。例如在講《晶體結構》時,教師可制作一些聲畫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類型的晶體結構,通過設計一些動畫形象進行的描述,為進一步研究這些晶體的結構提供比較直觀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不再感到抽象和難以理解。

在復習課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當然,在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足之處,如師生之間課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容易失控,資源的大量、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一些基礎知識容易被忽略等。

四、密切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

社會生產和人的需要是產生興趣的源泉。學習化學是為了更好地為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以及科技服務。因此,在授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介紹日常生活、社會環境和建筑中所用到的化學知識,使化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例如人們都知道,大氣層里的臭氧可以阻擋紫外線,以避免太陽直射人體,造成傷害。那么,臭氧還有沒有其他的功效呢?依據科學實驗,水中臭氧濃度達到5×10-8%時,只需一兩分鐘處理,就可以殺死99%以上的細菌??諝夂退兴挠卸疚镔|如一氧化碳、農藥、重金屬、肥料、有機物等,只要用臭氧加以處理后,都會分解成對人體無害的物質。目前,國外根據臭氧的這個特點,把臭氧產生機安裝在太空艙、潛水艙內,以增加艙內氧氣并凈化艙內污濁的空氣。臭氧還可以保鮮食品和漂白衣物。更令人驚嘆的是,用臭氧水刷牙,可以有效地預防各種牙病??梢?,臭氧不臭,飄香萬里。但是,當今社會由于大量使用含氟氯烴的制冷劑,使得大氣層中的臭氧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另外,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電池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與日俱增,其使用量亦隨之大幅度上升,由于資源緊張和治理環境的需要,廢電池的回收和綜合利用刻不容緩。那么,如何才能使廢電池資源化和無害化呢?請同學們思考并提出設想;生活中“白色污染”隨處可見,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護和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化學教學過程中,若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選取學生日常生活、社會中熟悉或關心的生動形象實例,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可以通過生動的實例激發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還可以大大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化學是一門極具時代氣息的活生生的學問,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五、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贊可夫曾說:“情緒要么對智力活動給予強化的影響,要么給予壓抑的影響。在學習中積極的情緒會造成精神的高漲?!焙椭C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學生主體性發揮的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可能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和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自我表現和交流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自始至終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只有自覺投入學習中,才能愉快地學習化學。

例如在一次高三復習課上,我做了這樣一個小實驗:取兩片質量相等、表面積相同的鋁片,分別加入到盛有體積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鹽酸溶液的兩支試管中,結果發現鋁片在稀鹽酸中產生氫氣的速率比在稀硫酸中快。

這是為什么呢?下面學生議論紛紛,討論出現以上現象的各種可能原因。經過討論,最后學生提出兩種假設:第一種觀點認為Cl-對反應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反應速率;第二種觀點認為SO42-對反應有抑制作用,降低了反應速率。接下來我請學生進一步設計實驗對以上的假設進行驗證,學生很快就想出了辦法:“取體積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向其中一支中加入少量氯化鈉固體,然后同時投入兩片質量相等、表面積相同的鋁片、收集相同時間段內的氫氣,比較其體積的多少?!边@方法不錯,那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又有一個學生舉手,他說也可以取體積相同、c(H+)相同的稀鹽酸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向其中一支中加入少量硫酸鈉固體,然后同時投入以上兩片相同的鋁片、收集相同時間段內的氫氣,再比較其體積的多少。我又問如果上述假設都成立,那么要使以上稀硫酸與鋁反應產生的氫氣速率加快,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想出了許多方法,接著我們又討論了這些方法在實際操作中的可行性。我發現整整一堂課,氣氛活躍,幾乎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來了。這種教學方法,既活化了學生所學知識,擴展了認知結構,同時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敏捷性,變通性與獨創性。

當然,理想的課堂并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化學課堂。理想的化學教學課堂雖然各種各樣,但它們應該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不僅是一個知識傳承和擴散的場所,更是一個智慧生成與拓展的領域,也是教師與學生享受教學快樂與幸福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