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德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2-08-05 09:03:41
導語:高中化學教學德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改變,高中院校不再只專注學科知識的傳授,還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方面加以重視。因此,在各學科的教學中,要不斷加大德育方面的教育,以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特針對高中化學學科,研究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德育教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媒介的增多,大量信息和價值觀傳遞給學生,其中有許多不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在教育方面提高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引導。
一、高中化學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責任感?;瘜W學科是一門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是通過大量的實踐印證得出的結論,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也需要大量的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到其中的科學道理。德育教育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責任感,加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重視程度,進而提升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的學習效果。(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引入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端正價值觀,本著唯物主義的思想去客觀、科學地看待事物,并且建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通過德育教育讓學生熱愛生命、熱愛自然,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對提高我國公民綜合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三)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勇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驗課程所占比例較高,注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培養,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精神。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在實驗中不斷總結科學道理,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通過教師的鼓勵,讓學生在失敗與成功之間,養成堅韌的品格,并且通過大量的實踐,讓學生對化學學科中的知識點理解得更加深刻,記憶得更加扎實,最終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探索的勇氣。
二、高中化學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人文教育樹立學生的價值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責任,了解學習化學的重要性。教師可引入我國化學方面專家的名人事跡,以激發學生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樹立化學理想,找到人生目標。在教學中可結合現實生活,將化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向學生傳授正確的科學認知,進而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改變生活環境,幫助他人優化生活。如在講述氯化鈉的知識時,可加入生活常識,生活中的食鹽,其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由此給學生設置氯化鈉能不能在出現火災時進行滅火的問題,之后通過講述其在高溫環境下的化學反應,讓學生了解其滅火的原理。這類教學有助于學生將化學知識利用到生活之中,解決生活中遇見的問題。(二)興趣教育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提高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中,可根據課堂中講述的不同化學知識,引入到實際生活,比如在對氫、氮的知識講解時,可讓學生了解這些元素的多樣性,并且引入這些元素的實際用途,以及氫、氮的各種化學反應。通過生活中常見事物,加深學生對這些元素的了解,讓學生知道:為什么現在游樂園販賣的氣球都使用氫氣,氫氣為什么可以作為新型的綠色能源,是什么制約了氫氣這一綠色能源的發展。將化學知識引入日常生活,并用一系列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將學生從書本中脫離出來,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物質變化發現其中的化學原理,進而養成追求真理,探索科學,發現科學,運用科學的良好習慣。(三)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在高中化學實驗課中,教師可加入對環境方面的教育,通過化學實驗,讓學生從科學的角度了解目前世界面臨的環境問題及能源問題,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實驗,可讓學生了解到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工業生產會對環境造成哪些污染,其中的化學現象有哪些,進而讓學生提高社會責任感,提高環保意識。(四)多媒體教學加深對化學科學的認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可結合現有的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因為化學科學的知識較為抽象,并且化學學科的本質是微觀的,只有學生了解了其微觀本質,才能真正掌握化學知識。單純通過課本進行教學,很難讓學生理解其復雜的化學結構。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可引入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動態圖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化學相關的知識。
綜上所述,注重高中化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有利于學生明確自身學習目標,樹立人生理想,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且讓學生養成勇于探索、不懼失敗的優秀品質。
參考文獻:
[1]譚秋萍.高中化學教學中德育創新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
[2]壽業青,孫洪旭.談初高中化學的銜接過渡[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
[3]楊黎鳴,李曉光.探析高中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7(4).
作者:劉寧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學
- 上一篇:高中數學新教學模式研究
- 下一篇:體育教學德育導向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