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古箏商業化下的社會教學
時間:2022-01-15 04:07:28
導語:管窺古箏商業化下的社會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學校辦學方面教學過程大多數是集體教學,沒有因材施教,課堂上課人數多老師照顧不到;教學方式變革相對滯后,沒有運用新科技和其他多媒體手段,學生缺乏聽覺的訓練,沒有養成對美音的基本評價標準;培訓途徑單一,只有學校課堂式教育,教學模式固定不發散,缺少音樂實踐活動。2學習內容角度商業模式過于濃重,盈利性、目標性太強,過分追求考級、琴藝程度,導致古箏教材的難易程度跨度大,甚至不能銜接,起到了握苗助長的作用;市面上各種琴學書刊眾多,缺少從始自終系統的教程順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和學琴者的選擇。3社會要求隨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社會竟爭日漸激烈,對人才層次要求的不斷提高,社會大眾音樂教育已越來越多的走人人們的生活,已有的音樂培養方式和培養模式已需要相應調整才能適合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尤其在2011年新課標正式頒布后,音樂課程標準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和評價等方面的新變化更可以為音樂社會教育提供主要方向,這也提醒廣大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也要相應轉變,也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要求教師不僅要發展正確的教育觀念和良好的職業品質,還要具備多元的知識含量和完善的能力素養。
二、完善古箏社會大眾教育本調查
對于社會上商業化非專業古箏藝術學校的運營和古箏教師的講授提供幾點合理化建議,具體如下:1多元的知識結構新形勢下教師首先要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對于古箏教師而言,其專業知識結構應該包括這樣一些內容:l)古箏發展演變史和全國各大箏派,并了解他們的獨特演奏技藝;2)中國古代音樂史相關知識;3)相關音樂知識,如音樂理論、視唱等相關學科知識;4)其他姊妹學科知識,如歷史、地理、心理學等人文學科知識;5)熟悉當今國家對于音樂課程的標準方向;6)對于一些經典作品相關創作背景,承傳發展的知識。教師在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多閱讀全國音樂核心刊物的專業性知識,學習人文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還應更多的學習和掌握最新的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論以及其他相關的理論?,F代的古箏乃至音樂教師不僅是實踐者,而且要成為研究者,因此還要學習教育哲學、管理策略、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方法選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這樣才能適應和滿足當今社會對古箏教師的要求。2過硬的專業能力l)教師自身要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如具有良好表達溝通能力,以應對不同階層、不同閱歷、不同專業程度的社會大眾群體;2)教師自身要有較高的教學能力、包括教學示范、教學評價、教學比較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3)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教育能力,包括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集體教育和組織、管理、協調、控制等;4)教師還應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現代器樂教學要求教師要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時間和周圍發生的教育教學現象進行反思,從中發現問題來進行研究,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同時適當對新的教育思想、方法、觀念等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創造,這也正是藝術教育工作更具有創造性和內在性的獨特魅力。在發現、反思、總結的過程之,可以將此過程轉化為文字與全國的藝術教師共同交流,并增強自己的科研能力;5)較強的教學能力在社會化古箏教育中也占有很重要位置,古箏教師應在教學過正中善于觀察了解學生,并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由“學習”轉為“會學”。引導他們學會舉一反三,達到音樂知識之間的融合,各姊妹學科之間的觸類旁通。這樣無論是學生的專業基本功的掌握還是參加各種比賽竟賽的能力都會得到鞏固和提高。
三、總結
綜上分析,古箏的商業化社會化教育在大眾眼里看似淺顯直接,但其實古箏教師和辦學單位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重大,同時對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要求也十分嚴格。本文旨在發現社會化古箏教育的現狀分析其中的不足,為古箏教育的社會化普及和城市藝術社會文化氛圍的提高發展嘗試給出合理化建議,并實現教師自身素質和社會藝術教育綜合水平的共同提高。
作者:朱丹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 上一篇:小議大學生家庭教育誤區及解決策略
- 下一篇:探究公共圖書館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