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的師德和師德建設

時間:2022-02-05 03:28:33

導語:中學教師的師德和師德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教師的師德和師德建設

[摘要]“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良好素質養成的引路人,教師在教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社會現實下,教師師德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教師師德建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教師形象受到挑戰。本文通過剖析師德及師德建設的現狀、究其原因,提出了中學教師師德的基本要求,并從學校、社會、教師三個方面對加強師德建設提出具體建議以加強師德建設,促進教育往更高、更好水平發展。

[關鍵詞]中學教師;師德;師德建設

一、師德和師德建設概述

(一)師德的內涵

對于師德的內涵,各位學者都有不一樣的觀點:有學者認為:“師德,即教師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教師工作的人在為師從教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總和,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協調教師與學生、老師與學校、老師與國家、老師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主要內容為協調各種基本倫理關系中教師應具有的責任、愛心與理性等具體要求?!备党幹赋觯骸皫煹碌膬群瓘V泛,包括堅定理想信念、熱愛自己的職業,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關愛學生、無私奉獻,客觀嚴謹、求真務實等基本內容。”他對于師德的內涵給出了具體的要求。在講話中也明確指出:“師德是深厚的知識修養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更需要老師自我修養。”對于師德的定義,他強調教師要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具備高尚的人格,做真誠的人,注意自身的道德修養。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是教師個人道德素養在其職業范圍內的一種體現。在教師崗位上,教師必須恰如其分地處理好與學生、學生家長、學校以及其他各種社會關系。教師最主要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面對的最主要的群體是學生,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應當把學生放在首要位置,始終關注學生的幸福、尊嚴和需求,時刻展現出人文關懷,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僅要教會學生應有的理論知識,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也尤為重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教師師德,就是在教師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以及職業素養的前提下,有效地實施教學,處理好各種關系,遵循教師行為準則,堅持知行統一、動機與效果的統一、自律和他律的結合、個人與社會相協調。

(二)加強師德與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首先得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門學科的老師?!苯處熜枰龊寐氊焹葢M的責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脫離低級趣味、保持高尚的職業素養,做一個卓越的教育工作者,指引學生在學習、做人方面走向成功。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在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加強師德建設,有助于教師自我道德素養的提升。緊抓師德建設,提高中學教師的職業素養、職業心態、政治面貌等,激勵其個人道德品質的提升,這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水平上的不斷進步,扎實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社會視野,推動知識層面的升華。其次,加強師德建設,有助于學校整體風貌的發展?!凹訌娊處煹穆殬I道德教育、作風建設,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助于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扎實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可以在教師中形成‘風氣正、信心足、有干勁、爭上游’的和諧局面。”注重師德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更有助于學生在學校教育的環境下接受文化知識的熏陶,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更加注重素質教育的發展,提高道德品質,從而有助于學校整體的發展。最后,加強師德建設,是國家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文化發展的需要。促進教師職業道德的加強,推動教師文化素養的提高,有助于推動整體文化的發展,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徐特立說過:“教師工作不僅是一個光榮重要的崗位,而且是一種崇高而愉快的事業。它對國家人才的培養、文化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長,起著重大作用。師德建設的不斷完善有益于教師工作的順利開展,繼而推動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二、中學教師師德和師德建設的現狀

針對如今的師德與師德建設的現狀分析,本次的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從學生、家長以及教師三方面入手,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分析。對于學生的調查,采取的是隨機抽樣的問卷調查,共150份,了解教師的專業素質表現、個人素養、對學生的關心程度等;對于家長的調查,采取的是個人訪談的方式,采訪了20位家長,了解教師在有關學生問題上與家長的互動情況、教師對學生的關心程度等;對于教師的調查,也是采用的個人訪談的形式,采訪了10名教師,了解教師對自身職業的理解、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解釋、學校開展師德建設的情況以及教師參與師德建設的情況等。在下面的現狀分析中,針對教師師德的現狀,主要依據的是學生、家長問卷,而對于師德建設的現狀,主要依據的是教師的問卷。

(一)中學教師師德現狀

1打罵學生、體罰學生的現象依然存在

在教學過程中,個別教師對于班級中成績或行為較差的學生偶有嚴厲懲罰的一些做法,甚至是打罵的懲罰,數據顯示,34%的學生反映,教師存在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15%的家長反映,教師對孩子存在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情況。這些行為或多或少都對學生的身體以及心理帶來一定的傷害。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此時的他們,心理是最脆弱的,教師不當的處理方式都會對他們的身心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帶來心理陰影。因此,教師應當采取恰當的措施去應對學生的不好行為,處理好師生關系。

2教師對學生缺乏關心

在教師對學生的關心程度上,4%的學生認為教師對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持不關心的態度,54%的學生感受到了教師對自己的關心,42%的學生認為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只是一般。此外,當問到教師是否到學生家里家訪時,有87%的學生說老師不曾去家訪過,只有13%的學生有受到老師的家訪。由此也反映出,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關心了解,從學習、生活以及學生在家里的狀況去了解學生。中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在發生變化,教師應當留心學生在校反映出的種種改變,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問題。另外,在家長的訪談中,有80%的家長反映,學校有事才會聯系家長、學生出現問題才會聯系,只有20%的家長認為教師與自己的聯系比較頻繁,經常會交流孩子的狀況。80%的家長反映,教師主要是通過孩子傳遞信息,讓學生告訴家長關于學校的相關事情。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不是特別明顯、突出,交流方式不是很直接,大多時候是通過短信聯系,而不是面對面的交流。盡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人與人之間的通訊提供了便利,但是,有時候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更能傳達彼此的想法,更好的傳達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

3未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綜合考慮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及學習熱衷程度,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在針對性的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注意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44%學生認為教師不存在不平等對待學生的現象,而56%的學生認為教師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平等對待學生的現象,其中,竟有7%的學生這種不平等現象比較多,5%的學生認為該現象有很多。或許是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狀況而采取的策略不同,導致部分學生覺得教師的這種行為是偏心,由此也告誡每位教師,應當注意對學生的教學方式、教學態度,不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堂外,對每位學生都該平等、公平。在課堂提問過程中,不僅要表揚表現積極的學生,同時也要鼓勵那些性格內向、不太主動發表觀點的學生,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教學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避免一些學生出現教師偏愛某些學生的想法。在家長問卷中,60%的家長認為教師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一般,并不明顯。5%的家長認為教師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有些欠缺,不能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模式。一些教師缺乏工作的激情,只拘泥于講述書本知識點,對一些教學、教法以及疑難的解答淺嘗輒止,沒有進一步深入,未能使學生的知識層面得到一定的拓展,約束了學生的思維發散。此外,在教學方法上過于拘泥于教條,不能自如地轉變,沒有及時地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實施教學。

(二)師德建設的現狀

1教師的參與熱情不高

當提及在當前社會,是否有必要進行專門的教師職業道德調控時,絕大多數教師表示有必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但是,也有10%的教師認為沒有必要。除此之外,當教師被問到是否會積極主動地向學?;蛘呦嚓P教育部門提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建議時,20%的教師表明有時會主動建議,30%的教師表示很少會去建議,而50%的教師表明,他們不會主動去提出建議。從這兩個現狀中反映出,當前的師德建設的薄弱之處:教師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主體,自身也意識到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性,會提高自身的素養,但是,對于社會上所做的不足之處,卻不會主動去提出改進方案,處于一種被動狀態,雖有意識但參與的熱情不是特別高。

2教師對教師道德規范缺乏明確的認知

對于當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的看法,在教師問卷中,30%的教師認為道德規范的標準高不可攀,30%的教師覺得規范近似空洞,也有40%教師感覺道德規范很好??梢姡^大部分教師對于當前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具體內容并不是很明確,在這方面的教育學習也需要不斷完善。

三、結論

加強中學老師的師德建設,就是要協調并處理好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學校、老師與老師、老師與社會等之間的關系,加強老師的職業道德、教學作風、行為素質等,端正認知觀念,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中學教師的師德建設應當以人為中心,一切以學生的需求為首要考量,以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為出發點,從教師的角度著手,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道德素養、工作作風等等,力求做到最優,從而促進我國教育的發展。從實處出發,加強師德建設,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促進國家的整體發展。

作者:馬楠 單位: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