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雷鋒精神與思想道德培養
時間:2022-07-19 10:50:58
導語:談雷鋒精神與思想道德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雷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的靈魂。在《雷鋒日記》中,“黨”、“祖國”、“社會主義”是出現最多的詞語,這是雷鋒不懈奮斗的方向所在,也是他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和社會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處處以國家、民族和集體的利益為重的理想追求。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多元價值觀激烈碰撞,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的大學生極易受到思想上的沖擊,導致理想信念的模糊化和邊緣化。因此,挖掘雷鋒精神中蘊含的理想信念因子,通過弘揚雷鋒精神重樹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顯得十分必要。第二,雷鋒“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的本質內涵。雷鋒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沒有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默默無聞地做利民、惠民的小事,雷鋒用一生的行動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這種奉獻精神正是雷鋒精神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本質內涵,是對大學生在社會責任擔當方面提出的明確要求。當代大學生要自覺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自覺服務祖國,無私奉獻社會,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第三,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體現了雷鋒作為一個勞動者踏踏實實做人的態度和準則,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的根本要求。在22年的短暫人生中,雷鋒從事過多種崗位,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發揚“釘子”精神,勤學善思,精益求精,自覺將愛崗敬業與報效國家和社會的崇高理想結合在一起,進而發展成為立志成才、獻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懈追求。這種優良品質和革命意志,在平凡之中見偉大,于細微之處見精神,正是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根本要求。第四,雷鋒“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體現了雷鋒永不自滿的謙虛品格和永不停歇的進步意識,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的時代特征。只有高小畢業的雷鋒,自立、自強,勤奮、進取,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并把它運用于本職工作中。他始終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和勇于探索的工作態度,不斷追求卓越,這種創新精神對增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也構成了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不可或缺的時代特征。第五,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極具特色的內容。雷鋒出身貧苦,他深知生活的艱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在工作上他總是向積極性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總是向水平低的同志看齊,把點點滴滴節省下來的錢用于支援國家建設,用于幫助他人解決困難,以苦為榮,以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當前,缺乏節儉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比如,有的學生貪圖享樂,不愿過“苦日子”,講排場、比闊氣,花錢大手大腳;有的不愿從事必要的體力勞動,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學習上缺乏鉆研和拼搏精神,投機取巧,剽竊抄襲,考試作弊……這些問題都是與節儉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不相符合的,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二、雷鋒精神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的途徑
第一,將雷鋒精神融入課堂教育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的主渠道,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將雷鋒精神的內容融入其中,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內化。我們的任課教師要在教學中激發大學生對雷鋒精神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有針對性地指導和解決當前大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一要走近雷鋒。向大學生說清楚雷鋒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什么,雷鋒精神的時代意義在哪里,讓真正的“雷鋒”走進大學生心里。二要重視鑄魂。向學生闡述雷鋒精神充滿著人性的光輝,充滿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光輝,充滿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光輝,讓我們的同學明白雷鋒就是這“三種光輝”的人格化。三要結合現實。在授課過程中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要善于運用大量的事例說話,讓同學們明白雷鋒就在我們身邊。第二,將雷鋒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一是深化雷鋒精神學習教育活動。陜西師范大學通過組織誦讀雷鋒日記、閱讀雷鋒精神圖書,觀看雷鋒事跡專題片、雷鋒影片,參觀雷鋒紀念館、雷鋒事跡展覽,聽取雷鋒事跡座談報告會、雷鋒及雷鋒精神講座及續寫雷鋒日記、雷鋒精神征文演講等方式,大力開展雷鋒光輝事跡學習教育,讓學生廣泛了解雷鋒的成長經歷和感人事跡,領會雷鋒精神的真諦和實質,推動雷鋒精神走進大學生心中。開展“校園之星”、“學雷鋒標兵”評選表彰,挖掘大學生身邊的先進人物,用不斷涌現的先進典型和身邊的先進事跡展示雷鋒精神的時代風采,以此感召廣大學生認識雷鋒、學習雷鋒、自覺踐行雷鋒精神。二是廣泛開展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四川大學開展的真情相伴志愿服務行動,即組織志愿者深入農民工子弟學校、西安市周邊農村、社區、敬老院、福利院等機構,以農民工子女、農村留守兒童、下崗職工子女、殘疾人、空巢老人、孤兒和孤寡老人、殘疾人、五保戶等為服務對象,以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信息咨詢、法律援助和愛心捐贈為主要內容開展關愛弱勢群體困難幫扶志愿服務活動……充分引導教育學生,讓他們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學會樂于助人、尊老愛幼、奉獻社會,將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開展。此外,可以經常性地組織學生開展義務勞動,不斷內化雷鋒精神在學生心中的影響,使義務勞動在校園里蔚然成風。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學雷鋒活動。根據分類指導的原則,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南京師范大學采取話劇表演、動漫、手機短片、微博互動等形式,開展富有時代氣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雷鋒活動,擴大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組織開展“雷鋒月”、創建“雷鋒式班級”、雷鋒精神網上談、瀏覽雷鋒精神網等活動,充分拓展活動內容,創新活動載體,突出活動特色,不斷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引導學生成為學雷鋒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擴大參與面、影響力,形成學雷鋒品牌活動。第三,將雷鋒精神融入課外實踐。一是將雷鋒精神在校園傳承。2013年春節,黑龍江大學朝陽愛心志愿服務隊的隊員放棄了休息的時間,遠赴廣西進行義務支教活動。截至目前,這支專門服務于貧困山區的志愿隊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貴州省、湖南省、陜西省、吉林省、河南省、黑龍江省的山區及農村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二是將雷鋒精神在校園扎根。在山東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創新實驗室的同學毅然拉起橫幅,辦起站點,在籃球場開展了學雷鋒義務維修小電器活動,為同學、教職工及校外家屬區居民提供鍵盤、手機、耳機、鼠標等小電器的免費修理服務。三是將雷鋒精神在校園常態化。如北京高校大學生響應號召做到“四個一”,即續寫一篇雷鋒日記、幫助一位有困難的同學、參加一次校園義務勞動、參與一項校外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座談會、論壇、創意文化節、簽名等多種渠道,充分發揮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優勢,宣傳雷鋒事跡,傳遞雷鋒心語,弘揚雷鋒精神,把學雷鋒內化為師生的自覺追求和價值取向,轉變為常態化的基本狀態。
本文作者:薛雨辰工作單位: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 上一篇: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 下一篇:論思想道德建設狀況與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