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想道德建設狀況與存在問題

時間:2022-07-19 10:55:30

導語:論思想道德建設狀況與存在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思想道德建設狀況與存在問題

一、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主要問題的原因分析

1.社會與高校大環境背景下的因素

社會中與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道德倫理、規范體系尚未完善;社會上滲透著很多道德失范、道德人格扭曲的丑惡現象侵襲大學生的頭腦。高校道德教育與政治高度的結合,被時事教育、政治教育所取代,忽視了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員整日受日常繁雜事務束縛,以行政管理行為的道德教育情況較為普遍。

2.家庭與自身視角下的因素

家庭教育是道德文明教育的起點,然而現實表明,家庭的倍受寵愛與溺愛,對品德塑造甚少;大學生住校,遠離父母,家庭教育在道德建設中基本脫節。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多元化、利益化的錯誤傾向,注重道德主義轉向“實惠主義”;思想道德認識存在偏差,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有脫節現象,道德實踐能力較差。

二、創新與完善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體系

1.要充分體現對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精髓的傳承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非常注重道德倫理規范的國家,我國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體系的精髓應主要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合墨家、道家倫理思想以及其他各派思想家提出的倫理規范和完備的道德實踐活動的行為準則。德育工作體系要繼承并運用中華傳統道德文化開展思想道德建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對心靈的塑造、價值觀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君子懷德”“君子喻于義”“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仁義、忠孝”“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都詮釋著做人的道德標準與社會公德責任,既能促使當代大學生繼承中華傳統道德文化,又是開展大學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有效途徑。

2.實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分隔的方法

雖然道德與政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政治是經濟利益的集中體現,道德產生于人類社會的尊重需要,因此本人認為道德并不從屬于政治,高校應當在相對明確政治與道德之間的功能區域的前提下,不能把大學生的道德問題簡單地看成是思想觀念和政治覺悟問題,分別實施道德規范教育與政治思想教育,以切實提高高校德育的實效性;完善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兩課”學科體系,發揮思想道德理論課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科學設置、認真實施,針對大學生關心的一些道德熱點與焦點豐富道德教學內容,避免一味地灌輸和說教,引起學生的興致,體現德育課程意義,就能使思想道德教學效果要真正深入頭腦、扎根人心,轉為廣大學生的自覺行動,推動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穩步地向前發展。

3.以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輔助思想道德建設

在思想道德建設體系中融入心理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基礎作用,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德育與心理相掛鉤,以人為本,注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與心理品質的協調發展,從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實際出發,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征,防止心理問題的道德傾向化,創造適應社會實際的心理德育目標。法制教育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力保證,只有將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結合,通過法制教育課程與形式多樣的活動,才能使學生懂得道德既受法律的嚴格約束,又有法律的及時保護,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和道德素質、增強道德觀念的有效途徑,促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的加速發展。

4.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高校道德規范提供理論依據,高校尤其需要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塑造,而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榮辱觀,“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國傳統道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從現實表現看,它很好地體現了高校和社會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特點,對高校營造社會道德觀、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時代新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領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可以不斷牢固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確立起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較好地為高校道德規范提供理論指引,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全面發展。

5.全校共同營造、重視德育的理論與實踐環境

高校應進一步增強全員德育意識,思想道德建設不只是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在這個體系中,學校從事行政與教學的每一位領導與老師都應在課堂與生活中對大學生的道德建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完善德育工作機制;全校上下要注重人文關懷,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將道德教育轉化為規章制度,通過嚴肅校風校紀,規范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發揮學生自律作用,實現道德的自我教育,營造出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文化氣息的硬環境與軟環境。如果說理論教育是開展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那么實踐教育則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的可靠保證,做到“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統一,創新實踐育人長效機制,重視社會化實踐的道德功能建設;多方面提供有利于大學生對道德的認知和親身實踐體驗的一切條件,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效發展。

6.政工隊伍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一線工作者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輔導員是完成高校培養人才任務,實現德育培養目標的一支重要隊伍。德育的教師隊伍在課堂上講授道德理論,政工隊伍則需要在日復一日的常規管理中從學生中身邊的小事抓起,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大學生的品德是在其生活經歷中逐漸形成的,思想政治輔導員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最直接和最泛的渠道,也是高校開展思想道德建設體系中的重要策略的具體實施者;政工隊伍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決定“隱性課程”的效果,這就要求德育的一線工作者言教與身教相結合,講究師德,政工隊伍的道德情操高尚、正直無私,無需歌功頌德,自然會得到學生的認可,成為他們在道德上效仿的楷模。

三、結論

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設理念的最終目標是大學生的主體參與,同社會和家庭共建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從被動的受教育者變為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統一體,獲得真實的道德身心體驗,使思想道德教育帶動其他社會群體收獲更多的成效,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傊訌姶髮W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項持之以恒的細致工作,我們只有立足現實,根據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狀況的現實特點,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成果最終是以畢業后參與到社會之中、承擔公民義務的質量來衡量的;真正的思想道德教育應當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無處不在的個人生活和社會活動中提升自已的品格。

本文作者:鄭巖工作單位:長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