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釋生物教學中的心理學
時間:2022-01-29 02:36:39
導語:闡釋生物教學中的心理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第一堂生物課進行全方位把握。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一般對第一節課的注意力較為集中,對教師教學內容的興趣和積極性較高,在這樣的氛圍下教師如果能夠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學進行全面設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后續的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第一節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對生物教學的好奇心和學生愛動手的天性,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要將生物教學的重要性和生物教學的主要內容向學生告知。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適當應用一些生物實驗現象及自然生物原理讓學生去思考、探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生物后續學習的興趣。心理學中好奇心和興趣是人們堅持不懈的關鍵,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初對以上兩點內容進行設計,改善生物教學面貌。例如,在進行生物第一節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通過生物圖片、人體標本導入生物世界,通過達爾文、孟德爾等生物學家了解生物學,給學生一個大體的生物教學框架。教師可以通過“導游”式教學從“分子—基因—組織—器官—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對學生進行瀏覽式學習,讓學生在生物世界中翱翔。最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是否知道氣體進入人體以后都經過了哪些組織、器官然后才呼出的嗎?”,讓學生帶著疑問踏上自己的生物學習之路。
2.幽默對課堂教學質量的作用。
幽默作為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和記憶效果,降低人的厭煩、無聊等消極情緒。在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將幽默應用到生物課堂上可以有效改善學生對生物課堂的認知,提高生物課堂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轉變傳統表情呆板、語言寡味的講課方式,要適當使用一些生活上的小技巧對生物知識進行“調侃”,利用自然生活中的現象對一些生物現象進行解釋。教師要將幽默元素貫穿到課堂中,制造活躍的教學氛圍,提高知識傳授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幽默的“度”進行把握,要做到“寓教于樂”,濃淡相宜。
3.主體激勵對生物教學的作用。
主體意識和自我激勵意識對人的發展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這種意識可以有效提高人的信心,增強人的決心、耐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的做事效率。因此在進行生物心理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主體激勵進行有效運用,對學生的主體性進行確定,對學生進行鼓勵,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責任心和信心。學生是生物教學的主體,是生物教學培養和發展的主要對象,在進行心理學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心理狀況作為生物教學研究的基礎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教學的認可程度,降低可能出現的排斥現象。要對學生進行主體意識宣傳,讓學生在內心深處樹立主人翁意識,自愿進行生物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對一些不自信的學生進行適當鼓舞,對他們進行學習指導,提高他們對生物學習技巧的了解程度,幫助他們改正自身的學習態度。教師還要對學生學習進行認可,給學生堅持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信心。心理學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心理學影響因素進行全面把握和控制,對學生的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學習態度、學習動機等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作者:李琳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中學
- 上一篇:心理學下的聲樂教育研究
- 下一篇:小析語言心理學理論的英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