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說明論文

時間:2022-09-09 09:30:00

導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說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說明論文

第一部分基礎研究

一、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國際背景

信息時代的到來和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已使英語獲得了國際通用語的重要地位。聯合國有關文件提出,21世紀人的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技能為母語、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操作能力;由于歷史原因和互聯網的廣泛利用,英語成為各種國際場合的主要工作語言,也成為國際科技交流的主要語言(據統計,國際上85%以上的學術論文是用英語發表或宣讀的,各學科的主要學術期刊也以英語為主),同時也是國際互聯網的主要應用語……

縱觀各國外語教學的發展,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滿足人的發展需求為目標的、強調語用的交際教學理念和實踐得到普遍認可。歐盟在上個世紀90年代由13個國家的專業研究機構和大學合作制定了綱領性的外語教學文件(EuropeanFramework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從理念、目標和評價等各個方面對外語教學進行了全面的論述。文件體現了國際上語言學、外語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最新發展,強調以發展語言應用能力為根本目的的交際性教學思想。我國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在進行基礎教育外語教學改革和外語教學大綱設計中也基本采用了這種思路(如香港地區1999年版的中學英語教學大綱)。

2.在高中外語課程的設置上采用了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式,例如,日本將高中課程設置為英語一、英語二和口語一、口語二以及閱讀與寫作課程。其中英語一和口語一為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而英語二和口語二為選修課程,閱讀與寫作也為選修課程。韓國也是同樣,高中一年級英語為必修課程,從高中二年級起開設英語閱讀、寫作和會話等選修課程。一些歐洲國家則在高中階段為學生開設出不同語種的第三外語選修課程。選修課程的開設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興趣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3.重視外語教育對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基本素養的培養作用,強調外語在加強各國人民理解和溝通中的作用;強調外語對于各國文化交流和國際文化多樣性的作用。

4.教學資源的擴展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進。多媒體的教學資源使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得以實現。

5.評價改革形成潮流,各個國家對語言應用能力的評價與檢測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特別重視研究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力求使評價更好地促進和激勵學生學習,促進教師教學,全面和公正地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評價。一些新的評價和檢測方法正在得到實驗和推廣。

二、我國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

我國高中英語教學自1985年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首先是高中英語課程得到了普及,高中英語教學大綱經過1993年的修訂,進一步促進了英語教學的改革,提高了對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要求,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和國家經濟和科技建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1999年,西南師范大學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基教司的指導和支持下,對全國高中英語教學進行了調查。此次參加調查和測量的重點與非重點中學共87所,學生達15,937人。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基礎教育的英語教學有了明顯的進步,與1985年的全國英語教學測試調查相比,平均分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別是非重點中學的英語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目前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是突出的,主要表現如下:

1.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還普遍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教學多以教師講解詞匯和語法知識為主,語言輸入量偏小。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忽視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單一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和被動的學習方式難以使學生形成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難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993的高中英語教學大綱為所有高中學生設計一個目標和要求。1996年的高中英語教學大綱設計了一級和二級兩個不同的目標要求,但是由于高考的壓力,所有的學校和所有的學生都基本按照一種課本、一個進度、一個目標和一個要求開展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和個性發展需要。此外,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經濟和文化發展極不平衡,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常常對有些地區和學校偏高、偏多、偏難,但對其它的地區和學校則又偏低、偏少、偏易。

3.高考外語科目雖然近年來逐步改革,從重語言知識轉向重語言能力,加強了對學生聽力和閱讀能力培養的導向,但是同一標準的一次性考試無法扭轉應試教育的傾向,必然導致高中英語教學改革步履艱難。

4.近年來,各地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有些地區和學校已經進行了多項教學改革實驗,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有了較大的轉變。在條件較好的高中,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的教學條件、課程的資源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英語水平已有明顯的提高?,F行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已不能適應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和語用能力的需要。

三、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目的是為每個學生創設未來發展的平臺和機會。高中課程應在為每個學生打好共同語言能力的基礎之上,使他們能夠按照個人的能力、個人的潛力、個人的特長與志趣以及未來的職業傾向和長遠發展的目標來規劃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選擇,使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成為具有體現擴展性學習、提高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特點的學習過程,為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表現提供充分的機會和條件。高中英語課程在設置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同時,又按照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設置相應的教學級別以及相應的語言水平測試級別,為學生提供相對客觀的監測語言水平的標準。

四、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與2001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關系

2001年7月出版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是按照小學三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整體思路設計的,當時國家關于高中課程改革的整體思路尚未出臺,因此,其高中部分的課程標準基本是按照與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分級目標的課程模式進行設計的。雖然在高中階段體現了一定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但是沒有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性和個性發展的機會。因此,課程標準研制組根據教育部關于高中課程改革的整體思路,這次又重新對高中課程進行設計,力求體現實現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的原則。以學分制的方式設置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同時又與英語語言的水平級別相聯系,形成了新的高中課程的設置模式。高中英語課程的改革將以新制訂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為準。

第二部分高中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及內容結構

一、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特點

1.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既立足于我國高中外語教學的現狀,又充分考慮進入21世紀后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前景和我國對外開放、綜合國力增長的需求,力求使課程標準做到理念先進、可操作性強、體現時代性的要求。

2.第一次在高中英語教學指導文件中明確了外語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提出:“外語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中英語是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重要課程”。在高中英語教學目標的描述中,提出了對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級別要求,使語言學習目標的內涵更為全面和豐富。

3.既體現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整體性和基礎性,又適應高中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成長需要。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設計了必修和選修兩大系列的課程,以學分制為基礎、以模塊為基本教學單元,使課程體現多樣性、開放性和可選擇性。

4.明確提出高中階段英語教學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展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

5.根據英語學習的規律和社會對英語的要求,提出基礎教育英語水平級別證書制度的設想。

二、高中英語課程的基本結構

1.基本框架

高中英語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分別由若干個模塊組成。其基本框架圖如下:

附圖

高中英語課程基本框架圖(詳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正文中表1)

2.必修課程

原則上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英語必修課,共5個模塊,計10個學分。高中英語必修課程的內容將在培養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的綜合技能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學生思維與表達能力的發展,注重語言的輸入量,必修課程由綜合英語和閱讀與表達兩個部分構成。兩部分課程的課時比例為3:1。

3.選修課程

高中英語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若干模塊的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對未來發展的設計進行選修,分為兩個不同的系列課程,即B系列和C系列課程。B系列課程為順序選修課程,應在完成A系列課程后順序選修。B系列課程的內容和結構與A系列基本相同,在繼續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的同時,重點發展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選修課程共設6個模塊,計12個學分。

C系列課程分為三種類型的課程:語言知識與技能類、語言應用類和欣賞類,其目的是為培養學生的專項語用技能,發展特長與愛好,滿足興趣和需求而開設的,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或就業,特別是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各??筛鶕约旱臈l件和學生的發展需求有目的和有選擇地設置C系列課程。以下課程僅為建議性課程。

●語言知識與技能類可以包括:英語語法與修辭、英漢初級筆譯、英語應用文寫作、英語報刊閱讀、英語演講與辯論等。

●語言應用類課程可以包括:文秘英語、科技英語、社科英語、初級旅游英語、初級經貿英語、計算機英語等,

●欣賞類課程可以包括:英語文學欣賞入門、英語影視欣賞入門、英語戲劇與表演入門、英語歌曲欣賞。

第三部分原有大綱與新課程標準的比較

說明:2000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是以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供試驗用)》的版本為基礎修訂的,其修訂工作是在新課程標準制定過程中進行的,參加修訂的人員同時是新課程標準研制組的核心成員。因此,2000年版的高中大綱吸收了一定的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前該大綱尚未普遍實施;1996年供試驗用的高中大綱到目前為止只在個別試驗區使用,未在全國廣大地區推廣。因此,實際上全國廣大地區的高中教學仍遵循1993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初審稿)》的理念和要求。

第四部分征求意見的重點

希望專家和學者就以下問題提出意見與建議:

1.《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強調了英語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提出了高中階段英語教學要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這一表述以及教學重點是否恰當?你對此有何看法?

附圖

2.《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推行學分制,實行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的課程模式,您認為其意義如何?在實施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

3.《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七至九級教學目標的描述是否恰當?

4.《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在高中階段實施國家認定的英語分級水平測試,設7、8、9三個級別的考試和相應的證書;高校自行確定所錄取學生的英語水平級別;學生可在高中階段通過級別考試獲得級別證書,并憑相應的級別證書申請不同大學和不同專業的入學資格。您認為此設想是否可行?

5.您認為目前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改革方案及其實施能否有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

6.歡迎對《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各個方面提出其它具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