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音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01 03:06:00
導語:初級中學音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試用比較的方法,對三地的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進行比較、分析,以期更好地借鑒兩地的經驗,進一步修改完善我國初中的音樂教學大綱,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
香港、臺灣兩地的文化教育與內地同一根源,有著許多共同點,彼此各具特色,相同之中有差異。為更好地借鑒兩地的經驗,找出其共同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以求進一步充實完善我國義務教育初中音樂教學大綱,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筆者試圖用比較的方法,對內地1992年頒布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音樂教學大綱》(簡稱試用大綱)、香港課程發展委員會1986年公布的《音樂科課程綱要》(簡稱香港綱要)和臺灣教育部1983年頒布的《國民中學音樂課程標準》(簡稱臺灣標準)進行比較分析,以供將來修訂我國義務教育初中音樂教學大綱時參考。
一、教學目標(目的)比較
試用大綱教學目的:
“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在小學教學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了解我國各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國的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音樂鑒賞的能力?!?/p>
香港綱要教學目的:
“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使他們對所聽的音樂能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通過創作活動來表達自我。增進學生歌唱及演奏的技巧。增強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讀、寫能力?!?/p>
臺灣標準教學目的:
“增進學生愛好音樂,欣賞音樂之興趣,并提高其欣賞能力。培養學生演唱歌曲與演奏樂器之技能,創作音樂之興趣。增進學生音樂基本知識,發展讀譜能力。輔導學生體驗傳統及創新的民族音樂。涵養審美能力,陶冶生活情趣,養成學生快樂活潑奮發進取之精神,及樂群合作、忠勇愛國之情操?!?/p>
目標比較評述:
共同點
試用大綱、香港綱要、臺灣標準均強調音樂基礎知識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培養審美能力與對音樂的鑒賞力,通過音樂陶冶生活情趣和激發愛國情操方面,試用大綱、臺灣標準則比較明確。
差異點
試用大綱著重通過音樂教育,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以及陶冶情操,使學生身心健康。香港綱要提出學生通過創作活動來表達自我和增進演奏技巧、讀、寫能力。臺灣標準把演奏樂器技能和培養創作興趣列入目標。
從上述異同點看出,港臺大綱的目標緊扣音樂科目宗旨,要求也高于試用大綱。
試用大綱沒有提出創作活動與樂器演奏的要求。本人認為這種要求是必需的,因為音樂是情感的形式,只有通過創作實踐才能表達自我情感體驗。樂器演奏技巧在今天成為音樂活動的密不可分的內容,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培養學生樂器演奏能力。因為這種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正確欣賞音樂及進行一切音樂活動如比賽、演出等??紤]到條件所限,在大綱中可以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提出不同要求。
二、教學內容與要求的比較
教學內容與要求的具體比較見表1表1
歌唱欣賞音樂基礎內選用中外民中外民歌及簡譜與五線地歌歌曲齊唱聲樂曲、器譜是每課必
、輪唱、二樂曲、歌劇學的內容,了
聲部合唱、、舞劇著重解調、音階
合唱.重視唱在民族民間、和弦等知
歌技巧訓練,音樂,了解識.
培養兼聽其音樂,了解
他聲部能力.音樂體裁,
音樂表現手
段.香中外民歌及中國及西洋五線譜教學,港齊唱,二聲部音樂各占50%重視節奏及
及多聲部合,介紹各種曲音準訓練,
唱、輪唱和式.二段體、增強學生對
卡農曲.注意三段體、變節奏、旋律
聲樂技巧.奏曲、華爾、和聲辨認
茲、探戈、與掌握能力.
協奏曲、交
響樂等.臺常用大調與臺灣及西洋附樂曲結合灣小調歌曲及音樂.中國教學實踐進
多拍子歌曲音樂史,西行五線譜練
,齊唱、獨洋音樂史.習,和聲學
唱、輪唱、對位法、曲
卡農曲、中式學創作等.
國七聲音階
曲、二部三
部合唱曲等.比都強調民族都欣賞民族音樂基礎,港較音樂,內地重音樂,但西、臺用五線
視技能訓練,洋音樂的欣譜教學,內地
港、臺重視賞內地比港簡譜與五線
合唱.、臺少.譜共用.
演奏創作內大綱提及根地據不同條件
選用樂器,
重視民族器
樂.香旋律樂器,簡單歌曲或港節奏樂器,旋律創作伴
打擊樂器.奏去配合故
事、詩歌、
朗誦、律動
或話劇.臺旋律樂器,節奏、語言灣節奏樂器,、動作及和
鍵盤樂器.聲的創作教
學,重組新曲
調,即興唱歌
或即興吹奏
樂器.比內地因地內地沒列入較制宜,合大綱要求,
理安排,港臺重視實
港、臺重踐訓練.
視樂器訓
練.
教學內容與要求共同點與差異性
試用大綱、香港綱要、臺灣標準均重視歌唱技巧訓練與情操熏陶。對基本樂理授課以各自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不同的設置。對欣賞一項(香港綱要為音樂聆聽)彼此的共識是增加學生音樂見識,開拓學生的音樂領域,發展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對歌曲的欣賞,試用大綱、香港綱要、臺灣標準都重視中外優秀音樂作品的份量以及通過音樂發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思想,增強民族自豪感。這里我們特別分析其差異性。
從總體上看,試用大綱的教學內容不夠具體,梯度不明。大綱的基本結構只是由歌唱、欣賞、音樂基礎三項內容構成,而且要求較低、范圍較窄。對創作一項還沒有列入教學大綱,對五線譜教學未提到必要位置上去。對器樂無任何規定性要求,只提及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由于對器樂教學無具體要求,學生不能運用樂器教學來參與整個音樂活動,不能體驗音樂活動的全過程,小組合奏、歌唱伴奏效果相對減弱。對歌唱一項要求較全面,有齊唱、輪唱、二部合唱,有條件的學??蓪W習多聲部合唱。
香港綱要則是與小學階段的大綱緊密銜接的。因此系統性嚴密,起點高,具體、實用。從歌唱起到音樂專題研習,內涵豐富,梯度明確。開始的歌唱一項,首先讓學生進入音樂世界,使學生認識世界各國不同的歌唱傳統。香港課程的六大項目,把智力因素的培養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高度融為一體,把感性的認識與理性的認識貫穿在教學活動的細節上。比如要求聆聽的歌曲要增強學生的音樂活力,然后把節奏、旋律和聲融于學生日常歌詞譜寫與樂器演奏之中,這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音樂創作一項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倡用已獲得的知識與技巧來敘事而不用對白。他們試用不同曲式(三段體或回旋曲等)去創作樂曲。這種實施方法不僅使學生獲得很大的樂趣,而且大大加強音樂感受。在創作中,香港的特色還配合實踐創作。比如使用錄音設備協助創作,為歌曲配上特殊的音響效果,創作樂曲配合圖畫、照片需要的氣氛,創作電子音樂等。在音樂專題研習一項中,大綱所選的題目能把學生引向世界,引向科學,也能讓學生回顧歷史。這是音樂領域較深層的問題??梢远覒撛诹x務教育階段中打下一定的基礎。選題中從爵士音樂、電影音樂、音樂中的幽默,某些國家的民族音樂到繪畫與音樂、科學與音樂、音樂與音樂科技、電子訊號合作器到中國古今音樂風格的變化與發展,這些研習無疑以生動、形象的效果達到音樂科目的目的。
臺灣標準內容比香港要更具民族特色,這符合“唯其民族的才是全世界的”的哲理。在歌曲一項,把我國五聲音階、七聲音階的歌曲列為主要內容。對歌曲的選擇還明確規定我國民歌與藝術歌曲至少50%。這個比例是否符合當今世界的藝術潮流,當然也值得探討。
臺灣標準的創作活動一項,從創作節奏動作、節奏語言、節奏樂器的訓練到用五音階和分解和弦創作曲調,即興唱歌或即興吹奏樂器,這個過程把基本練習、樂理的教學進度體現在創作實踐之中,它強化已學過的知識,用自我體會鞏固初步掌握的技巧,不過對創作的實施辦法沒有香港多樣化。
臺灣標準對樂理一項的內容安排,注意了承前啟后的關系,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安排密細,最基礎的知識全部囊括其中。對基本練習一項,體現了學以致用的原則,學生經過這些技巧訓練以后,基本上能主動順利地參加創作與參加社會上的音樂活動。
三、幾點建議
目標的實現只有在明細規格的大綱中才能達到。通過內地、香港、臺灣三種教學大綱的比較,我國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音樂試用大綱的修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內地試用大綱多從理論性、政治性的認識出發,香港與臺灣則多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其實兩者是要相互兼顧的,但只有通過實用、實踐才能達到理性的目的(審美,創造性思維的開通,凈化情感)。試用大綱修訂盡可能吸收港臺的教學內容和參考其實施方法。
2.音樂是一種文化,是時代的音符,體現了豐富的歷史積淀與時代特色。因此在欣賞、聆聽、歌唱等課程中,既要研究熟悉自己祖先的東西,又要研究認識世界各國的音樂傳統。香港綱要在處理這種關系中比較適中,對中、西音樂及中、西著名音樂家能兼顧得當,我們的選材最好折中一些。
3.音樂素有藝術王冠之稱,她以特有的表情魅力,強有力地占據人們的心靈。列寧甚至說過:“我不知道有什么比《熱情奏鳴曲》(貝多芬作品)更為壯麗?!边@充分說明,音樂的感染力有多強。我們應抓住音樂的特性,去展開自己的施教活動。只要選材適當,施教得法,智力的與非智力的因素都會交融相會,思想性與藝術性也會和諧地體現。因此在歌唱、欣賞選材上,要增加音樂美的成分,強化音樂感受能力。
4.試用大綱的目標是正確的,但大綱的明細規格還未足以體現其目標的要求。目標高,而要求偏低,各年級之間知識點的深、廣度要求欠具體明確。盡管我們的教育事業還不夠發達,教學設備尤其是音樂教學設備還很簡陋,師資力量仍很薄弱,但還是應該在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快師資培訓的同時,重視大綱的建設,如果大綱空泛則施教過程中必然出現隨意性和簡單化的現象,從而影響一代人的音樂素養。
5.音樂創作活動能使學生將學到的基礎知識變為基本技能,加深對音樂的體驗和鞏固已學的知識,并能更好地豐富其思維想象力,促進其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同時,還能加深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港、臺的音樂教育對此十分重視,這從其大綱中即可看出。而在同屬于素質教育的我國初中階段里,此項要求在大綱中還未被列上議事日程,這似乎是一大疏忽和缺陷。因此,建議把音樂創作的教學活動在修訂時列入大綱中去,使之更為完善。
6.中國音樂歷史悠遠豐富,因此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國音樂這條支流,不可避免地要歸流于20世紀的音樂大潮之中,而且還應在我們的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中體現21世紀的新趨向。
- 上一篇:副縣長在全縣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下一篇: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質量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