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代建筑傳統元素體現

時間:2022-04-17 05:20:00

導語:后現代建筑傳統元素體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后現代建筑傳統元素體現

特殊的歷史使命造就了一個獨特的現代建筑

隨著建筑大師羅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一書的誕生,后現代主義思潮漸漸彌漫了整個歐洲地區。而在政治、經濟、文化全球化總體趨勢的影響下,各國文化、思想也在不斷的交融和引入,面對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想,中國的前衛建筑師們也在努力探尋著適合本國的建筑發展之路,怎樣將后現代主義文化元素和設計思想中國化、本土化,怎樣建造符合中國傳統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這一直是擺在當代建筑師們面前的重要設計課題。由現代設計大師貝聿銘設計的“香山飯店”是中國改革開放后,外國建筑師在中國的第一件作品,也是中國大地上后現代建筑設計的典范。與文丘里“母親住宅”同為后現代主義建筑的佳作,“香山飯店”的設計卻將其側重點更多體現在對民族、地域、傳統文化的探討上,這使建筑本身具有更為強烈的震撼力。盡管飯店落成后,建筑界對其褒貶不一評論各異,我們卻不得不承認貝先生的香山飯店設計,的確探索了一條中國建筑發展的新的道路,他在一個現代化的建筑物上,體現了中國民族建筑藝術的精華。

設計過程本身是對自然、環境的一種理解

貝先生的設計非常注重建筑與當地自然人文歷史的結合,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間理念,主導著其一生的作品。他曾經說過“在美國做設計,就要考慮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美國的環境、歷史等,在法國也是如此?!彼膶嵺`驗證了他的話,從美國的肯尼迪圖書館到法國的盧浮宮都體現了這一特點,而在香山飯店的整個設計過程中,也處處體現著貝先生對自然環境的深刻思考與精心處理。

1.建筑融于山體香山飯店的設計之初“風景”和“環境”是貝先生選擇這塊地的原因,放棄了沿著長安街的高層建筑,貝先生選擇利用香山這個后花園的天然背景和屏障來實現其對民族、傳統風格的探討。低矮的建筑形式,最大的釋放周圍可視景觀,以此來與中國傳統建筑的形式想吻合。有些界內人士認為:香山是北京的重要園林,歷史上香山靜宜園是清代的三山五園之一。在這里面建造飯店,不僅占用了寶貴的園林綠地也增加了運營成本,然而若非有著天然的園林做基底,建筑又怎能更好的利用園林語素來實現建筑與環境的更好的融合呢?建筑與環境本身就是一種互為襯托的關系,香山的層巒疊嶂和富有層次的色彩,為整個飯店和花園打了一層很好的底色;同樣香山飯店用其特殊的方式打破了山體的單一與乏味。

2.庭院引入水體而水景作為園林的靈魂,可以增加園林的靈氣。香山飯店的設計借鑒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將庭院花園內設了一個安靜的小湖面,并且采用了曲水流觴的形式,很具有江南園林的風格,也增添了庭院的趣味性。同時水是人類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必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自然環境與建筑無的過渡銜接元素,于是”弓I水”便很自然的將建筑與自然山體相融合。3軸線貫穿,空間多變香山飯店結合地形在布局上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將體積約15萬m。的龐然大物切成許多小塊,以達到“不與香山爭高低”的目的。不但體現了中國傳統住宅建筑多單元分開和聯系的方式,同樣實現了自然式園林的空間布局形式。香山飯店雖然是自然式的園林空間,其建筑內部還是可以感受到一條軸線,那就是“飯店建筑一水面(曲水流觴)一假山石一自然山林”這樣一條軸線。因為花園本身不大,所以在布局上沒有做的很復雜,而是很大方得體地把花園的景致展示出來,但也是疏密有致,耐人尋味。

香山飯店用其特殊的“語言”詮釋其存在的意義

1建筑設計再現園林景觀要素貝先生在香山飯店的設計中,十分重視園林和綠化在建筑中的作用,借景、對景的手法比比皆是。一方面借助原有的高差錯落的地形優勢,形成空間層次的豎向劃分,營造室內豐富的觀賞景致,另一方面通過人造小景,精心裝飾細部和引入園林要素如空窗、花窗、月洞門等的修飾,使得建筑內部處處體現這江南傳統風景園林的獨特韻致。

2建筑色彩運用別具匠心香山飯店給人感覺就是中國南方的建筑特色——墻體為白色,窗框為灰色。白色和灰色的搭配,使香山飯店的這座建筑純凈而自然,古樸而典雅。白色為主調:墻體大面積采用白色,與周圍郁郁蔥蔥的樹林的綠色搭配起來讓人感覺特別舒服,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