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醫學臨床應用思索
時間:2022-04-10 10:44:00
導語:生物心理醫學臨床應用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醫學模式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上均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然而,隨著臨床實踐的積累,日益顯示出其局限性。新的醫學模式克服了舊模式的局限性,突出了醫療服務目標的整體觀[1-3]。
1社會心理因素的臨床意義
1.1社會心理因素是多種疾病的病因醫學家們逐漸發現,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心理因素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日益突出;如:生活孤獨者或心理壓力重的人,容易患神經衰弱、失眠、頭痛、消化不良;甚至心臟病、糖尿病和惡性腫瘤。有研究顯示,人類的疾病大約50%與生活方式和行為有關,20%與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有關。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支氣管哮喘和消化性潰瘍與社會心理因素關系最密切。如:一位高血壓患者是這樣發病的:住房緊張引起夫妻不和,長期夫妻不和引起焦慮癥,焦慮癥導致高血壓。這類患者單純依賴藥物治療,不去除其社會心理因素,則效果不佳。
1.2社會心理因素可影響臨床治療效果據統計,85%的內科病人有情緒低落,75%的病人存在社會心理問題。社會心理問題可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筆者也曾遇見過神經官能癥久治不愈的患者,讓游醫給蒙騙好了;也見過晚期癌癥病人相信基督教后,精神狀況好轉,飲食增加的事例。這些事例充分顯示了心理作用對疾病的正面影響。作為醫護人員,應正確發揮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對病人勸導細致、耐心,給予希望,獲得病人的信任,爭取治療配合,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
2新的醫學模式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2.1拓展醫師的臨床技能通過繼續醫學教育、臨床報告、病例討論等形式,按照新醫學模式的要求,進行疾病預防、診斷、治療以及康復的知識和技能,隨時關注新醫學模式在本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全面了解、綜合評價;然后,在臨床工作中落實、普及,加強臨床實習醫生的教育工作,才能促進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醫學和康復醫學蓬勃興起,使各種疾病得到有效的預防和控制。
2.2重視社會心理史信息的采集
2.2.1社會心理史的基本內容社會心理史應包括:①家庭狀況。②日常生活。③重要經歷。④宗教信仰。⑤病人對現在和未來生活的態度。
2.2.2社會心理史的采集方法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強調從醫病到醫人的轉變,醫患之間不僅是“人與病”,而是“人與人”的關系。醫患相互溝通是發現和解決患者社會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改善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也具有重要意義。醫患溝通應體現在接診或查房時,包括:①問候。②醫生情感表達。③非語言交流。④詢問病情。⑤社會心理史。⑥提出擬診。⑦闡明治療措施。⑧總結。⑨建立長期聯系。
- 上一篇:提升黨建工作整體水平計劃
- 下一篇:醫學模式對臨床醫學得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