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學政策原創思想

時間:2022-07-06 03:12:13

導語:傳統醫學政策原創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醫學政策原創思想

進入21世紀后,全球衛生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現象,其中最主要的是傳統醫學重新得到重視。作為全球衛生政策制定者和組織協調者,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1世紀初了《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戰略(2002-2005)》。該報告指出,80%的非洲人求助于傳統醫學,發達國家接受傳統醫學治療的人數越來越多,傳統醫學在中國、朝鮮、韓國和越南已完全進入醫療健康體系。為了順應對傳統醫學越來越大的需求趨勢,并能夠更好地促進傳統醫學在全球的發展和應用,WHO及時制定了傳統醫學發展戰略。該戰略實施10年后,我們發現WHO支持發展傳統醫學的政策與其具體行動之間尚存在一定差距。深入探討和分析上述差距產生的原因,將會有助于傳統醫學在全球的新發展。

1對傳統醫學的認識

在WHO的傳統醫學戰略中,對什么是傳統醫學存在認識上和表述上的困難,即“在全球水平,傳統醫學沒有精確的定義或描述,它包含了各式各樣的,有時相互矛盾的特性和觀點。”[1]因此,為了尋求最大限度的包容,WHO在工作定義中把傳統醫學看作“包括各種醫學實踐、方法、知識和信仰,它整合了單獨或聯合應用以維護人類健康并治療、診斷或預防疾病的以植物、動物和/或礦物質為基礎的藥物、精神療法、手法治療和運動?!盵1]在此范疇內,傳統醫學具體包括傳統中醫學、印度醫學和阿拉伯醫學,以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亞洲、非洲、阿拉伯、印地安土著、大洋洲、中美、南美洲和其他不同文化中形成的各式各樣的民間傳統醫學系統。與對抗療法顯著不同的是,傳統醫學在理論和應用上受到歷史、個人態度和哲學等因素的影響,其實踐在國家和地區之間也存在很多區別。WHO認為,面對傳統醫學的多樣性存在,要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為一種衛生保健資源的潛力,必須首先解決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與政策、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合理使用有關。綜合世界各國的實踐發現,如何評價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已成為目前制定推廣政策必須優先解決的難題。WHO認識到,在對抗療法成為主流醫學的時代,要擴展傳統醫學的服務,應當建立評價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的標準。但事實上,傳統醫學的實踐是在不同地區文化中孕育而成的,并沒有相應的國家或國際標準對其進行評價。為了彌補這個不足,WHO一方面幫助成員國制訂實施傳統醫學的政策,另一方面則建議建立傳統藥物的性能、功效、質量和無害性的數據庫,并希望各國能夠重視并注意避免在傳統醫學治療和草藥使用方面出現的問題。作為其戰略行動框架的主要內容,WHO希望通過擴展傳統醫學的知識基礎并提供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方法的指導,提高傳統醫學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從目前世界范圍內對傳統醫學的研究來看,其基本現狀是通過各種不同的現代研究實現對傳統醫學的再認識,并以此擴展傳統醫學的知識基礎。但這樣做很難避免受到培根(LordFrancisBacon)在其晚年已經意識到的有待后人克服“知識的全部缺陷”的制約,而此“缺陷”則是“人工”的或“非自然”的實驗(科學實驗)所固有的。要克服這個缺陷,就需要產生“在哲學方面給以指導和啟示的科學”。在所需要的科學尚未誕生之前,從哲學上辨析傳統醫學的知識性質就顯得十分必要。而按照波蘭尼(MichaelPolanyi)關于知識分類的理論來看,傳統醫學應屬于與個人體驗相關的意會知識(tacitknowledge),這種知識與以客觀化為特征的明晰知識(explicitknowledge)有本質區別,其根本特征是一種具有整體屬性的知識。只是在明晰知識占統治地位的時代,對意會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常常受到明晰知識所稟受的思維方式和知識慣性的影響,從而導致人們所理解的傳統醫學缺失“標準”,并反而具有“知識缺陷”。這種認識上的偏差事實上是根源于“方法缺陷”,即以分析還原為主的方法論無力處理“整體”,而且反過來認為“整體”不是“整體”,而是“問題”[2],在實踐上就表現為很難找到恰當的對傳統醫學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的評價方法。從總體上看,WHO看到了傳統醫學的文化屬性及其文化多樣性,但在評價方式上仍然缺乏對這種多樣性的尊重,其結果是沒有制定出恰當的政策以充分發揮傳統醫學作為一種衛生保健資源的潛力。事實上,在找不到其他恰當的對傳統醫學的評價方法之前,鼓勵世界范圍內對傳統醫學的傳承更有助于擴展其知識基礎。從性質上看,基于歷史的評價往往更為客觀公允,比一時之得失顯得更為全面。中國具有優良深厚的史學傳統,而中國政府也已經意識到應當加強對傳統醫學的傳承及其相關基礎理論研究。

2中國基于原創的做法

中國傳統醫學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理論系統,經驗豐富而有效。在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SARS)危機之后,中國政府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加大了對傳統醫學的扶持發展力度,并順利應對了被WHO過于重視而引起被動的甲型H1N1流感危機。目前,中國有經驗的名老中醫成為被尊重的對象,其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被視為傳統風范。此外,中國政府也正在加大對民間中醫的重視程度,原來被政策所排斥的許多民間醫生也逐漸納入國家和地方的醫療體制之內。而一些中醫院校也正在開展對傳統醫學私人傳承的制度性建設。在政策逐漸開明的同時,中國政府也次第開展了對傳統醫學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評價方法的基礎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國家重點基礎科學研究計劃中安排了對中醫原創思維的研究,希望借此能夠真正建立推廣傳統醫學的認識基礎和知識基礎。在已經初步形成的共識中,“象思維”被認為是傳統醫學理論得以建立和其經驗得以積累、學習和傳播的主要思維方式。象思維是整體把握人體生命規律及其疾病發生發展的基本方式。在這種意義上,中醫學也被稱為是“象科學”[3],其典型表現就是中醫基礎理論中的“藏象理論”,該理論對變化中的“象”,既有分別,又能通過特殊的方式領會到生命的整體狀態。不言而喻,這項研究是開創性的,至于其能否促進并建立對傳統醫學的恰當評價方法體系尚待進一步評估。但這表明,中國政府對傳統醫學的評價方式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因此可以期望,中國制定的發展傳統醫學的政策將會更符合實際,也必將提升中國對制定全球傳統醫學發展政策的影響力。

3應將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并重發展

自1978年通過《阿拉木圖宣言》之后,將傳統醫學納入國家衛生保健系統成為WHO的工作目標和政策目標;并且,WHO已經敦促成員國根據各國情況采取行動,將傳統醫學以適當方式納入國家衛生體系。中國自20世紀中葉已將傳統醫學完全整合入國家衛生體系,指導其整合的方針就是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并重。雖然這一方針在執行過程中曾出現許多偏差,但近幾年來中國政府重新強調了上述方針,認識到在政策框架內能夠做到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的獨立發展和相互交流,并能夠做到優勢互補。當然,全球衛生格局比中國更加復雜,WHO要把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并重發展作為政策制定的方針,其工作難度也會更大。特別是對沒有傳統醫學基礎的國家來說,要做到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的有序發展,僅僅依靠政策還是不夠的,比政策更重要的則是尋找恰當的方式消除民眾對傳統醫學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的疑慮。因此,WHO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融入原創思維就顯得非常必要??梢韵胍?當基于歷史傳統的傳承成為衛生交流方式之后,WHO將會成為世界文明融合發展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