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探討
時間:2022-10-15 10:38:24
導語: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的要求提高,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已難滿足人才培養需求,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在決定大學英語教學成效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移動學習使得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空進行學習,在培養大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可實現學習的自主化和個性化。積極響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本文從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教學環節設計和教學成效評估這幾個方面構建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此模式強調學習者深度的參與各個學習過程,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大學英語;移動學習
一、引言
在國內高校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導。在大學英語課堂普遍的大班上課背景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得到體現。此種模式的課堂教學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限制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隨著技術發展和時代更迭,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語言應用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單單依賴大學英語的課堂學時,老師和學生很難有效地完成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而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決定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豐富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為推動外語教學改革和促進教與學提供了有力的引領和支撐。在踐行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同時,教學中的核心要素,包括教師、學習者、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就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本文試圖從促進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視角探索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將移動學習有機融入大學英語教學,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語言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創新和實踐能力等綜合素養,以適應時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二、通過移動學習促進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
根據教育部于2007年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該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發展方向為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個性化學習和主動式學習。移動學習能夠全面滿足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新要求。移動學習(韓立龍,2011)從廣義上來講是指不限于時間、地點和裝置應用的學習。借助于電腦和手機等移動設備,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實現交流學習,既拓展了教學時空,又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自主決策以及自主行動的能力(Little,1991)。自主學習能力主要包含幾個方面:(1)能結合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2)能對所學習內容進行超越性的思考;(3)能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策略;(4)能對自身學習效果進行客觀有效的自我評估。借助移動學習平臺和應用,學生可以自主制訂學習目標和計劃,根據自己的需要甄選學習內容并通過信息技術實時客觀的形成性評估和反饋及時進行學習效果反思和策略調整。移動學習平臺技術的互動性特點從深度和廣度上大大促進了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解決了傳統授課模式下師生交流匱乏且手段單一的弊端。
三、著眼于自主學習的移動英語學習模式構建
(一)教師角色轉換。在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和學生的課下交流有限,而移動英語學習使得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和與老師的互動。教師的角色不應再局限于課堂教學的面授,而應成為學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目標的指導者和協助者,積極參與和學生的線上線下互動和交流。移動英語教學和信息化教學對教學的目的、內容和方式都進行了更新,從而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技術層面,應加強自身的信息資源的檢索處理和應用能力,熟練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例如使用多樣化的教學平臺,制作慕課和網頁,建設網絡課程等。教師理念方面,做到技術與學科相整合,在不過分倚賴信息技術的前提下將信息資源與英語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該如何調整原有的教學結構,探索新的個性化的教學模式都是高校英語教師需認真考慮和探索的問題(吳熙,2017)。(二)學生角色轉變。學習者應革新在傳統英語教學中被動的獲取知識的理念,加強自身的主體意識。自主學習意味著學習者要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能把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并能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效果做出客觀的自我評價(Holec,1981)。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在移動學習模式下,學習者在整個學習過程的參與度將大大提高,不僅需要積極主動的去獨立學習或者與其他學習者進行合作學習、展示成果,而且是自身學習過程的重要評估者。通過積極的參與評估和獨立自主的學習以及對信息的評價和整合,學習者不僅能獲取知識,還能有效反思和培養自身的學習策略和社會語言能力,及時調整學習目標和方法,更好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探究精神,實現由授受式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順利轉變。(三)教學環節設計。該課程教學模式著眼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主要目標是營造廣闊的語言學習環境、拓展學習時空、增進師生互動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策略,進而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F從三個階段進行闡述。課前-主張自主預習及完成學習任務;課中-主張成果展示及總結反思;課后-主張移動學習平臺合作學習。課前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Blackboard等交流平臺,向學生傳達預習任務和根據學生已學知識可獨立完成或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的學習任務。在布置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將具體的教學目標明確到各個學習任務里,便于指導學習者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此過程中,學習者可通過個人學習或合作學習的方式解讀任務并尋找相關問題的答案,教師也可參與到此過程中進行即時的指導交流。課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和任務的完成情況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以及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并進行總結反思。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功能被重新定義,教師講授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側重于更為有針對性的講授和給予反饋,以及在教師指導下的成果展示及總結探討,更為強調深度的師生互動和有效交流。課后作業和學習拓展任務的完成,主動移動式合作學習,任務的完成依賴于通過移動學習平臺學習者之間的合作互助和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可通過平臺給予每位學習者具體的反饋指導也可通過交流群或互動平臺進行客觀總結反饋及整體的指導。在整個教學環節設計中,學生都為學習的主體,各個環節都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的協助和指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且師生互動和交流貫穿始終,師生之間的即時交流和相互反饋不僅照顧到了師生的情感互動,大大縮短了師生間、學生間的距離,也使得課堂效率實現了最優化。(四)教學成效評價。主張建立描述性評價與量化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將評價指標合理的分布到整個教學階段中,對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每一個階段進行階段性評價,對學習者整個學習過程實現即時客觀的形成性評價,同時有助于教師進行正確的導向和調控。在每個階段的評價中側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目標的制定以及達成進行評估和反思,有助于學習者進行主動發展??山Y合教師評價、學習者自評、組內互評以及小組互評四個方面得出描述性評價。量化性評價主張由傳統的側重語法和知識點的卷面考查轉變為側重語言運用能力(強調聽說讀寫技能)的考查方式。
四、結語
此移動學習模式可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及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以移動學習平臺和現代信息技術為媒介,實現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方法、教學評估方式以及學習理念和實踐的全面更新和優化。通過學習者更為積極主動和更具深度的參與,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不僅可以提升學習者的語言素養,且能增強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學術素養。在實踐過程中,如何將移動英語學習模式的優勢效應最大化,不斷開放吸納優質的網絡資源,實現教師、學習者和課程之間的良性互動,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韓立龍.移動網絡學習[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1.
[2]吳熙.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8):167-168.
[3]Holce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1981.
[4]Little,D.Learner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andProblems[M].DublinAuthenticLanguageLearningResourcesLtd.1991.
作者:劉雪 單位: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應用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中職英語教學德育策略研究
- 下一篇: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