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內在聯系研究
時間:2022-12-05 10:59:23
導語:生命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內在聯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的我國醫學奠基之作的《黃帝內經》,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部貫通醫學與哲學的經典,并且將人文科學與生命科學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形成了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醫學知識體系。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其思想吸收了人類關于自然科學、思維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比較分析《黃帝內經》的生命哲學思想,從“生命起源觀”“生命發展觀”和“生命理想追求觀”3個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其思想內涵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有著極大的相關性與統一性。探究《黃帝內經》的生命哲學內涵,找到其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共性,對于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融合發展,并使之與中華文明血脈相連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黃帝內經;生命哲學;馬克思主義;共性初探
1提出世界具有“物質性”的生命起源觀
《黃帝內經》認為“氣”是生命的本原?!皻狻笔俏覈糯軐W的核心范疇,《黃帝內經》認為“氣”是生成宇宙萬物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的基礎,并且“氣”是不斷運動的,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中言:“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就是說明了宇宙間的萬物都由“氣”的不斷運動,相互作用,相互轉化而生?!端貑?#8226;寶命全形論篇》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萬物的化生都依賴于天地間“氣”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和秩序的,萬物以及生命就是在這種變化和秩序中產生的。在外物化生中,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同時也是“氣”的一種組合形態。馬克思認為“運動的物質”是一切事物的起源。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稱,馬克思把自己的世界觀叫做辯證唯物主義[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前提,也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先決條件。因此,生命也具有物質性,它是多種不斷運動的物質的有機整合。由此可以看出,《黃帝內經》與馬克思主義都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是一切生命的前提,且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的。只是《黃帝內經》將這一不斷運動變化的物質叫做“氣”,認為“氣”是物質世界的基礎,且“氣”是不斷運動的。雖然二者的表達方式不同,但其基本內涵具有極大的相似性。
2以矛盾雙方消長平衡為動力的生命發展觀
《黃帝內經》認為陰陽雙方持續運動變化是萬物發展的動力。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所說的:“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就是闡述了“氣”分陰陽,陰陽的運動變化導致了自然界事物的變化?!饵S帝內經》認為人的生命之所以能健康,關鍵在于陰陽之氣的平衡。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薄端貑?#8226;至真要大論篇》認為,治療疾病的最高境界是“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進一步提出了陰陽平衡對生命發展的重要作用。陰陽兩者總是此消彼長,互相斗爭著的。自然界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正是因為有了秋冬收藏的力量,才可以維持春夏生長的力量。這種陰陽轉化,此消彼長的動態平衡的力量使生命具有持續的生命力,經久不衰,否則生命就像曇花一現,不會長久。因此正是有了陰陽對立制約、消長平衡的力量,生命才能在這一平衡中得以延續和蓬勃生長。馬克思認為辯證法的矛盾運動發展規律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推動力。辯證法的規律是馬克思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抽引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利用這一規律解決人與社會之間矛盾,從而使人類社會向著進步的方向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生命發展觀與《黃帝內經》中總結的陰陽學說有著極大的相關性與相似性。其實質上可以歸結為3個規律:從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辯證法是關于一切運動最普遍的科學規律。運動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雙方只存在于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之中。馬克思主義科學、準確、完整地刻畫和描述了世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互制約之中不斷發展變化的。人類生命以及萬事萬物的發展都離不開這一規律,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和革命的[2]。正是這種批判性與革命性使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著開放性,使馬克思主義能夠指導人與社會的發展進步,在多個國家取得勝利,并且始終散發著生機和活力。綜上所述,《黃帝內經》與馬克思主義在生命發展觀上的一致性,本質上體現在辯證法思想上的一致性。馬克思主義認為,在否定中不斷追求矛盾雙方的動態平衡,是萬物發展的推動力,《黃帝內經》則認為陰陽雙方對立制約,相輔相成,最終達到陰陽平衡的力量是萬物發展的規律,體現了二者在生命發展觀上的高度一致性。
3重視個體與社會雙重價值的生命理想追求觀
《黃帝內經》認為追求個體陰陽的平衡從而達到健康的狀態不是生命最終的理想追求,在追求個體生命健康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整體生態關系的平衡,最終達到“天人相應,順應天地”的理想生命追求。《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中:“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遍_篇就描繪了這一生命理想狀態。《黃帝內經》認為,人既需要身體的健康,而且需要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整體和諧,從更大的格局上體現了對眾生的大愛。因此,藥王孫思邈說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同時《黃帝內經》提出,要想實現這一理想目標,就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尊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規律與秩序,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進而實現“人與人和”“人與社會和”及“人之身與心和”,最終達到“人-自然-社會-身心靈”和諧統一的理想生態境界[3]?!皩崿F共產主義,徹底解放全人類,完成人道主義,獲得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馬克思所構建的人類生命的理想狀態。馬克思對“人”與“社會”的思想內涵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總結,他認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4]。在馬克思的理論中,人與社會從來都不是分離的。馬克思主義是關于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以人為本”是其核心思想內容。馬克思主義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其最終目標是為了人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進而實現共產主義。關于共產主義,馬克思是這樣描述的:“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盵5]因此,如果說“共產主義”是馬克思構建的理想社會,那么只有實現共產主義才可以徹底解放全人類?!饵S帝內經》與馬克思主義研究生命起源、生命發展規律,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解決人如何存在的問題。正如梁漱溟所說:“人類實具有其個體生命與社會生命之兩面,不可忽忘。”[6]《黃帝內經》與馬克思主義都重視人的個體的生命和社會的生命這兩個層面的生命價值,其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實現“人-自然-社會-身心靈”和諧統一的理想境界”
4總結
《黃帝內經》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都可以被看做是人類生命的一種學問,都是通過在否定中不斷追求矛盾對立雙方的動態平衡來不斷完善、提高和改進個體生命價值和社會生命價值。二者在人類生命起源、生命發展以及生命的理想追求觀具有高度相似的內在聯系與理論契合。這就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相融合提供了理論基礎。探索《黃帝內經》的生命哲學內涵,找到其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共性具有諸多現實指導意義??筛爬偨Y為以下幾點。(1)有利于以馬克思主義的正確導向作為推動力,借助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與科學性,深化中醫理論的科學內涵,推動中醫藥文化優化與發展,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從而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偉大復興、走向世界。(2)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也使得馬克思主義更具有中國特色[7],有利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文化哲學內涵相結合,用符合中國文化、哲學特色的語言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促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3)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中醫就是對生命的一種實踐[8],二者共有的實踐性與生命哲學共性使得中醫藥文化作為一把鑰匙打開中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思想寶庫成為可能,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發展,既是對中華文明以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在當今時代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王璇 劉陸陽 劉刃 鄭雅峰 張其成 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 上一篇:目診理論在中醫哲學思維的運用
- 下一篇:小學語文兒童文學作品運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