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況分析

時間:2022-06-04 08:33:50

導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況分析

[提要]2017年初,國家發行改革委頒布《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此文件對關于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國家級中心城市在城市體系中屬于頂尖城市,其綜合實力也是最強的,在國家組織的經濟活動和資源配置中一般起到中樞的作用,一般其具有一定集聚、輻射、拉動區域經濟的作用。因此,學術界認為國家中心城市對整個區域的經濟是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的,本課題研究國家中心城市背景下鄭州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

關鍵詞:鄭州市;國家中心城市;生產性服務業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2016年12月國務院先后審議通過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16-2025年)》和批復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6年底,國家發行改革委員會下發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在該規劃中明確的提出了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7年初,國家發行改革委又了《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此文件對關于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出多方面的要求。2019年在河南考察期間講話中特別強調,加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洛陽副中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深入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構建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城市體系。因此,從以上相關文件的相繼落地我們不難看出,在國家層面上對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非常重視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經濟發展方式之前一直處于一個高速發展階段,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這種高速發展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應該是調整經濟結構使其不斷地優化,朝著一個高質量發展方式轉變。在改革開放背景下,我國的幾個國家中心城市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服務業的發展態勢趕超第一產業,形成了二三產業共同發展的態勢。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區域,服務業已經成為區域內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其對整個區域經濟的影響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很多地區開始越來越關注服務業的發展。針對國家中心城市背景下鄭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研究具有很強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1)豐富了現有的關于中心城市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研究。當前,關于生產性服務的相關研究成果不勝枚舉,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聚焦于國家中心城市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研究更有助于豐富完善其相關理論體系。(2)有助于國家級中心城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起步較晚,有關理論的梳理對于我國相關中心城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文獻綜述

劉俊平、王延利(2018)提出了河南省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的策略為“四種模式,一個支點”:集聚發展優勢產業、融合發展新產業、創新驅動發展傳統產業,開放帶動重點產業,打造服務業高端智庫。王文芳、劉曉慧(2018)指出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擴大服務業開放,尤其是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文化旅游的交流與合作、航空服務的對外開放等。E.Borensztein等(1998)基于過去20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向69個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FDI)數據指出,FDI是技術轉讓的重要手段,對國內投資的增長貢獻相對較大。李韶輝(2015)指出,目前“引進來”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保持著穩定增長的狀態,但是我國仍要引進外資以增強經濟實力。楊川梅(2015)認為,目前我國的人口紅利不斷下降,外商投資不再只是看中低成本的勞動力,更多的是認可我國的發展潛力與高技能人才。田美玲(2013)研究認為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成都等中心城市的發展應該順應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主動地加入到國際間的競爭中去。桑佳嘉(2016)鄭州在相關城市建設中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朱曉燕(2015)研究發現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有一定的有利天劍的。許治(2013)以文化、科技、技術等視角來研究國家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和經濟輻射力。彭麗敏學者(2013)在其研究中以城市發展功能為切入點,在與其他幾個國家級中心城市的對比分析中,提出了武漢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中的問題和存在的機遇。

三、鄭州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鄭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優勢

1、區位優勢。鄭州處于中國經濟的腹地,其自身的地理位置是有一定的優勢的,處于整個華北平原的南部,黃河的下游,在古代,鄭州的優越地理位置就顯而易見,因此也有“天地之中”之稱,在當下鄭州仍是我國中部城市的核心。鄭州在中原城市群處于核心位置,中原城市群面積是在28.71萬平方千米,在全國城市群中僅僅排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三個城市群之后,位列我國城市群第4名,經濟和城市在最近幾年也實現了飛速發展。2、經濟、政策資源優勢。鄭州市是河南省的省會城市,在河南省內的國內生產總值排名中排名第一。最近幾年鄭州市GDP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從2013年的6,197億元到2014年的6,777億元,2015年的7,311.5億元,2016年的8,144億元,2017年鄭州市國內生產總值已達9,193.77億元,2018年達到10,143.3億元。鄭州是國家戰略政策覆蓋最多的城市之一,例如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原城市群、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示范城市等多個國家戰略規劃和政策平臺支持,正因為各種政策的重疊效用,鄭州作為國際物流中心其功能也在不斷的完備中,跨境電商等新興對外貿易發展模式在國內處于領先的地位。3、制度優勢。鄭州市自從成功申請國家中心城市以來,不斷地對制度進行改革創新來提高政府職能部門的辦事效率,更多的業務實現了線上辦理,例如住房公積金線上提取、線上繳納各項稅費等。

(二)劣勢條件

1、經濟發展不夠。在最近的幾年中,雖然鄭州的經濟發展得到了一個相對較好的發展,但是鄭州在我國中部地區處于核心位置,同時鄭州在中原經濟區也是處于一個核心的位置,其現在的經濟發展仍然存在相對不足的問題。鄭州市2018年的GDP為10,143.3億元,與2017年相比較而言其GDP增長了8%,在河南省的國內生產總值占比達到兩成多,在全國的地級以上城市排名處于17名,但是與蘇州、長沙、無錫、佛山、寧波等六大城市相比存在明顯的不足。2、結構不合理。2018年鄭州市三大產業結構為1.4∶43.9∶54.7,在與研究的其他幾個國家級中心城市對比中發現,與其他幾個國家中心城市相比,鄭州第三產業增加值明顯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為52.45%,這個值與重慶、上海、廣州、成都、天津、北京等幾個國家級中心城市相比較而言,只比重慶高;與周圍幾個省的省會城市諸如:西安、太原、南京、濟南、合肥、石家莊相比而言,只比合肥和石家莊這兩個城市高,與武漢相比其水平相差無幾。在比較發達的城市中其三大產業的發展順序為三、二、一,一般第三產業在整個經濟總量中占比是最大的,大致為70%;鄭州的三大產業中雖然第三產業的占比明顯高于第二產業,但是其占比還不足70%,只有50%,說明鄭州的產業結構需要更深層次的調整優化,以便把第三產業的優勢發揮出來。3、科技創新不夠。最近幾年明顯可以看到鄭州的高新技術水平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其科技水平與同類城市相比仍然稍顯薄弱,無法為當下鄭州市的經濟發展提供強勁的推動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科技創新人才的儲備存在不足,高新技術企業尤其帶頭企業很少。鄭州普通本??茖W校有56所之多,但是在這么多本??圃盒V兄挥幸凰鶉摇半p一流”、“211”重點建設的學校,與其他城市對比發現這個數量是遠遠不足的。目前,北京擁有重點大學26所、上海9所、南京8所、武漢7所、西安6所、天津4所、成都4所、長沙3所。4、對外開放程度不高。對外開放是一個城市走向繁榮的必經之路,也是一個城市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的主要標志,地理位置和產業結構等諸多原因造成了鄭州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一度處于不太高的水平。

四、相關政策及建議

(一)優化產業結構。產業結構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極具發展潛力且兼具靈活性的產業結構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推動力。鄭州提高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促進鄭州快速發展的重要平臺是地區產業結構的發展升級。鄭州要不斷地發揮本身的各種資源優勢,不斷優化其產業結構。全面提升在制造、醫藥等各個方面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促進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打造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核心區。(二)提高創新能力。科技創新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首要動力,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是主導,創新能力的強弱及其可持續性更是成為決定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鄭州的創新競爭優勢不凸顯,而要進行科技創新,人才資源又是核心要素之一。因此,要建立健全服務業人才培養體系,培育鄭州在創新方面的優勢,提高產出效率,提升經濟競爭力。人力資本對城市的發展及其創新十分關鍵,目前鄭州市人才還是比較短缺的,特別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業部門,人力資源匱乏的情況相對比較嚴重。因此,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區域競爭力提升的必要條件。(三)擴大開放。河南省位居中原地區的核心戰略地位,擁有完善發達的交通運輸系統,快速發展河南省的內陸港口經濟,使得河南更具有實際使用外資額的優勢,鄭州作為河南省的省會城市其優勢是不言而喻的。近年來,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這些都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鄭州市擁有這些區位優勢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效應,因此鄭州應抓住這一歷史性的契機,繼續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開放水平,從而提升鄭州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水平。(四)發揮區位優勢,優化營商環境。近年來,設立了河南自由貿易區的試驗區,鄭州航空港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區、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這些都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而在河南自由貿易區中,大多以服務外包、融資租賃等服務行業為主,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成為了鄭州生產性服務業的契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而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離不開政府與市場的雙重作用。因此,必須從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著手為河南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提高服務業環境競爭力。2016年中部地區6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河南省是唯一處于上游區的省份,排名第9位,山西省處在下游區外,其他4個省都處在中游區。可見,河南省的經濟發展潛力還是十分巨大的。依托國家的“一帶一路”與“河南自貿區”建設,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制度,以形成便捷、迅速的交通、運輸、網絡和通訊體系,為外商直接投資的進入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河南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區,又兼具自貿區、鄭洛新區、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多個戰略的疊加,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改革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

五、小結

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與城市經濟功能提升之間的關系是近幾年學術界的熱門話題,而鄭州又是最近幾年剛批復建設的國家級中心城市。以鄭州市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生產性服務業對其城市經濟功能的提升是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筆者因為學術水平有限,以及學校圖書館統計年鑒數據資源有限,所以此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陳偉麗 單位:鄭州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