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特征及對策

時間:2022-04-03 11:12:20

導語: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特征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特征及對策

摘要:目前,伴隨時代的飛速發展,科技水平逐漸提高,各個行業肩負著巨大的競爭壓力,此種壓力源自于國內外。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不斷優化內部經濟管理方式,增強綜合實力。本文首先介紹了知識經濟時代下經濟管理的特征,然后分析了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了創新和實踐對策。

關鍵詞: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

要想創新企業經濟管理,必須要轉變過去的管理觀念,樹立企業創新認識,利用各種各樣的創新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以保證企業在嚴峻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發揮主導作用。知識經濟時代環境中,企業要與時俱進,加大經濟管理創新與實踐力度,最大化的獲得經濟利益,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知識經濟時代下經濟管理的特征

發展需要知識的支持,伴隨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產業結構的日漸優化,社會上各個領域對知識提出了較高要求,特別是高科技方面的知識。如今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加強知識經濟管理勢在必行。1.發展以知識為核心。現階段,伴隨我國經濟產業結構全面變革,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被漸漸忽略。在全新的時代環境中,企業間比的是軟實力。企業的生存發展需要知識作為驅動力,在此背景下,企業要立足于現狀,逐漸改變經濟管理理念,讓其能順應當下環境,推動企業健康發展[1]。2.轉變了傳統經濟的管理方式。縱觀我國過去的經濟發展,其管理方式都是根據實際的生產情況來實施管理的。在此種管理方式下,其能全面的管理企業各個方面,針對實際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這是其的長處。然而,伴隨科技的飛速發展,高科技在企業管理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占據主導地位,企業要想良好發展,必須要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才能在企業發展道路上為其保駕護航,這是過去的經濟管理方式所無法企及的。

二、我國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少合理的企業經濟管理觀念。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都只關注經濟效益,對于經濟管理工作缺少重視。在生產運營過程中也沒有采用正確的經濟管理辦法,既制約了企業進一步發展,更無法提升經濟效益。企業不具備科學的管理觀念,經濟管理部門被忽視,管理者經濟管理理念落后,沒有履行應盡職責,這些都是限制現代經濟管理作用有效發揮的主要原因。2.企業經濟管理制度不夠健全。不健全的經濟管理制度會使企業管理者無法明確管理目標,有效發揮自身職責。未建設合理的人員崗位監管制度,也未明確劃分各崗位責任,導致經濟管理工作漏洞百出,對企業發展造成不良影響。3.內控管理力度不足。領導層對內控管理工作不夠重視,沒有樹立正確的戰略管理認識與危機管理認識。很多企業經濟管理只做表面功夫,沒有深刻領悟到其中的內涵精神,對于內控和管理授權等方面缺少統籌規劃,有著突出的局限性[2]。

三、基于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經濟管理創新對策

1.完善企業內控制度。企業內控雖然實施已久,但直到20世紀40-50年代,最科學合理的內控概念才在美國誕生。所謂內控,具體是指企業為保護資產,檢測會計數據的有效性與精準性,提升運營效率和質量,包括推動遵守既定管理方針所使用的各種手段與對策。在20世紀初,外國某報告又把內控界定成:由企業董事長、管理人員以及其他職工所執行的過程,以期為接下來的目標提供合理保障,經營的效果與效率,財務報告的有效性與有關法規的遵循性。通過以上分析可發現,內控制度現已變成企業強化經濟管理、保證財務信息準確有效、保護資產的重要手段。現代企業內控職責通常涵蓋以下幾方面:一是,領導人員用來指揮和授權完成生產、營銷等經營活動的不同方法手段;二是,檢查、剖析不同報告和信息資料的流程和環節;三是,針對經濟活動展開的全面規劃、掌控和評定或者設立的各種規范制度等。不夸張的說,這些將存在于企業各項經濟活動和整個運營管理過程之中。加強企業內控創新實踐,可以優化企業治理結構,組織優質的控制活動,提高內控水平,加大企業財務風險預防力度等方面為突破口。因為財務管理在企業經濟管理內控中占據重要地位,可從以下幾點研究財務風險預防控制問題:首先,加強融資風險評估。融資是企業順利運作的基本保證,所以要提前對各項融資活動進行評估,加大事中監督與事后檢查力度。其次,加強投資風險評估。強化不同債權與股權投資可行性的探究,提前預測出此過程出現幾率的問題,并制定出合理預案。再次,要加強信譽風險評估。所謂信譽風險,是指企業應收賬款回收時所要承擔虧損的可能性。企業要根據客戶真實情況,建設相應的評估指標機制,有的放矢地強化信譽活動管理工作,避免信譽風險。最后,加強合同風險評估。此種風險具體是指在合同簽署與履行進程中由于法律糾紛而產生的敗訴或者被訴概率。針對此,現代企業要建設相應的風險評估機制,約束不良行為的發生,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2.強化企業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作為經濟管理中的重點部分,其作用展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方面,有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企業屬于經濟組織的一種,其目標主要是為了獲利,而抵減利潤的首要因素即成本,減少成本利潤提高,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成本投入決定了生產產品的價格,通過合理的成本管理減少企業成本投入,必然能讓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價格優勢。因此,必須要加強以下工作:第一,管控好物資采購流程。其在企業成本結構中意義重大,加強此流程的管控,能保證企業形成價格優勢,能為后續成本管理機制打下良好基礎。倉庫管理部作為企業物資保管和存儲的主要部門,月末時,其他部門要把物資需求表上交到此部門,通過其來負責匯總、分類、制定購買計劃等一系列工作,然后上交到采購部根據此計劃完成采購工作。另外,定價人員要實時監督采購部門的購買行為。第二,加強成本管理中的管控工作。比如建設全過程管控的成本核算機制;設置低值易耗品監管臺賬,強化物資領用;把定額成本管理與目標成本管理融合在一起;制定合理的責任預算,樹立考核指標與標準。第三,注重成本管理的事后剖析。遵循歸口、成本分級監管的準則,采用指標對比剖析法和因素剖析法等手段,加強不同成本剖析工作,比如企業成本的剖析、運營開銷項目的剖析等,真正了解成本起伏的原因,從而提高企業總體管理水平。3.加強人力資源經濟核算。對于人力資源而言,其并不是單純指企業勞動人員,還包括其業務技能、知識水平以及創新認識等,是一種能為企業制造無形經濟利益的資源。以經濟學視角來看,企業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在某些方面上影響著經濟管理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對其展開合理優化,最佳的方法就是加強人力資源經濟核算。簡而言之就是量化其經濟價值,進而確定人力資源所具有的經濟價值,以防人才外流。另外,還能推動經濟管理方式與人才管理方式的完美融合,把人力資源經濟管理作用充分體現出來。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方面,成本取得核算。具體是指招聘員工所支付的開銷,其在招聘過程中就已出現,所以不管未來應用效果怎樣,其都不會因未來員工價值的改變而改變,所以針對企業來講,此種成本屬于沉入成本,在支付資金后,要在當期中把其當做期間成本從獲益中刨除[3]。另一方面,培訓與研發成本核算。對比別的項目投資,投資人力資源時會出現較多不確定因素,其培訓結果常常由于員工本身實際情況的不同而獲得不同效果,即投入一樣收益卻千差萬別。所以,在培訓核算過程中,不可用慣用的平均法來平攤,要建設培訓獲益賬戶,結束一次培訓就要及時核算獲益。再有,要加強人力資源的增值核算。針對剛入職的新員工,為準確地反饋出企業管理是否科學合理,和此員工能為企業發展貢獻多少力量,要獨立核算此員工的增值價值,有利于管理人員據此協調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此外,企業要實現銷售管理信息化。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在其中廣泛搜集資源信息、客戶信息等,有助于企業及時了解營銷群體的基本信息,有的放矢地編制營銷對策。

四、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要想取得良好發展,必須要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和實踐工作。相關人員可從完善企業內控制度、強化企業成本管理、加強人力資源經濟核算等方面入手,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質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李世磊.基于知識經濟下的企業經濟管理創新與實踐[J].現代國企研究,2018,(16):76.

[2]扈昶.基于知識經濟下的企業經濟管理創新與實踐[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5,14(1):31-32.

[3]楊為民.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改革[J].企業導報,2014,(4):17-18.

作者:盛德鎖 單位:內蒙古根河市金河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