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探討
時間:2022-12-14 11:00:57
導語: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對于理性預期假設的質疑
Shiller(1978)就提出了這樣的質疑:如果模型改變了,從而連帶著原有的理性預期機制也就不再理性了,這樣的話新的預期機制還能找到嗎?另外,當這個新的機制出現時,他還會是理性的嗎?如果是的話,它能夠在短期內就發揮出作用嗎?理性預期假設所提出的那種價格和工資的完美彈性,暗示著在瓦爾拉斯試驗中的均衡價格下,會有短瞬的價格調整,然而這又與現實世界是相背離的。Modigliani(1977)宣稱理性預期假設最大的缺陷就是通過實際案例證明了他的不協調性,這些案例揭示了該假說所產生的實際失業率和自然失業率之間存在著頻繁的、持續性的誤差。
(二)背景介紹
在宏觀經濟學的后凱恩斯主義中,有一項發展就是試圖去融合凱恩斯模型和新古典主義模型,這種流派就叫做新古典-凱恩斯綜合體。該綜合體也是在嘗試對一個宏觀經濟學行為提供一個微觀經濟學基礎。首先,它揭示了流動性偏好和消費行為都來源于個體利用最大化原則,投資行為可以來源于利潤最大化原則。其次,他通過把庇古效應引入凱恩斯模型中,實現了充分就業均衡。也就是說,價格彈性加上財富效應會確保實現充分就業均衡。第三,關于價格彈性輪流出現的假設引出了貨幣中性概念———新古典學派的理論,與凱恩斯主義者的結論正好相反??梢钥闯?,這種把凱恩斯主義模型和新古典主義假設結合起來的特殊方法很完善,美中不足就是剝奪了凱恩斯主義模型的原本特征,并強迫模型以瓦爾拉斯實驗過程為根基。新古典—凱恩斯綜合體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均衡的系統,但是凱恩斯主義系統則是一個非均衡系統,系統內部會廣泛傳播非主觀性的失業,這些失業有時也會被偶然的抵制掉,但是整體上不會產生趨向恢復的內部傾向。他們嘗試通過非均衡模型來解釋失業,而不是用瓦爾拉斯試驗過程來解釋。
(三)最新發展成果
該理論研究方面的最新突破都是指向了對原有模型的缺陷的調整。他們特定的目標之一就是解釋為什么價格沒有改變,而不是當價格保持穩定時,會發生什么。同時,他們也嘗試證明在不存在價格-工資剛性外生的假設下,不均衡狀態也是可能出現的。與早先的固定價格模型形成對比的是,Benassy(1975)、Hahn(1978)和其他學者都嘗試去解釋失業和蕭條價格內生是同時的。而在Dreze(1975)和Benassy(1975)研究的價格設定的非瓦爾拉斯試驗計劃中,機構在階梯變化的市場價格下,無法購買或出售所有他們想要的。在這種完全競爭形勢下,政府只要是處在壟斷競爭環境中,就能夠成為價格的操控者。Benassy的研究被普遍認為是第一個形成了一般非瓦爾拉斯試驗模型,把價格行為內生化。
結論最近關于非均衡方法的主要貢獻就是提出工資和價格的缺乏彈性使得他們對于系統而言是內生的,而不是外生的結論。同樣,價格設定行為的理性化也在限制定量模型中得到了發展。因此,非均衡模型也會獲得與理性預期假設同樣的信用,而他們都是以某些經濟主體的理性最優行為為基礎的,從而縮小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差距。
作者:頡迪單位:吉林大學經濟學院
- 上一篇:研究兩國經貿合作現狀及計策
- 下一篇:行政辦學習十八大精神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