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2-07 03:54:51

導語: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在分析“西方經濟學課程特點以及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目前獨立學院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提出課程改革與創新對策。

關鍵詞: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

“西方經濟學”是經管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并為后續專業課奠定基礎,但其內容系統性、理論抽象以及研究方法數學化的特點,令其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尤其是在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獨立學院(三本院校),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不能照搬研究型本科院校的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方法,應結合學生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有所突破和創新。文章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特點以及自身教學實踐,剖析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教學改革方法。

1獨立學院學生特點

1.1學習基礎薄弱,知識接受上難度大

獨立學院學生的高考成績與重點本科甚至普通本科院校學生差距較大,尤其是數學和英語兩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獨立學院學生較差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們更偏好定性分析,對于理論抽象、模型復雜、注重利用數學公式、圖表進行邏輯推導的“西方經濟學”,普遍反映課程枯燥乏味、學習吃力[1]。

1.2缺乏學習興趣,常?!爸y而退”

學習中邏輯性的內容常常讓學生們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以宏觀經濟學為例,筆者在授課時發現,開始學習國民經濟核算時,介紹核算方法、相關概念時,學生比較感興趣,但學到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的決定時便感到枯燥難學。同時,部分學生認為學習西方經濟學“無用”,認為如果不考研,學習意義不大,考試能夠通過即可[2]。

1.3思維活躍、實踐能力強

獨立學院學生也具備相對優勢,他們往往具有活躍的思維和較強的自我表現欲并且社會實踐能力較強,各種社會活動參與較多,上課時如果將經濟理論聯系到他們熟悉的行業、領域,學生經常會發表獨特見解,表現不俗。

2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授課方法單一,學生主體地位較難體現

目前,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課程大多采用大班制授課,實際教學中師生比例較懸殊,因此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有些困難,而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教學方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作為授課主體,教師傳授知識時多側重經濟學理論,缺乏對方法論的講解,這難免引起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在實際運用時手足無措。授課時往往片面強調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而忽略了經濟理論的邏輯推演,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傳統教學方式與單一的授課方法,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往往機械地記憶經濟學知識,缺乏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不僅偏離了學習經濟學的初衷———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而且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產生了負面效應。

2.2課程理論性強,學生興趣不高

本科生一般在大二第一學期開始學習“西方經濟學”,第一學期學習微觀,第二學期學習宏觀。低年級本科生初次接觸往往很難適應“西方經濟學”課程體系龐大、理論性強且內容抽象的特點,不少同學表現出課堂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興趣甚至是產生困惑畏懼的情緒,例如:不理解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不理解借助數學和圖形工具推導經濟理論的意義。另外,學習西方經濟學需要運用一部分高等數學的知識,尤其是微觀部分,消費者需求理論、生產者理論、效用論、成本論等內容均涉及數學,而獨立學院學生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抽象能力較薄弱,更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2.3課時少,學習內容片面

作為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和基礎性課程,“西方經濟學”每學期課時數在各高校一般為50小時左右,一學年100小時左右?,F階段某些以應用技能型人才為培養模式的三本院校、高職院校,其每學期安排的課時數甚至不足40小時。相對于龐大的知識理論體系,課時數明顯不足,僅僅講授基本理論都略顯吃力,為學生作相關理論拓展、展開課堂討論或增加實踐環節更是力不從心。課時數的不足是目前教學中遇到的客觀障礙,實際教學中,普遍的做法是刪減部分教學內容,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和嚴謹性,學生學習內容片面缺乏連貫性,影響了邏輯思維和方法的訓練,也是學生認為西方經濟學抽象難懂的原因之一。

2.4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獨立學院大多采取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但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比重較低,一般在30%以下;二是平時成績考核范圍和標準的界定不規范,大多數教師根據出勤率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給定平時成績,因此大多數同學平時成績差距不大,總評成績主要取決于期末閉卷考試成績。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成績主要由期末一考決定,易造成學生“上課不聽課,下課補筆記,期末背筆記”[3]的現象,而且筆試題目常常不能考查學生運用經濟學理論分析現實經濟現象的應用能力,有時為了保證及格率,不得不降低難度,題目部分涉及概念性的內容。

3“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與創新探索

3.1豐富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西方經濟學”研究對象和方法較抽象,又涉及嚴密的邏輯推導和高等數學,往往學生學習起來缺乏興趣,“知難而退”。因此教師在講解時應注重豐富教授內容,增添其趣味性??梢詮囊韵氯齻€方面進行實踐:一是選擇貼近生活的現象解釋經濟理論,例如在學習財政、貨幣政策理論時,聯系2008年全球爆發的金融危機這一事件,為應對危機擺脫經濟低迷困境,各國相繼出臺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我國出臺“四萬億”投資計劃提振經濟,這樣將經濟現象、大量的宏觀經濟實踐與政策理論結合起來,不僅豐富了課程內容,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二是將經濟學理論與經濟史內容結合,經濟學的產生是人類社會在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其發展演變亦是建立在總結、批判、創新的基礎上,目的是把握經濟運行規律并指導實踐,嚴格地說經濟學屬于一門歷史的科學,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了解經濟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可以嘗試加入例如重農主義、重商學派、古典主義等代表性經濟學家的歷史故事、思想發展演變脈絡等內容,這樣不僅對提高課堂效果大有裨益,還會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習積極性。三是擺脫教材的束縛,實現參考資料的多樣化,教師通常制定教材作為西方經濟學課程唯一的參考資料,但教材內容一方面缺乏時效性,另一方面單一的教材無法解釋學生所有疑問,因此教師應當一方面鼓勵學生加強對各種媒體的實時財經新聞的關注,并針對前沿熱點問題組織學生各抒己見地展開討論,引導幫助他們用抽象的經濟學理論分析具體經濟現象。另一方面,推薦學生閱讀國內外其他優秀教材和經典經濟文獻,加深對經濟理論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2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

首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就需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摒棄傳統的“注入式”“就范式”教學方法,改為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式、情境式、任務驅動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的交替使用。通過案例和情境教學,將抽象枯燥的理論與生動形象貼近生活的案例結合,通過通俗易懂的案例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啟發式、討論式等方式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輕松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4]。此外,采取“請進來”的辦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金融、財政、統計等職能機構或企業部門人員舉辦講座,給學生介紹經濟學相關部門的實際運作情況以及最新的社會經濟熱點問題,使學生產生對經濟學的具象認知。其次,積極利用網絡和教學軟件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獨立學院學生思維活躍,樂于溝通,教師應建立多條渠道,加強師生溝通交流。除了課上課下面對面交流外,例如建立QQ、微信學習討論群,設立信息共享微博、博客,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課下交流平臺,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完成共享學習資料、布置作業,答疑解惑、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指導工作,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支持教師結合經濟學教學軟件開展實驗教學,例如通過模擬個人消費、企業產生決策、國民經濟核算、宏觀經濟政策效果等實踐場景,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進行計算、分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此外,創新教學實踐,幫助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入理解經濟理論,并指導實踐。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可以利用每學期1-2周認識實習以及假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老師帶領學生去超市、企業了解“消費者行為”和“生產者行為”;利用學校院系建立的實習基地,結合授課內容,由教師指導學生參觀或實習;安排學生帶著問題開展社會調查,并撰寫調研報告,既可以調研實際經濟環境,比如對于需求理論的內容,可以挑選某種商品調查不同品牌、價格的產品以及價格對消費者需求的影響[5];亦可以通過查閱相關數據文獻進行,例如在學習“菲利普斯曲線”時,指導學生收集歷年我國CPI和失業率數據,查閱相關文獻總結失業率高時我國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有哪些;組織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聆聽學術講座、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舉辦經濟學讀書會等。以上所列舉的多種教學方法,應結合各學院和學生專業情況,有選擇性地靈活開展。

3.3改革考核方式

作為落實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西方經濟學的考核方式應有所創新,要改變以期末閉卷考試成績為主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綜合考評體系。改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平時成績所占比重,可占總評成績的40-50%,并且規范平時成績的考核范圍,將出勤率、課堂發言、課堂主題演講、課堂討論、課后習題、小論文(包括讀書筆記、實踐調研報告、學術論文等形式)等內容納入平時考評。另一方面,降低期末成績所占的比重,并且豐富考試形式,如口試、筆試相結合,筆試又可采取開卷或閉卷的方式,筆試中增加體現經濟學應用性、考查學生運用經濟理論分析問題能力的題目分值和數量。教師可針對不同專業的授課對象和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靈活設置各項考核指標,建立起以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考評體系。

作者:李嬋娟 王子敏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曉慧.三本高校宏觀經濟學課程“五段式”教學模式探究[J].當代經濟,2014(7):94-96.

[2]郭敏.獨立學院的西方經濟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廣西教育,2014(11):53-54,68.

[3]方杰,王桂蘭,劉應洪,張婷,鄭禮明,彭雅婷.創新式教育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經濟師,2014(6):227-229.

[4]金麗,張守鳳.參與式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探析———以“西方經濟學”課程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155-157.

[5]梁海軍.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