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區域經濟發展與資本結構調整

時間:2022-09-06 02:48:04

導語:論區域經濟發展與資本結構調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區域經濟發展與資本結構調整

一、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區域經濟發展的內涵區域經濟發展是最先從西方發展起來的,是一門經濟學理論(發展經濟學)。區域經濟(regionaleconomy)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其主要是以一定地域為范圍,并與經濟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區域經濟發展情況能夠反映出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系。(二)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的主要內容區域經濟發展理論主要是包含了增長極理論、累積因果理論和梯度轉移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資本配置效率與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之間的關系。1.增長極理論。增長極理論,在1955年由法國弗朗索•佩魯提出,他認為,經濟增長不是在所有地方同時出現的,而是會在一定地方以不同強度表現出一些增長極或者增長點,然后從這些點向外擴散,從而全面影響到整體經濟的發展。在增長極理論之中,認為創新能力較強的行業將會首先出現相應的增長極,然后這些增長極會產生一定的向心力和離心力,也就是經濟學理論中的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逐漸帶動周圍經濟的全面發展。2.累積因果理論。累積因果理論最先是在1957年由繆爾達爾提出的,又經由后人發展形成具體化的模型。累積因果理論認為,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同因素之間存在著循環累積的因果關系,也就是各個因素之間具有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聯系。在市場的自發運行過程中,經濟落后地區的勞動力和資金都會向著經濟發達地區轉移和流動,而經濟落后地區的發展要素將會出現不充分的情況,從而發展速度更慢,而如果經濟發達地區的資金和勞動力流向經濟落后地區的時候,將能夠有效促進落后地區的良好發展。3.梯度轉移理論。梯度轉移理論是由弗農提出的,該理論認為,每個國家或者地區都處在經濟發展梯度之上,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存在,區際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夠平衡。在一些較高經濟發展梯度之上,將會較早出現新型工藝、技術、產品或者產業,在時間推移之中,一些較低經濟發展梯度將會受到影響,阻礙經濟不斷發展。

二、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和原因分析

第一,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在資源發展配置過程中,市場起著基礎性的作用,資本將會從效益低的產業和發展地區到經濟效益較高的產業和地區發生一定的流動。從這個方面來說,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將會決定區域經濟發展的規模和水平。在現階段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經濟的發展和資本結構調整效率之間存在著匹配度不夠高的情況,影響到了區域的整體經濟發展效果。區域間經濟發展出現差距,主要是地區間各項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狀況發生變化和作用的結果,區域之間資本結構的配置能力不同,從而區域之間資本結構調整效率也會有所不同,進而影響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整體發展效果[1]。第二,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和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主要原因。針對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產生原因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將能為有效緩解這種差距,提升資本結構調整效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和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地理環境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差異。不同區域之中,所具備的地理環境是固定不變的,并且相應所配置的基礎設施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不同,而地理環境和基礎設施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資本結構調整和配置的效率,從而影響到投資效益和經濟發展的效果。其二,產業結構方面的差異。不同地區之間的產業結構分配的不同,會影響到資本結構調整效率。通常情況下,在一些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工作還不夠十分的完善,并且產業之間的配置不夠合理。其三,市場化程度和開放水平的不同。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市場化程度越高,政府行政干預效果也就越弱,資本結構的配置和調整效率也就越高,對于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當地區本身的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時候,當地對外開放水平相應也就會越高,從而將會促進資金效應、技術溢出效應以及競爭效應的良好發展,使得資本向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快速流動,更加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2]。

三、促進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促進市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措施。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將會影響到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效果。對此,需要積極采用切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資本結構調整效率。第一,不斷提升區域資本配置能力。資本結構調整效率的不斷提升,將能夠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的良好發展。區域資源的配置能力,主要是表現為當地人們和企業使用資本的技巧和能力,是體現出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潛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標,是針對地區資源進行的重要吸附能力、創新能力、整合能力以及產業集聚能力,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在能力。首先,需要積極培養當地企業和人們運用資本的技巧,增強他們應用資本的能力。積極鼓勵人們開展自主創業活動,尤其是創設一些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給自主創業人員提供良好的資金、政策和技術指導扶持,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條件。同時,針對現有企業,需要積極提供相應的資本投資指導服務。其次,逐漸提升區域全體創新能力。緊緊把握區域內的一些經濟增長極,培植創新行業和企業,政府需要積極鼓勵科研人員投入到各項科研活動之中[3]。第二,優化地理環境,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針對區域內部的資本結構調整情況進行不斷改善,需要有良好的前提環境,為經濟增長提供重要的基礎。首先,需要針對現有的地理環境進行不斷優化,雖說這項自然因素是無法改變的,但是可以積極采用美化優化環境,提升城市整體居住氛圍的方式和手段,推動節能環保企業的發展,提升居民整體的環境意識。其次,需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投入更多的資金和技術到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之中,給區域經濟發展創設出合理有效的環境[4]。第三,加快產業轉移和承接,提升資本的配置效率。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是資本結構調整效率不斷提升的重要前提。積極開展產業轉移和承接工作,針對區域資本配置工作進行不斷的優化。首先,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提升服務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比例。第三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污染較少,并且需要的勞動力較多,將有效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其次,需要積極發展一些創新性、技術性產業。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承接,需要以創新性和技術性為重要方向,提升行業發展的技術含量。再次,還需要從競爭優勢明顯的現實重合產業向一些潛在競爭力的產業推進,積極提升資本的配置效率[5]。第四,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優勢作用,提升資本結構調整效率。積極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優勢作用,能將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產要素、資源緊缺的情況進行有效緩解和控制。在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的過程中,需要將資本進行合理配置。首先,政府可積極鼓勵和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培養一批優良質地的上市公司后備軍。其次,積極開展企業主體制度建設工作,發展多元化的產權制度。再次,政府還能積極培育和提升企業的創新意識。市場競爭環境日益激烈,企業需要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工作[6]。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主要是包含了增長極理論、累積因果理論和梯度轉移理論,對于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和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做了一定說明。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和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地理環境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差異、產業結構方面的差異,以及市場化程度和開放水平不同。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積極采用切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比如說不斷提升區域資本配置能力,優化地理環境,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加快產業轉移和承接,提升資本的配置效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優勢作用,提升資本結構調整效率,都能夠在促進資本結構調整效率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方面起到良好效果。

作者:袁煥 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參考文獻:

[1]奚賓.區域經濟發展與資本結構調整效率[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1):40-43.

[2]朱承亮,師萍,岳宏志,等.人力資本、人力資本結構與區域經濟增長效率[J].中國軟科學,2011,(2):110-119.

[3]AnX.NewFeaturesandtheFuturePolicyDirectionofChinese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J].RegionalEconomicReview,2015.

[4]賈冀南,趙炳乾.河北省人力資本結構優化與產業結構升級互動關系研究[J].知識經濟,2012,(23):14-15.

[5]金桂榮.區域因素影響下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動態調整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6,(7):125-133.

[6]陸麗芬.金融發展對出口商品結構的影響———基于我國三大經濟區域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