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教學探討
時間:2022-10-30 08:57:51
導語: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對于高校人才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給任課教師帶來巨大的挑戰。針對該課程教學與建設過程,我們實施“五抓”策略:抓教學內容改革、抓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啟蒙與孵化、抓教研科研成果聯動、抓課堂教學紀律、抓任課教師自身能力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教學與建設;“五抓”策略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因獨特的課程地位、鮮明的形勢特質和縱橫的交叉學科背景,使課程教學與建設過程顯得尤為豐富與多樣,亦不失嚴謹。因此,在課程教學與建設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課程的規范性、指導性與務實性;課程教學與建設結果,注重學生的學習與任課教師的教學的成效性。
一、“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地位
、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皟烧n”課程設置的規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98”方案)中,明確要求將“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列為必修課程;《<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05”方案)要求在本科生中開設“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選修課。教育部社科司在年度工作重點和教社科司函〔2009〕46號文件先后對在高校開設“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選修課提出明確要求。江西省教育廳要求省內各高校針對“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依據教育廳關于《關于認真做好開設“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選修課程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文史類學生限選、理工類學生自選”的原則,在課程的安排上,將該門課程作為選修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在課時的安排上,參照“98方案”規定的課時并作適當調整,以滿足教學要求;在教材的使用上,各高校使用省教育廳組織編寫的《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在教學的考核上,各高校結合實際,改革考試考核方式,建立有利于學生鞏固學習效果的考核體系?!爱敶澜缃洕c政治”作為一門政治理論課,在培養當代大學生國際意識、開闊大學生國際視野、樹立國家自信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課程教學與建設過程顯得格外重要,直接關系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實踐效果。
二、“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教學與建設過程的“五抓”策略
堅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指揮棒指導并服務于大學生實踐生活,詮釋思想政治教育,對課程教學進行適度改革創新,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與互聯網資源,強化課程教學內容建設,引導學生對大學自我實踐進行規劃并實踐,充分利用課程豐富的政治、經濟方面知識,真正服務于學生創新創業。1.抓教學內容改革(使思政課課堂教學豐富有趣)課程教學內容是課程教學和建設過程中尤為重要、首當其沖的第一個環節,以教學內容改革為基礎,以申請教改課題立項并實施為形式,有針對性地將“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與橫向分析,以求探尋規律,達到教學目的,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江西省教育廳教改課題《與職業特質相銜接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以<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為例》(項目編號JXJG-15-39-3)的助力下鞏固改革成果,形成的專題式授課內容成果如下表所示(后期還將繼續豐富和完善):以上各章節教學內容的選擇依據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教材(多本),然后以橫向和縱向的緯度進行梳理,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不斷豐富,整理成教學講稿,在實際的課堂中予以實施,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逐步使思政課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有趣。2.抓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啟蒙與孵化?!爱敶澜缃洕c政治”課程在實際教學中,依托課程經濟專題為基礎,每年的上半年設置經濟類實戰作業,帶領授課班級學生全員參加中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分創新項目和創業項目,進行課堂內外的啟蒙,隊能形成社會效益的項目,及時進行資源整合與團隊組建、項目孵化;對已經進行運營,發生經濟行為的工作室權衡利弊,及時指導成立經濟實體。課程每年下半年的作業是考核課程的綜合知識運用,只涉及部分經濟類知識,主要側重于提供創新創業思路和途徑,服務于大學生主要經濟知識的普及。在省教育廳“文史類學生限選、理工類學生自選”原則的要求下,課程的受眾面廣,眾多非經濟類學科專業的學生,對經濟學基礎的知識偏薄弱。下半年的重點在于創新創業啟蒙,基本不涉及項目孵化。3.抓教研科研成果聯動(1)教研促成科研成果。筆者主持省級“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研究課題,帶領學生在經濟領域的探知和實踐,如參加中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綜合運用經濟類知識。在比較長時間的指導實踐過程中發現藝術類的學生在創業中缺乏對創業管理、經濟知識和市場規律的認知,萌芽了科研課題,申報了“創業導師視域下基于景德鎮陶藝類學生工作室的創業指導服務研究”課題。課堂教學中,針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講解,為使同學獲得更好的認知,撰寫《論全面深化改革論點對當代大學生拓展性學習的啟示》學術論文。(2)科研成果促進教學工作的改進,成功地將科研成果繼續轉化為課堂教學實踐,服務于教學工作。指導學生創業中解決難題,在實踐市場規劃圖中形成寶貴經驗,反饋至下一輪課堂的實際教學中,升華同學們對經濟實體的認知。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能給大學生的拓展性學習以啟迪,有利于教學過程中擴展學生對于專業外學習的認知和實踐,提升綜合素質。4.抓課堂紀律管理。我們在純文科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惑,如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問題、三率問題(到課率、抬頭率、聽課率)等。盡管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創新,課堂教學深深吸引了學生,對教師來說也獲得了巨大的教學成就感,但部分學生依然自制率、自控率較差,如果不進行嚴格的課堂教學紀律管理,勢必影響課堂整體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嚴抓課堂紀律管理,嚴格考勤管理(微調加大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要求學生全部靠前排就座(教室后三排不坐人)、個別未到課堂學生及時與班主任聯系、不允許上課睡覺與玩手機(偶爾要求課堂統一使用手機查閱資料,科普概念性常識,時間不超過3分鐘)、課堂及時互動與提問。一系列課堂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5.抓任課教師自身能力建設。任課教師自身能力建設在課程教學與建設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容忽視,尤其是針對“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來說,授課內容不能僵化不前,否則就會影響任課教師教學水平與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課程教學與建設過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升自身能力建設。一是認真備課,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借助大綱、教材、講稿前期積累,利用“互聯網+”深入研究政治與經濟形勢、觀點,尤其要注重學習新時期中國對治黨、治軍、治國、對外關系上的理念、措施和效果等等綜合資料知識,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總結和梳理,不斷在教學內容中總結整理發現新的規律,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達到課程教學預期效果。二是積極主動邀請教學督導、同行專家、任課教師進行隨堂聽課指導,目的在于發現課堂授課的不足。我們悉心聽取前輩和專家意見后形成寶貴經驗,在下一堂課或下一輪課程中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與能力。此外,每個學期初,筆者在全校一定范圍內公開個人課表,隨時歡迎其他同行專家、教師、行政管理人員隨堂聽課視導。三是積極參與交流學習、進修,研討課程教學。每年參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組織的課程現場培訓和網絡遠程培訓,潛心學習專家的授課內容、形式和他們對于形勢的分析和講解,加強學習和交流,積極參與課程研討。筆者除了每學期參加本學校思政部和教研室的課程研討會外,還跨校參加外校(距離最近的臨校)“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教研室會議,強化學習與交流效果,取得的教學經驗異常寶貴。四是積極參加教學競賽,展示教學風采,提升教學能力。筆者參加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含學校和思政部二級比賽),備賽過程不斷鍛煉和提升了課程教學能力,教學競賽的平臺也展示了教師風采。五是積極參與教學研究項目和科學研究項目(含公開),提升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筆者在教學項目中切實推進課程實際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斷深入研究;在研究項目(含公開)中不斷提升理論研究水平,反哺教學,逐漸達到教研與科研相輔相成、齊頭并進的局面。
三、“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教學與建設過程取得的一些成效
1.理論層面成效(1)完善課程教學文件(含新修訂的教學大綱、講稿與教學設計)。通過省教改項目的推進,重新梳理和定位該課程的教學要求、課程性質、教學目標、授課內容、考核標準,明確該課程在學生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作用,逐步修訂教學大綱,完善教學講稿和教學設計等教學文件,使其成為課程實施的基本保證、教學建設的重要依據,成為引導教師授課、指導學生學習的指導性文件。(2)公開發表學術論文。根據課程教學,在《教育教學論壇》期刊上發表《全面深化改革理論對大學生學習的啟示》學術論文,帶動教學思考與研究。(3)推動教研、科研項目的立項與研究。通過抓教研科研成果聯動策略,促成《創業導師視域下基于景德鎮陶藝類學生工作室的創業指導服務研究》課題,獲江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課題立項(項目編號GL1573);《與職業特質相銜接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以<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為例》課題,獲江西省教育廳教改課題立項(項目編號JXJG-15-39-3)。2.實踐層面成效。筆者以指導老師的身份,帶領課程班級學生全員參加三屆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截至2017年12月,取得國賽銅獎1項;省賽銀獎1項、銅獎1項;院賽獎項9項,共計獎項12項的好成績,快速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指導學生團隊成立2個經濟實體,參與市場競爭,提供部分就業崗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抬頭率、聽課率、到課率”以及“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將“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打造為大學生最喜愛的大學課程之一。通過在教學中落實“五抓”策略,取得顯著成效,筆者因此獲得一些個人榮譽,如省級“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2次;校級“優秀教師”榮譽稱號1次、“創業就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1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次、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文科組二等獎1次等。“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教學改革“五抓”策略成果已推廣至外校,已在課堂教學中分別按照政治、經濟、組織和國際關系4大專題進行授課。總之,“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作為一門現實性、指導性、動態性較強的課程,課程教學與建設過程的方向和方法是多樣的。落實“五抓”策略的具體內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張莉清,彭沛.提高“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對策[J].學習月刊,2014
[2]葉小利.“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教學實踐探析——以學習成果獲得為目標[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
[3]滕琳.“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課程改革的心得體會[J].科教文匯,2015
[4]譚燕妮.對“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思考[J].高教學刊,2017
作者:陳欣 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數字信息化教室建設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電商物流末端共同配送聯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