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紡織行業競爭力研究
時間:2022-09-07 11:06:31
導語:“一帶一路”下紡織行業競爭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高新技術逐步深入紡織領域,我國紡織業應順應國際潮流,快速提升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非常迫切的需求。通過分析“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紡織業的發展現狀,找出阻礙我國紡織業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最后根據提出的問題針對性的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紡織業;競爭;附加值;品牌
“一帶一路”倡議,其深厚的根源,可以追溯于我國與亞歐大陸帶國家悠久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兩千多年前,漢朝特使張騫奉命出使西域,創造了一條橫跨東西、連接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再到秦漢時代,海上絲綢之路開始形成,成為連接亞洲和歐洲國家的一條海上之路。這兩條絲綢之路,共同構成了古代中國與亞歐國家貿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而以絲綢為主的紡織品貿易,成為這兩條通道上綿延千年的血脈,源遠流長,見證了中國曾經有過的歷史輝煌。紡織業曾經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是關乎民生的基礎產業甚至于關乎國際影響力的產業。當前國內環境下,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環境緊張、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紡織業發展的瓶頸;在國際環境下,紡織業也是“背腹受敵”,面臨的主要困難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雙重擠壓”,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迫在眉睫。
1“一帶一路”紡織業發展情況
一直以來,紡織業都是我國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紡織業作為人民生活的基礎行業,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物質生活條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幾年,我國紡織品出口比重逐年增加。根據國家商務部披露的數據,2017年,我國服裝出口額已達2669.5億美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53%?!耙粠б宦贰笔沟梦覈徔棙I得到了高速發展,我國紡織服裝品出口到“一帶一路”國家的份額達到33.36%,遠遠超過主要傳統貿易國家美國17.43%和日本7.8%的份額。比例大就意味著責任大,責任大就意味著挑戰更大。目前,我國面對的國際形勢不容樂觀,制約紡織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國外市場產品需求較為低迷。全球經濟有待進一步復蘇,主要出口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旺盛需求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其次,紡織業競爭空前激烈。東南亞、非洲以及南美等一些欠發達國家成本較為低廉,正得到很多發達國家紡織業產業轉移的青睞,導致紡織品訂單向這些國家外移,對我國紡織業貿易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第三,紡織業生產成本不斷攀升。近年來,紡織業原材料價格和人力成本價格持續上漲,我國勞動力成本與發達國家相比正逐漸變小。第四,暫無有效的產業經濟增長點。根據目前情況來,紡織行業增長情況依舊不太樂觀。面對不同的壓力,我國紡織業應加快升級轉型步伐,化壓力為動力,充分響應國家的“一帶一路”,積極與涉及國家展開業務合作,由周邊國家向中東歐國家和非洲國家延伸,有效利用合作國家的資源。最近幾年,我國紡織服裝前幾大進口國,美國、歐盟和日本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份額逐年下降。因此,“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的潛力巨大。判斷紡織品出口市場是否有發展潛力,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預測:第一是人口,它直接決定市場規模;第二是購買力,這是決定市場需求的必要因素。“一帶一路”總共涉及65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有近44億人口,生產總值超過20萬億美元,約占到世界經濟總量的30%,是正在崛起的新興市場。從東南亞來看,目前東南亞屬于我國最大的紡織業競爭對手,但也存在互惠共贏的方面。2016年,我國對東盟國家紡織服裝品出口額高達333億美元;從南亞看,我國在孟加拉國、土耳其、印度和巴基斯坦合計占到38.1%的市場份額,2015年距擴大1.4%;其中對印度出口基本持平;從其他沿線國家看,東歐國家和西亞國家進口我國紡織服裝品份額逐年增加,特別是對吉爾吉斯斯坦進口額增長最為迅猛,同比增長52.3%;對俄羅斯的出口則下降了4.2%。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一帶一路”涉及國家正成為我國外貿新的增長點。2016年全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額高達891.5億美元。
2阻礙我國紡織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我國紡織服裝品出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較低,即使出口額非常大,但是產品附加值并不是很高。中國的紡織品和原材料出口的占比一直很高,產品性質直接導致價值的高低。最近幾年,中國服裝紡織品出口和服裝出口比例逐年增加,但服裝品的產品附加值仍然較低,還不到世界平均價格的一半,遠遠低于國際和國內市場平均零售價。歐洲發達國家如法國和意大利,出口量遠遠低于中國,出口價格要比中國高至少3倍。在服裝品增值方面中國表現更是很不理想,中國在服裝領域很少出口裝飾和工業用紡織品,產品結構和國際高附加值產品需求匹配,紡織服裝品的出口收入和國際競爭都差強人意。導致上述問題歸根到底主要由四種因素造成:首先,產品生產技術落后,工藝與國際水平有較大差距;其次,品牌影響力較差,未形成品牌效應;再次,設計水平較低,缺少具有高水準的設計師;最后,加工貿易占比較大,約占出口總額的42%,面料出口占比60%,低附加值產品使中國在出口效益上的國際競爭力較低。最近幾年的趨勢是,我國人力資源成本快速增長,與東南亞以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相比,這些國家的人力資源成本增長較為緩慢,使得很多紡織服裝企業進行了產業轉移。比如,印度的人力成本價格竟然還不足中國的40%,而我們的友好鄰邦巴基斯坦也僅為我國的60%。中國在紡織服裝人才培養方面難以與發達國家相提并論,在紡織服裝的科研資金投入以及營銷策略建設上,中國都難以與之匹敵,競爭力疲軟。另一方面,許多紡織服裝企業觀念較為落后,重視生產而且缺乏營銷經驗,對于國際環境和國外政策缺乏清楚的認識,缺乏運用在世界貿易中保護自己的經驗。目前我國也有一些大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年出口額在10億美元以上,但是這些企業與發達國家同類企業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歐洲、美國和日本有很多大規模企業,比如,優衣庫,H&M等大型服裝企業,在國際上屬于寡頭壟斷。而我國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服裝跨國企業,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國際競爭力不強。
3“一帶一路”策略提升紡織業競爭的對策建議
目前,我國紡織業正處于產業升級和優化的關鍵節點。隨著“十三五”國家的利好政策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一帶一路”涉及國家將成為我國紡織品貿易的新增長點,紡織業企業必須順應這股潮流,提前做好市場規劃和未來貿易布局。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一定要在市場布局上下功夫。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雖然份額下降但仍然是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要在質量上大幅提升,做到以中高端產品為主;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根據現有業務和產品,進一步開拓東南亞和東歐市場,實現以低價格策略換取市場。通過對不同國家實施不同策略,從而實現我國紡織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萍既招略庐惖慕裉?,產品更新的速度很快,人們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和產品質量的需求與日俱增,數量需求逐漸降低,質量需求卻在逐漸提高,個性化產品更是得到了市場青睞,使得市場競爭空前激烈。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對于中高檔產品的追求熱度持續增加,企業必須改變原有生產模式,更新生產設備,改變落后的生產工藝,以創新來獲取客戶青睞,牢牢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發展機遇,完成轉型升級。再次,要精心做好每一件產品。在紡織業競爭日益嚴峻的今天,為了使我國紡織品企業處于優勢地位,紡織業企業要為客戶提供最好和最優質的產品及服務,不斷促進紡織品企業的質量和舒適度的改進。只有使企業利潤獲得持續增加,才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雖然價格低廉,但也不能因為其需求檔次低,就下降產品質量,從而毀了我們的產品形象。第四,創造自己的品牌。在國際紡織品市場,名牌產品幾乎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里。我們國家的企業無法通過差異化來獲得競爭優勢,做好自身的品牌建設,深入到國際消費者心中,成為世界知名品牌。紡織品沒有品牌效應,就無法獲得較高的產品附加值。建立品牌,不僅能夠保護自己產品不受知識產權侵犯,又能與同類產品在競爭中獲得明顯的區分,形成鮮明個性,進而代表和體現產品的競爭優勢。最后,一定要注入文化的元素。在“一帶一路”上,我們可以通過產品與各國進行文化交流。過去,我們的絲綢之所以成為各國追崇的奢侈品,因為它既凝聚了價值觀念、審美標準等精神象征,也展現那個時代的時尚品位、技術質量等特點,讓消費者滿意,產生認同和眷顧。我們的紡織品服裝,既要善于用我們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來影響人,也要善于用我們的文明發展和技術成果來感染人,讓不同的生活方式融入共同的文明中,成為共同的向往和愛好。
4結語
“一帶一路”的提出和推進對于中國未來的發展以及沿線國家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我國紡織服裝業,尤其是對于大量的紡織服裝企業而言帶來了諸多的機遇。我國紡織業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海外投資與并購對國際優質資源進行整合,如原材料、產品設計、品牌效應和市場渠道等進行產業鏈垂直延伸,從而提高紡織業的產品附加值。另外,發揮“一帶一路”涉及國家和地區與我國紡織業的互惠互利,實現共享和共贏。為了紡織業的長遠發展,使紡織品出口額可能逐年擴大,需要對“一帶一路”具有深入的理解,對內部發展模式進行深入探求和挖掘,充分發揮其應用空間,提升紡織業競爭力,大膽利用“走出去”策略來布局全球市場,整合國際資源,是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岳佳彬.“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紡織業發展的相關思考[J].紡織報告,2018(3):43-44.
[2]李桂付,曹林峰.“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紡織服裝業的價值提升———基于江蘇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現狀[J].紡織導報,2015(12):28-30.
[3]王俊帆,劉松濤.紡織業調整對我國出口國際競爭力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5(16):134-135.
[4]彭羽.中國紡織工業競爭力結構提升研究[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0.
[5]劉靜,李福金.對我國紡織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9):35.
[6]廖錚.中國紡織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學,2006.
作者:丁杰 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一帶一路”下電視人才培養研究
- 下一篇:“一帶一路”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