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銀行競爭對區域經濟的意義
時間:2022-11-30 10:07:59
導語:研究銀行競爭對區域經濟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相關文獻綜述
近年來國內學者不乏在這一方面做了研究。艾洪德、徐明圣、郭凱(2004)通過對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模型的實證分析得出區域金融發展并不是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它只能部分地甚至是間接地促進經濟增長。談儒勇、葉海景、范坤祥(2006)利用了31個省份按區域劃分組成的數據樣本分析了我國各地銀行集中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1)銀行集中度與經濟長之間總體上是呈負相關關系的。(2)分區域看,與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各省份銀行集中度的提升會給經濟增長帶來更加嚴重的負面影響。齊銘強、劉宏濤(2009)使用1989-2007年間的時間序列數據并采用四大國有銀行占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的比重作為反映銀行集中度的指標,結合葛蘭杰因果檢驗對銀行集中度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得出:銀行集中度是經濟增長的原因。提出應放寬行業進入限制,鼓勵民營銀行和外資銀行的設立和發展,提高開放度、促進市場競爭。阮敏(2009)運用中國1979-2006年的時間序列數據,考慮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軌跡,采用非國有銀行信貸余額占總余額的比重這一指標衡量銀行競爭的程度來分析經濟增長與銀行集中度之間的關系。分析結果顯示:非國有信貸比例的增加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原因,反之則不是。這說明有政府主導而不是有市場誘發的中國高度集中的銀行體制改革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李偉(2010)利用1992-2007年16年的數據在區域經濟研究上對我國中東西三大地區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做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金融發展水平與經濟增長存在著正向相關關系。而金融發展規模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從東部到西部依次遞增;金融體系效率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從東部到西部依次遞減。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對于銀行競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問題的研究觀點不一,而在研究銀行競爭與經濟增長時充分考慮了區域差異的研究更是有限。因此,有必要對銀行競爭與我國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二、理論假設與模型設定
綜合國內外的文獻,并考慮數據查找的便捷性及可靠性,本文用了6個變量。其中,人均GDP作為被解釋變量,而采用四大國有銀行貸款額與金融機構總貸款額的比重以及存貸利率差這兩個指標作為解釋變量。此外,考慮到存在一些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所以將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消費者物價指數、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作為經濟增長的控制變量。下面對這些變量進行簡單的介紹。
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GDP)人均GDP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它影響一個國家居民的消費能力的大小,進而對整個社會的消費總額產生影響,因此,本文中將人均GDP作為被解釋變量。
2.銀行集中度(CR4)在研究中,我們通常把在某個市場中少數幾個最大企業銷售額占整個市場總銷售額的比重稱為市場集中度。市場集中度反映了市場中的競爭程度:市場集中度越大,說明少數的幾個企業在整個市場的支配勢力越大,市場的競爭程度越小;反之則競爭程度越小。在研究我國銀行競爭與經濟增長關系時我們就很有必要分析銀行業的集中度。由于在我國,貸款仍然為銀行的主要業務,貸款額的大小就代表銀行在整個市場的份額。因此,銀行集中度定義為我國少數幾個最大的商業銀行貸款額占市場中總貸款額的比重。由于在我國,商業銀行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國有商業銀行,所以我們將國有四大商業銀行(中行、建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的貸款總額占市場總貸款額的比重作為銀行集中度指標。在市場條件下,銀行集中度越高,銀行間的競爭度越高,則越能降低企業貸款融資的成本,越有有利于投資的形成。因此,假設銀行集中度與經濟發展成正相關。
3.存貸款利率差(SPREAD)存貸款利率差=貸款利率-存款利率通常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時上調。此時,要看存貸款利率差是不是擴大。如果存款利率上調多,貸款利率上調少,存貸款利率差縮小,貸款需求增加;反之,則減少。根據跨國分析中的結構、行為與績效模型(SCP),市場集中度的下降與貸款利率的下降或存款利率的上升有關系。存貸款利率的差額越小,市場集中度越低;反過來,也就是存貸款利率差越大,市場集中度越強。而市場集中度的增強并不利于經濟的增長,即存貸款利率的差額越小,市場集中度越低,市場競爭力就越強,就越能促進經濟增長,所以我們假定存貸款利率差與區域經濟增長成負相關關系。在面板數據散點圖中,如果對于不同的截面或不同的時間序列,模型的截距是不同的,可以采用在模型中加虛擬變量的方法估計回歸參數,此種模型稱為固定效應模型(fixedeffectsregressionmodel)。固定效應模型分為3種類型,即個體固定效應模型(entityfixedeffectsregressionmodel)、時刻固定效應模型(timefixedeffectsregressionmodel)和時刻個體固定效應模型(timeandentityfixedeffectsregressionmodel)。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就是對于不同的個體有不同截距的模型。如果對于不同的時間序列(個體)截距沒有顯著性變化,但是對于不同的橫截面,模型的截距是不同的,即аi隨i變化,那么應建立個體固定效應模型,表示如下:Yit=аi+β1xit1+β2xit2+…+βkxitk+ξit
三、數據來源與估計方法
本文數據來自中國金融年鑒、中國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中宏數據庫、各省市統計年鑒、四大國有銀行網站、中國經濟網。給定資料如下:①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利率;②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貸款余額、所有金融機構在各省市的貸款余額;③各省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④各省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各省市生產總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⑤進出口總額。數據采用自1999到2006年8年的14個省份的數據,包括東部的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中部的黑龍江、山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的廣西、貴州、云南、甘肅。由于部分數據缺失,導致部分省市的部分年份的市場集中度指標(CR4)缺少。對于利率,用的是加權平均數。將區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進出口總額占GDP比值這三個指標作為控制變量。響比較小,本文分析結果能夠客觀反映各因素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對于特定的個體而言,有些不隨時間改變的影響因素,而這些因素在多數情況下都是無法直接觀測或難以量化的,如個人的消費習慣、國家的社會制度等,我們一般稱其為“個體效應”(individualeffects)。對“個體效應”的處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視其為不隨時間改變的固定性因素,相應的模型稱為“固定效應”模型;另一種是視其為隨機因素,相應的模型稱為“隨機效應”模型。先對模型進行固定效應模型與混合OLS模型進行篩選,通過檢驗得出Prob=0.0000<0.05,拒絕原假設(原假設為混合OLS模型),則得出模型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之后對隨機效應模型和混合OLS模型進行篩選,通過檢驗得出Prob=0.0000<0.05,拒絕原假設(原假設為混合OLS模型),則得出模型采用隨機效應模型。最后進行Hausman檢驗,得出chi2(5)=-4.97,之后用sigmamore修正,得出Prob=0.0258<0.05,拒絕原假設(原假設為隨機效應),則最終決定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之后進行穩健性檢驗。先進行組間異方差檢驗,通過檢驗得出Prob=0.0000<0.05,拒絕原假設(原假設是同方差),則存在異方差。再對模型進行序列相關檢驗,通過檢驗得出Prob=0<0.05,拒絕原假設(原假設是序列無關),則存在序列相關;最后進行截面相關檢驗,通過檢驗得出Pr=0.5252>0.05,接受原假設(原假設是截面無關),則截面無關。根據檢驗的結果得知我們的模型存在異方差、序列相關,所以使用xtscc命令對模型進行綜合處理,估計得出結果。
四、計量回歸分析
為了探究金融管制放松因素下,銀行競爭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下面對1999-2006年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固定效應模型,通過運用stata10.0軟件進行回歸。(1)存貸款利率差與人均GDP呈顯著負相關,由P<0.001可知顯著性很強,與本文的假設相符。由此可以推斷:通過降低存貸款利率差,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2)銀行集中度與人均GDP呈負相關關系,由P<0.01可知顯著性很強,所以與本文的假設相悖。由此可以推斷:銀行集中度越高,即銀行競爭越弱,對我國經濟的增長越不利。(3)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均與人均GDP呈正相關關系,由P<0.01可知顯著性很強,而消費者物價指數則沒有對人均GDP產生顯著影響。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正在逐步推行利率市場化,十二五規劃也堅定不移地推動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這一系列宏觀政策的新變化迫使我們對銀行競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做一番重新思考。在這個新的宏觀背景下,本文在銀行競爭與我國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中,存貸款利率差作為變量,四大國有銀行集中度作為被解釋變量,人均GDP作為被解釋變量,并納入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消費者物價指數、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這三個指標作為經濟增長的控制變量,得出如下幾個結論:
(1)存貸款利率差與人均GDP在1%水平上顯著,兩者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表明存貸款利率的差額越小,市場集中度越低,市場競爭力就越強,就越能促進經濟增長。也就是說,放松管制對經濟的增長影響顯著。所以,國家應放松利率管制進行金融改革,這是一個漸進的和長期的過程,應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來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首先應建立較為發達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完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市場基礎;其次是先進行國債等市場交易型金融工具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后進行存貸款的利率改革;再次是按照先貸款后存款,先浮動后放開的次序進行存貸款利率的改革。逐步擴大銀行自主定價的范圍,放松貸款的下限和存款的上限管制,使之更有效地促進經濟增長。
(2)銀行集中度跟區域經濟增長顯著負相關。表明了銀行集中度越高,越不利于區域經濟增長。此次我們的銀行集中度是用四大國有銀行貸款的余額占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表示的。銀行集中度越高,表明四大國有銀行壟斷程度越高,相對的非國有的銀行將得不到足夠資金的支持和運轉,將不利于區域經濟增長。我們國家應放寬行業進入限制,鼓勵非國有銀行包括股份制銀行、民營銀行、外資銀行等的設立和發展,使得銀行之間形成競爭。這樣,各個銀行為了提高競爭力,將會提高存款利息降低貸款利息,這將會使得儲蓄和投資的增加,加快經濟運轉速度。我國應該通改革對銀行的管制制度,以使我國最終建起高效的、競爭力強的現代銀行體系,不斷地推動經濟高速發展。
作者:李喜梅單位:廣東金融學院國民經濟與金融發展研究所
- 上一篇:研究區域經濟整合的新亮點
- 下一篇:大學學術建設對區域經濟的價值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