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稽查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6 03:38:00

導語:稅務稽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稅務稽查分析論文

稅務稽查是從稅收征收管理檢查中分離出的特殊性質的檢查活動。2002年10月15日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了稅務稽查局是獨立的稅務行政執法主體,專司對涉嫌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抗稅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涉稅違法活動的查處。實踐證明,稽查人員的業務素質及查賬技巧是決定稽查成果的重要因素。下面就稅務稽查查賬技巧進行簡要闡述,僅供大家參考。

一、捕捉異?,F象,從中發現涉稅問題

稅務稽查人員在查閱會計資料、賬簿時,要特別注意反映在會計資料中的有關數字、時間、地點、往來單位、業務內容或科目對應關系等,查找異?,F象,并從中發現涉稅線索。

(一)異常數字

現實中,數字本身所代表的涵義只是一個量的概念,只有將其與特定的業務內容相互聯系,才能確定是否為異常數字。一般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查找:

1.數字的大小。某個數字在特定的經濟業務中和特定的時期里,其大小是否正常是可以加以判斷的。如某商品單價3000元,對于小型企業,如屬“固定資產”賬中的記錄是正常的,而若是在“低值易耗品”賬中的記錄便是異常數字,應進一步查實其進項稅金是否抵扣,是否應記入“固定資產”而未按規定記入。

2.數字的變化趨勢或范圍。經濟活動的某些量化指標有其特定的變化趨勢或范圍。某個數字若超出了特定經濟活動的變化趨勢或范圍,則應視為異常數字。如某企業1-11月份各月產品銷售收入一直在50萬元-55萬元之間上下變化,而12月份為105萬元,這個105萬元數字大大超出了企業月營業收入的正常范圍,應進一步核查是否有銷售滯后入賬或虛轉收入問題。

3.數值的正負。會計資料中的數字,表現為正數或負數,都是正?,F象。只有當多方面證據表明“利潤總額”不應也不會出現負數(虧損)的情況下,若表現為負數(虧損),那么,此處負數(虧損)就應被看作異常數字。如某企業“利潤總額”數額為“0”時,而人員、業務等情況未發生變化,特別是企業收入在連續2年中分別為1500萬元、2460萬元,其“利潤總額”數額均顯示的數字“0”,就應被看作異常數字,需要進一步查實是否存在隱瞞收入或多報成本費用問題。

4.數字的精確程度。會計資料中數字應根據其反映的具體經濟業務內容決定其精確程度。該精確卻沒有精確到適當的程度,或不該精確而精確到不正常的程度都應當視為數字異常。如某商業企業,每個月的銷售收入均是整數值,且較為接近。那么這些數字就屬異常數字,應檢查是否如實反映銷售收入。某企業的銷售收入計劃的數字若有角有分則是不正常的,而這些數字就是異常數字,因為它精確到了反常的程度。這些數字,在查賬時都要引起高度重視。

(二)異常時間

所謂異常時間,就是反映在會計資料中的不正?;虿环蠈嶋H情況的有關時間。一般從以下兩個方面查找:

1.會計資料中反映的經濟業務發生或記錄的時間是否符合特定的時間。如對于季節性發生的經濟業務,其設備的大修理等會計資料上反映的經濟業務發生的時間必須符合特定的季節,否則就應該視為異常時間。

2.根據會計資料中反映時間的長短是否超越了一個適當的時間界限。如對企業應付賬款超過二年(甚至更長)的記錄金額,其時間上已超過正常的時間界限,應視同異常時間進行檢查分析,看其是否屬截留收入或虛開發票。

(三)異常地點

所謂異常地點,是指反映在會計資料中的不符合正常情況的地點。一般從以下兩個方面查找:

1.根據有關距離的遠近確定其是否合理。經濟活動發生后所涉及到的有關單位或地點,可根據經濟業務的具體內容確定其距離的遠近。如有些材料采購只能到外埠采購,而有的則不必舍近求遠,否則就表現為采購地點上的異常現象,應進一步核查是否有虛開發票行為。

2.根據物資運動流向確定其是否合理。經濟業務發生的地點與經濟業務的具體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物資運動的合理流向決定了經濟活動所涉及的地點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如果經濟業務所涉及的地點與經濟業務內容無關,甚至相互矛盾,即違背了物質運動的合理流向,應將其視為異常地點,應進一步核查是否有虛開發票行為。

(四)異常往來單位

所謂異常往來單位,是指在經濟活動中不應發生或一般不發生而實際卻發生了業務往來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一般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查找:

1.根據往來單位的各自業務范圍。每一個經營實體,其正常生產或經營范圍都是相對穩定的,如果會計資料中反映的經濟活動超出了單位正常業務范圍和對方單位的正常業務范圍,則可將其視為異常往來單位,應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虛開發票行為。

2.根據經濟業務發生后是否構成復雜的多角關系。一般情況下,有些經濟業務只涉及兩個單位,如購銷業務涉及到購貨單位與銷貨單位,即付款單位和收款單位;有些經濟業務只涉及本單位,或者說只涉及本單位的有關部門或人員,而不涉及其他單位。在查賬過程中,若發現應只涉及兩個單位或只涉及本單位的經濟業務發生后,記賬中卻涉及到多個單位,應將其視為異常往來單位。如在購銷業務中,銷貨單位若不是收款單位,購貨單位若不是付款單位,即構成復雜的購銷業務的往來單位。應進一步檢查該項經濟業務的背后有無不正當的交易或是否存在虛開發票行為。

(五)異常業務內容或科目對應關系

所謂異常業務內容或科目對應關系,是指記錄或反映在特定賬戶中的不正常的經濟業務或某項經濟業務發生后所涉及的科目(賬戶)形成不正常的對應關系。如記錄或反映在“管理費用”賬戶中的廣告費支出業務、罰款支出業務、分配福利部門人員的工資、獎金費用業務等;反映在“營業外收入”賬戶中產品或商品銷售業務,接受捐贈收入業務等;反映在“其他應付款”賬戶中的有關營業外收入業務等。由此,使上述賬戶與其對應賬戶形成了不正常的對應關系,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涉及稅收問題。一般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查找:

1.檢查記賬憑證,根據所列的會計科目及所反映的具體經濟業務內容,對照會計制度,分析其是否構成異??颇繉P系。如某工業企業對本企業行政管理部門耗用的自產產品業務,編制如下記賬憑證: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產成品”科目。此處的兩賬戶便構成了異常對應關系。因為耗用自產的產品,屬于銷售業務,應按所耗用產品的銷售價格記入“產品銷售收入”科目,即: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產品銷售收入”科目。同時,按耗用產品的生產成本價格結轉銷售成本,即:借記“產品銷售成本”科目,貸記“產成品”科目。被查單位的錯誤賬務處理少列了此項銷售收入,進而偷逃了有關稅款及其他款項。

2.檢查應收應付款的明細賬戶,將發生時間較長,金額較大的經濟業務的會計憑證調出,根據具體的經濟業務內容分析其是否構成異常的科目對應關系。如在檢查某商業企業“應收賬款”明細賬戶時,發現12月末在某不經常發生往來業務的客戶賬上借記了300萬元,調出會計憑證,了解到會計分錄是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商品銷售收入”科目,而記賬憑證卻未附有任何原始憑證。據此,可以認為被查單位此項賬務是虛增商品銷售收入的舞弊行為,此處的“應收賬款”與“商品銷售收入”兩科目便構成了異常的對應關系。

3.檢查能夠反映經濟業務來龍去脈的賬簿記錄,根據所反映的具體經濟業務分析其是否存在異常的科目對應關系。采用日記總賬核算形式下的總賬記錄以及設有“對方科目”欄次的賬簿記錄能夠反映出經濟業務發生后所運用的會計科目。根據賬戶摘要所說明的經濟業務內容,分析所運用的會計科目是否構成異常的科目對應關系。如審閱日記總賬時發現一筆與某企業以物易物業務的賬務處理是,借記“低值易耗品”科目,貸記“產成品”科目??梢詳喽?,此處兩科目構成了異常對應關系。因為以其產成品換回對方的某種物品作低值易耗品,既應看作購進業務,又應看作銷售業務,最根本的是應通過“產品銷售收入”與“產品銷售成本”賬戶進行核算,未作如此處理,便少列了此項銷售收入,進而偷逃了有關稅款及其他款項的繳納或分配。

二、捕捉賬外信息,從中發現涉稅問題

大部分涉稅違法行為,在會計資料中,只能間接地反映出來,具有很大的隱密性。因此,只有跳出會計資料,從賬外發現線索捕捉信息,才能及時準確地發現涉稅違法行為。利用賬外信息捕捉涉稅線索沒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槿藛T應隨時隨地搜集信息,分析各方面有關情況,以判斷是否構成涉稅違法問題。一般從以下三個方面捕捉:

1.根據座談、參觀過程中,發現的異?,F象和調查了解到的被查單位有關線索。如為了“上市”或“開拓市場”大量需要灰色支出等,就可作為追查是否截留收入或變向增加成本的線索。

2.根據調查、了解查找被查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環節,如報表反映虧損嚴重,而職工反映福利待遇比較高,以此可判斷并查找該單位是否有截留收入和設小錢柜問題。

3.根據無意觀察到的有關異?,F象或表現,進行聯系和聯想,捕捉有關涉稅違法問題。如稽查人員在工作之余無意觀察了解到被查的工業企業設有銷售自產產品門市部,聯想在查賬過程中未發現賬務中設有銷售自產產品門市部,同時在查賬過程中也未見其有銷售自產產品銷售業務的賬務處理。以此為線索,查明被查單位以行政部門耗用自產產成品形式,將部分產成品移到本企業門市部,截留收入用于其他灰色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