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論文
時間:2022-08-21 05:57:28
導語: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理論淵源
1.列寧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思想
在1921年前,列寧把商品生產、交換同私有制、資本主義剝削制度聯系在一起,認為它們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是社會主義的對立物。比如1906年他在《土地和爭取自由的斗爭》中指出“只要還存在市場經濟,只要還保持著貨幣權力和資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無法消滅不平等和剝削。只有建立起大規模的社會化的計劃經濟,一切土地、工行、工具都轉歸工人階級所有,才有可能消滅剝削?!痹凇?9世紀俄國的土地問題》指出:“至于社會主義,那么大家都知道,就是消滅商品經濟?!彼€多次說過“,貿易自由就是資本主義”“,沒有一個使千百萬人在產品的生產和分配中最嚴格遵守統一標準的有計劃的國家組織,社會主義就無從設想”?!皯饡r共產主義”時期,實行了禁止自由貿易的政策。然而,余糧收集制和完全禁止任何商品流通的政策引起了農民的強烈不滿,這種不滿最終導致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列寧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提出像俄國這樣一個經濟落后和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里,必須發展商品經濟,利用商品貨幣關系,并將這個思想付諸新經濟政策的實踐。在“新經濟政策”列寧首次提出了國家資本主義思想,國家資本主義是受蘇維埃政權控制,是不會葬送社會主義的。在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和主要生產資料的條件下,通過國家調節商業和貨幣流通,商品經濟完全可以被用來為無產階級國家服務。社會主義的大工業獲得高度發展過程中,在把整個小生產全面地徹底地改造過來以前,無產階級國家有必要把商品經濟作為自身的“社會經濟基礎”,作為各種過渡的經濟形式的“中心環節”。
2.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思想
斯大林也曾經認為:“實現社會主義就要消滅商品生產,就要廢除貨幣經濟,就要徹底破壞資本主義而使一切生產資料公有化?!焙髞硭勾罅蛛m然承認了必須保留商品貨幣制度,但卻認為這種關系是“外來的”是社會主義格格不入的。關于社會主義條件下存在商品生產的原因問題,斯大林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中指出,“在當時的蘇聯,‘存在著社會主義生產的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國家的即全民的形式,一種是不能叫作全民形式的集體農莊形式”,這種情況就使得國家所能支配的只是國家企業的產品,至于集體農莊的產品,只有集體農莊才能把它當作自己的財產來支配。然而,集體農莊只愿把自己的產品當作商品讓出去,愿意以這種商品換得它所需要的商品?,F在,除了經過商品的聯系,除了通過買賣的交換以外,與城市的其他經濟聯系,都是集體農莊所不接受的。因此,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目前在中國———仍是必要的東西。“”將來在兩種基本生產成分即國營成分和集體農莊成分由一個包羅一切而有權支配全國一切消費品的生產成分來代替的時候,商品流通及其‘貨幣經濟’就會作為國民經濟的不必要的因素而趨于消失。但是只要這個條件還不具備,只要還存在著兩種基本生產成分,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便應當作為中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必要的極其有用的因素而必須保存著?!钡勾罅謱ι鐣髁x商品生產的范圍作了嚴格限制,斯大林不僅要“把所有一切資本家從商品流通中排擠出去”,而且認為:“在中國,商品生產沒有象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那樣漫無限制和包羅一切地擴展著,它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雇傭勞動制度的消滅和剝削制度的消滅這樣一些決定性的經濟條件而受到嚴格限制?!啊睙o論如何不能把中國制度下的生產資料列入商品的范疇”,“不僅國家企業的生產資料不是商品,而且集體農莊主要的生產資料(土地、機器)也屬于國家所有,不能賣給集體農莊,只歸農莊使用,莊員不能出賣、購買、出租或抵押,因而也不是商品?!鄙a資料“僅僅保持著商品的外殼”蘇聯的商品生產“并不是通常的商品生產,而是特種的商品生產,是沒有資本家參加的商品生產,它所涉及的基本上都是聯合起來的社會主義生產者(國家、集體農莊、合作社)所生產的商品。它的活動范圍只限于個人消費品”。
二、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貢獻
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對于如何利用商品生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膽的探索。
1.提出“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命題
1958年“鄭州會議”期間提議在起草的會議文件中寫上“必須生產適宜于交換的社會主義商品”,要“有計劃地大大發展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他還指出:“歷來就有商品生產,現在加一種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認為社會主義不能廢除商品生產。他說:“中國原來是商品生產很不發達的國家,比印度、巴西還落后———商品糧還不到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4,糧食之外的經濟作物也很不發達?!编嵵輹h上指出: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有些人怕商品,無非是怕資本主義,不了解排除了資本家可以大大發展商品生產”,“對商品生產不要怕,不會引導資本主義,因為已經沒有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商品生產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F在是國家同做生意,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沒有了,不但不要怕商品生產,而且要大力發展商品生產,商品生產可以乖乖地為社會主義服務”。從中國商品生產不發達的歷史現實出發,指出,中國“很需要有一個發展商品生產的階段”。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命題。
2.把握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與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區別
在學習《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和《馬恩列斯論共產主義社會》等著作的《讀書筆記》中,他贊同斯大林提出的“決不能把商品經濟看作是某種不依賴周圍經濟條件而獨立存在的東西”的觀點,指出:“商品生產不能與資本主義混為一談”。他說:“中國現在的情況是,已經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變成了全民所有制,已經把資本家從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中排擠出去,現在在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領域中占統治地位的是國家和,這同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是有本質差別的。確定了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原則界限。這個原則界限就是:“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產,要看它是同什么經濟制度相聯系,同資本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同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薄皯斨刂赋觯涸诮窈笠粋€必要的歷史時期內,的商品生產,以及國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間的商品交換,必須有一個很大的發展。這種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不同于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因為它們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進行的,而不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無政府狀態地進行的。繼續發展商品生產和繼續保持按勞分配的原則,對于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是兩個重大的原則問題,必須在全黨統一認識。有些人在企圖過早地“進入共產主義”的同時,企圖過早地取消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早地否定商品、價值、貨幣、價格的積極作用,這種想法是對于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不利的,因而是不正確的?!卑焉唐飞a與資本主義區分開來,商品生產的性質是由它所賴以存在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決定的,初步意識到商品生產只是一種“中性”的經濟手段
3.界定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范圍
指出:“斯大林認為在蘇聯生產資料不是商品。在我們國家就不同,生產資料又是商品又不是商品,有一部分生產資料是商品。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中,只有全民所有制內部調撥的生產資料不是商品,而全民所有制企業賣給集體所有制企業的生產資料都是商品,集體所有制企業之間相互轉讓的生產資料,也全都是商品?!闭f:“斯大林根據商品是一種可以轉讓所有權的產品這個理由,說蘇聯的生產資料不能列入商品的范疇,這值得研究。在我們這里,很大一部分生產資料不是商品,這就是在全民所有制范圍內調撥的產品。也有一部分生產資料是商品,我們不僅把拖拉機等農業生產資料賣給公社,而且為了公社辦工業,把一部分工業生產資料賣給公社。這些產品,都是商品。國家賣給以后,它的所有權轉讓了,而且在公社與公社之間,還可以轉讓這些產品的所有權”。在生產資料是不是商品的問題上,比斯大林的認識前進了一步。關于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有益探索,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理論借鑒。
作者:王梅王佳賢單位:太原科技大學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中學生消費教育調查
- 下一篇:商品經濟環境下禮儀思考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