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論文

時間:2022-08-20 05:51:46

導語: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論文

一、生態經濟與人的關系分析

人與生態經濟存在辯證統一關系,人是自然的組成,是生態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存在必然的互生性與完整性,相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屬于人與自然、生態經濟中的組成,彼此調節。人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事物,但是人具有思維,具有哲學上所講的主觀能動性,在發展生態經濟的過程中,人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滿足自己的各項需求。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需要一定的約束與限制,必須遵循自然生態既定的發展規律,在規律允許的范圍內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該情形下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對自然生態起到補充與調節的作用。人的主觀能動性并不是隨意的,盲目的,受人的主觀意識的控制。如果人類主觀意識中認為人是自然的主宰,企圖借助各種人類活動征服自然,成為自然的主宰,那么人與自然生態原有的生態關系將會失衡,引發人與自然生態的災難,自食惡果的是人。而這種不和諧也體現在人與人中,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人與人之間展開激烈的資源爭奪,人與人之間不公平的競爭加劇,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失衡,最終威脅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因此,在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從目前生態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導致的人與自然的不和諧現象十分突出。

二、人類經濟活動與生態之間存在的問題分析

1.人類盲目的中心主義觀念及發達國家轉嫁生態危機。

資本主義經濟利益的膨脹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更加激烈,甚至引發嚴重的利益沖突。經濟沖突的不斷擴大導致生態危機的出現,發達國家為了轉嫁生態危機,利用發展中國家相對廉價的自然資源與勞動力將污染大,能耗大的企業建立在發展中國家,實現了生態危機的轉嫁,導致不發達國家面臨著各種環境威脅,人類整體生態平衡受到破壞。

2.片面發展經濟,忽視環境保護。

這主要是針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部分發展中國家為了改變自己落后的經濟狀況,片面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忽視了生態安全。此外,生產技術落后,環保意識低下等都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污染。惡劣的環境激化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平衡。河北省張官屯小朱莊因為化工污染導致水中苯胺含量超標,動植物在飲用被污染水源后死亡,即使是400米深處的井水也呈粉紅色,地下水質惡化,影響民眾生活與生產,激化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也進而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人與生態經濟出現嚴重失衡。

三、生態經濟與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分析

1.經濟與生態發展兩手抓,為子孫后代留下碧水藍天。

經濟發展應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總進程中,實現當代人受益的同時,兼顧后代子孫。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對生態環境的關注與保護,以人類整體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堅持人本主義的經濟生態觀,滿足人們基本“衣食住行”需求,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態環境的自凈能力,經濟發展既不超前也不滯后,與人類社會發展的整體步伐相協調,相一致。

2.“以人為本”,堅持人本主義經濟與生態發展模式。

人是經濟活動中主要開展者,在發展經濟時應堅持“以人為本”,將人的利益與幸福作為一切經濟活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人在經濟生活中除了經濟利益的需求,更存在著對生態環境的安全訴求,因此在發展經濟與生態時堅持“以人為本”,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本主義經濟與生態發展之路,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同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促進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3.立足國際,積極創造合理公平的國際經濟發展新秩序。

在長期的經濟與生態發展中,人、社會與自然是主體因素,存在著人到社會到自然的依次連接關系。該發展模式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同地位,發達國家始終占據技術、科技上的優勢,而發展中國家只能以犧牲自然環境、浪費自然資源為代價獲取經濟的短暫發展。這是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發展秩序作用的結果。要想實現人與自然的持續發展勢必要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發展新秩序,減少生態危機轉嫁,世界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同步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結語

本質上說,生態經濟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和諧潛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在今后發展經濟的同時更應該關注人與人之間的平衡與和諧,解決彼此之間對立的矛盾沖突,處于客觀的角度合理看待人與人、人與自然,實現生態經濟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辯證統一。

作者:李丹單位: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