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養殖的生態經濟論文
時間:2022-09-22 04:36:26
導語:奶牛養殖的生態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以生態經濟結構的動態平衡為前提
奶牛養殖業的生產經營有其自身的生態經濟結構系統,這個系統主要包括四個部分:植物群體、動物群體、社會經濟環境以及自然環境。
1.2奶牛養殖業生態經濟分析的關鍵是將飼料轉化率提高
奶牛養殖業生產的基礎是飼料資源。奶牛養殖業生產是一個過程,它是指飼料的投入和畜產品的產出過程。飼料在奶牛養殖過程中的作用較大,它既可以作為能量,又可以作為原料。飼料費用所占的比例在整個奶牛生產中相對較重,相對總體費用所起的作用較大。因此,在奶牛養殖業生態經濟效益實現過程中首要考慮的是飼養奶牛頭數、飼料資源量與各種家畜養殖發展的平衡,而且還要注視飼料中蛋白質和能量間的平衡。奶牛養殖業在生產過程中利用的一系列生物科學技術,其主要的目的是較為合理地使用和轉化飼料資源,即可以節省飼料的消耗、克服沒有效果的飼養,又可以提高飼料轉化效率,這是提高奶牛養殖業生態經濟效益的關鍵。
1.3將奶牛養殖的最終產品量當作衡量標準
奶牛在生產過程中是具有兩重性:一方面表現在生產資料,另一方面則表現在消費資料。從過去的發展來看,由于商品生產觀念的缺乏,人們通常誘導性地把家畜頭數和它的產品量等同起來,主要指的是存欄數、凈增數等,卻很少考慮到出欄率、商品率、產品量造成的沒有效果的飼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奶牛養殖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另外,家畜頭數和產品率的高低并不是很相同的。奶牛養殖業較為先進的一些國家,都想竭盡全力地提高產品率、出欄率,減少生產資料的家畜數量,從而使飼料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奶牛養殖業生態經濟效益研究中,主要以奶牛養殖的最終產品量來衡量奶牛養殖業生態經濟效益。
2黑龍江省奶牛養殖生態經濟效益評價指標
奶牛養殖業生態經濟效益需要用指標來進行比較分析,不同的經濟效益也需要通過一些指標來進行考核,所以奶牛養殖業生態經濟效益分析與指標是分不開的。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范圍、不同的層次對經濟效益進行分析,需要借助一些指標來形成一定的指標體系。
2.1奶牛養殖業生態經濟效益的主體指標
2.1.1飼料轉化率
飼料轉化率是反映奶牛養殖業科技水平和生產水平的主要指標,也是考察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單位飼料消耗增加奶牛產品量=奶牛產品產量/飼料消耗量。單位奶牛產品產量所需飼料量=飼料消耗量/奶牛產品產量。
2.1.2飼料報酬指數
飼料報酬指數是反映飼料綜合利用效果的指標,主要體現了增產與優質、節耗與增產的統一。飼料報酬指數=畜產品售價×畜產品增重量/飼料成本。
2.1.3奶牛產品的生產成本
奶牛產品的生產成本主要是考核同等產品的投入水平,它的種類較多,大體分為養殖成本、產品成本、增重成本和活重成本等。飼養日成本=奶牛本期的全部飼養費用/本期飼養天數;單位產品成本=(生產總成本-副產品價值)/產品產量。
2.1.4生產養殖費用
單位畜產品生產養殖費用(成本)=生產費用/畜產品產量。
2.1.5利潤和利用率
利潤和利用率是考察奶牛養殖業生產經營的一個的根本指標。利潤總額=產品銷售利潤+其他銷售利潤+營業外收支凈額;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收入-生產成本-銷售費用-稅收;產值利潤率=利潤總額/產品總值×100%;資金利用率=利潤總額/(固定資金+流動資金平均占用總額)×100%。
2.1.6勞動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主要是來反映奶牛養殖業的勞動生產者所創造的物質財富效率指標,也是經濟效益所要考核一種指標。單位奶牛養殖產品消耗的勞動時間=全年實際消耗勞動時間/全年產量。
2.1.7投資回收率
投資回收率主要是生產基本建設投資效果在奶牛生產效果的一種指標。投資回收率=投資總額/平均每年奶牛生產利潤。
2.2奶牛養殖業生態經濟效益的分析指標
2.2.1一般的經濟指標
總產值=畜產品產量×單位產品價格;總利潤=總產值-總成本。
2.2.2技術效果指標
產仔成活率=斷奶時成活仔畜數/出生時活仔畜數×100%;個體產品率=畜產品總產量/產品牲畜頭數×100%;日增重=(末重-始重)/育肥天數。
2.2.3目的指標
社會貢獻率=奶牛養殖業社會貢獻總額/資產平均余額×100%。
3黑龍江省奶牛養殖的生態經濟效益實現的效益分析
首先確定奶牛養殖生態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對各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然后確定各指標的權重,近而求得各指標的綜合得分,最后依照這些得分來評價奶牛養殖業的生態經濟效益。
3.1指標的選擇
選取了10個指標來衡量肉牛養殖的生態經濟效益,這10個指標分別是成本費用利用率、資產報酬率、勞資凈利潤、單位增重成本、出欄率、銷售增長率、社會貢獻率、飼料報酬指數、科技進步貢獻率、節糧指數。
3.2評價指標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Cij=Xij/Si模型中Cij為標準化后第i個指數的第j個數值;Xij為標準化前第i個指標的第j個數值;Si為第i個數值的標準值。
3.3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主要運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得到的各指標相對重要性判斷矩陣。
4黑龍江省奶牛養殖生態經濟效益實現的問題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確定的綜合評價指數,然后可以剖析產生這些綜合指數不同的原因,對于黑龍江省奶牛養殖生態經濟效益實現存在的問題做如下分析。
4.1優質品種的覆蓋率不高
目前黑龍江省奶牛養殖業存在明顯的育種問題,一方面表現在基礎設施的不健全,這一因素導致缺乏較好的環境供奶牛的繁殖、繁衍以及生存;另一方面則表現在奶牛養殖良種的缺乏,目前大部分奶牛品種都是向國外進口的,這一過程極其的復雜和麻煩。這兩方面的因素嚴重制約了黑龍江省奶牛養殖業向前推進。
4.2動物飼料利用率不足
近幾年來國家加大對奶牛養殖業的投入力度,使一部分農戶對奶牛養殖業重視,奶牛養殖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同時由于現有自然資源受到了不合理的利用,造成一部分地區草原退化,這種現象業嚴重地制約了黑龍江省奶牛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4.3飼養技術和方式不夠合理
目前黑龍江省的奶牛養殖方式還是以傳統的養殖方式為主,沒有形成固定的養殖模式,主要的飼養方式還是以散養為主。同時農戶的文化水平不高,接受現代化專業養殖技能比較困難,不能科學合理地飼養奶牛,這是奶牛養殖業不能在農村形成規模的一個主要障礙。
4.4奶牛養殖業防疫體系不完善
時下,奶牛養殖業的防疫體系不夠完善,農戶沒有意識到防疫體系的重要性。而且當疫病發生時不能及時采取措施,導致疫病迅速蔓延。有些疫病的發生不會立即顯現出來,它會間接地作用于奶牛產品身上,例如肉、蛋、奶等,都會影響人們的健康狀況,這些也限制了黑龍江省奶牛養殖業面向國際化。
4.5糞便處理率較低
由于黑龍江省的奶牛養殖一般都是小戶經營,基本上一個村子每戶都會養幾頭奶牛,它們的糞便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理,導致村里的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不僅影響動物本身的生存空間,而且還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這些也不利于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5實現黑龍江省奶牛養殖的生態經濟效益的對策建議
奶牛養殖業是黑龍江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產業,也是農業生態循環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必須堅持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這一理念之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將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發展的一個根本目標,進而實現奶牛生態養殖產業的飛速發展。要實現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5.1加大政府對奶牛養殖業的政策扶持力度
從國家對奶牛養殖的扶持力度來看,雖然已經對其投入了很多的資金,但是這些資金并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一部分資金被浪費掉了,僅有小部分資金投入到奶牛養殖當中。所以國家應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完善一些無效的政策,進而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5.2引進先進的奶牛養殖技術
美國等一些國家奶牛養殖業發展相對完善,我們應該學習和借鑒一些完備的經驗將黑龍江省傳統的養殖模式向現代化的養殖模式轉變,由小戶經營轉變為規?;酿B殖方式。不斷完善市場運行機制,將養殖業和一些龍頭企業或合作組織聯系到一起以提高養殖水平。
5.3政府應該統籌規劃
政府應該把奶牛養殖業作為一個重點項目來抓,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資源配置狀況,統籌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養殖狀況,例如在村與村之間建立一個糞便處理廠,將糞便統一進行回收利用,這樣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環境和奶牛的生存空間,同時也可以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其次,合理地管理養殖用地,有節制地對奶牛進行放養,防止草原的退化。最后,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堅持種養結合、農牧結合。
5.4加強動物疫病的防疫力度
奶牛養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發生疫病,一旦疫病發生,整期的養殖都將前功盡廢,不但不能使農民增加收入,還會加大農民負擔,所以政府應該加大農民對防疫知識的了解,增強農民的防疫意識,這樣才能使奶牛養殖業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
5.5加強奶牛產品的開發力度
政府應該嚴格監管奶牛養殖的全過程,包括動物的飼料、動物的防疫等,實現奶牛產品的綠色化,提高我國奶牛產品的品牌效益,有利于我省的奶牛養殖面向國際市場,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農戶養殖的積極性,而且還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作者:陳穎楊輝單位:東北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合同管理下的企業經濟論文
- 下一篇:食品冷鏈物流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