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造業物流管理研究

時間:2022-11-08 03:29:49

導語:汽車制造業物流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汽車制造業物流管理研究

1數據采集

1.1采樣情況

研究的樣本企業涉及到不同區域、不同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規模、不同企業性質的汽車制造企業;調研汽車生產物流總監或總裝車間調度長等關鍵工作人員,采用實地訪談和郵寄兩種形式,正式發放問卷65份,回收得到有效問卷38份;特別對蕪湖奇瑞汽車、襄陽風神汽車、武漢東風汽車制造廠進行了實地訪談調研,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1.2變量及模型設計

本研究借鑒Cohen和Levinthal提出知識吸收能力的基本理論。寧東玲、高俊山通過實證研究表明,現實吸收能力中介調節潛在吸收能力和信息系統應用效果,而且先驗知識的不足仍然是我國企業信息系統項目失敗的原因之一。基于相關領域學者研究及對多廠家調研思考,本人提出制約中國汽車制造業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的關鍵因素為對知識及技術的潛在吸收能力和現實吸收能力,并把它作為影響中國汽車制造業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的主要變量,并建立模型。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JX)和潛在吸收能力(PAC)、現實吸收能力(RAC)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潛在吸收能力的組成要素包括先驗知識(Pk)、學習強度(Li)、管理支持(Ms)、組織結構(Os)、知識相似(Kc),現實吸收能力的組成要素包括信息集成(Di)、知識共享(Kn)、員工授權(Ee)、培訓能力(Tc)、戰略設計(Sd)。圖1中國汽車制造業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模型(1)知識及技術吸收能力的量表。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設計的潛在吸收能力的量表問題項為20個,現實吸收能力的量表問題項為12個。信息集成因素的問題項:信息系統提供更準確的數據;信息系統的數據來自不同部門,包括供應商、3PL公司、分銷商等物流供應鏈一體化客戶;采用標準的數據接口,信息系統使數據的一致性提高;信息系統提供更容易理解的數據等。知識共享因素的問題項:公司建立學習型組織,各部門溝通渠道順暢,員工能經常交流問題和建議;公司員工能及時解決物流看板管理技術使用中遇到的困難;公司能對新需求或新條件作出靈活的調整。員工授權因素的問題項:員工有機會在重大決策之前發表意見和建議;員工能夠經常提出現場作業流程優化建議,持續進行流程優化;員工對高層領導下達的命令不盲從;高層領導擁有絕對的權利。培訓能力因素的問題項:公司的工作部門有訓練有素的員工(采用5S管理,員工按照企業作業標準規范化操作工作內容);員工滿意公司提供的培訓內容;物流看板管理技術項目使企業能力得到提升。戰略設計因素的問題項:公司對于信息系統,包括ERP系統、物流看板需求系統有較好的設計;公司具備設計科學合理的物流供應鏈能力;汽車制造企業對應用看板新技術有共識;客戶需求能夠得到快速響應;公司物流看板管理技術項目監控能力偏弱。(2)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的量表。物流看板管理技術產生的應用效果應該是多方面的,包括作業生產質量、作業生產柔性、客戶服務能力等,應該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平衡的評價體系,可以從制造現場的停線率和停線時長、員工作業能力、看板需求系統的可靠性、生產柔性、物流成本、客戶滿意度等6個方面來衡量。

1.3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文研究潛在吸收能力、現實吸收能力、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之間的關系,屬于探索性研究,根據Nunnally1978年確定的Cronbach′sa值信度度量標準,一般探索性研究的Cranbach''''sa值在0.6以上,被認為可信度較高。本研究獲取的潛在吸收能力、現實吸收能力、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的Cronbach′sa值分別為0.931、0.918和0.906,均高達0.9以上,屬于高信度。分別對潛在吸收能力、現實吸收能力和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三個量表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度檢驗。KMO檢驗值分別為0.911、0.908和0.856,說明變量之間呈強相關性;Bartlett球度檢驗的概率Sig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05,可認為相關系數矩陣與單位陣有顯著差異。同時,KMO值為0.9左右,根據Kaiser給出的KMO度量標準可知原有變量適合作因子分析。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找出多元觀測變量的本質結構并進行降維處理,將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綜合為少數幾個核心因子,基本確定潛在吸收能力和現實吸收能力的組成要素,因子載荷矩陣與理論設定潛在吸收能力和現實吸收能力的各個組成要素一致。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觀測變量的因子個數和因子載荷是否與基于預先建立的因子模型的預期一致,檢驗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的擬合能力,擬合指標見表1,各指標的擬合基本符合要求。

2數據分析

2.1變量關系及路徑分析

分析潛在吸收能力、現實吸收能力與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之間的關系。擬合指數分別為:IFI=0.833、CFI=0.825、TLI=0.818,都超過了建議值0.8,見表1。x2/df=1.887,其值小于2,RMSEA=0.084,其值小于0.1,說明模型擬合觀測數據的擬合程度較好,不必修正模型。通過調研數據統計整理分析發現,現實吸收能力對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的影響系數為0.72,潛在吸收能力對現實吸收能力的影響系數為0.94(見表2),都在1%的顯著水平上呈正向顯著關系,潛在吸收能力通過現實吸收能力對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的影響系數為0.68(0.94×0.72),從而表明了潛在吸收能力通過現實吸收能力對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呈正向促進作用。進一步分析可知,現實吸收能力會對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產生顯著影響;而和現實吸收能力相比,潛在吸收能力對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的影響并不明顯。同時,通過調研整理后的數據分析發現,先驗知識在潛在吸收能力的組成因素中影響力最小,最新物流看板管理技術的缺乏、物流看板管理運營知識等先驗知識的不足,會導致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失敗。

2.2結果解釋

分析認為,潛在吸收能力是影響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項目失敗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僅靠潛在吸收能力來提升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擁有較高水平的潛在吸收能力是汽車制造企業實施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項目的必要條件。良好的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取決于汽車制造企業能使潛在吸收能力有效地轉化成現實吸收能力。在企業高層領導者對物流看板管理技術認識不深,組織結構僵化,管理水平不高,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投入不足等情況下,盲目上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項目是導致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涉及到多種管理軟件,其使用過程也是知識轉移的過程,具有較高知識含量的物流看板需求系統,如果不能被作業人員很好地消化和使用,會直接影響到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強調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氛圍的重要性,物流工程師、實施人員之間不能很好地溝通,將會使物流看板管理技術的實施非常困難,甚至最終造成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項目的徹底失敗。不斷培訓員工,使員工嚴格按照作業標準作業;員工在實施物流看板管理技術過程中,能夠主動持續優化物流作用流程;企業從戰略角度考慮、將傳統看板管理系統升級為電子看板管理系統,都將有助于提升物流看板管理技術的應用效果。另外,從物流供應鏈角度考慮,按照JIT原理圍繞汽車制造廠科學布局供應商、3PL、分銷客戶,縮短供應鏈成員的反應時間,也將有利于降低停線率和停線時長,進而提高物流看板管理技術的應用效果。

3結語

對于我國汽車制造企業來說,物流看板管理系統使用率很高、投入很大,但是大多數企業應用成效不佳。如何通過提升先驗知識水平獲取外部知識,如何通過能力的提升促進和改善物流看板管理技術應用效果,這些問題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以調研實證為主,由于受到資料限制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后續研究需要對潛在吸收能力和現實吸收能力進行更深層次的因素劃分,進一步分析物流看板管理技術系統項目成敗的原因。

本文作者:吳理門工作單位: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