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港口物流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21 04:29:47

導語:長江上游港口物流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江上游港口物流發展論文

1現代港口物流發展方向

1)“前港后園”模式。

以重要的樞紐港區為依托,在其周邊修建配套物流園區和保稅區,提供包括倉儲、分揀、報關、配送等相關服務,讓水運客戶能夠便捷的享受“零換乘”的物流服務。

2)發展區域及國際物流。

一個現代化的港口必然對其所在的區域產生重要影響,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打通物流通道,是未來港口發展的方向。因此,港口在其布局及功能開發方面要充分考慮前瞻性、戰略性,并應具有國際視野。充分考慮所在區域物流需求的基礎上,兼顧發展與全球物流和跨國物流相匹配的服務。

3)打通外聯通道。

樞紐型的港口需要擁有包括硬件、軟件的雙重外聯通道。不僅需要打通港區與外界的鐵路、公路、航空等硬件通道,同時也必須要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信息通道。只有這樣,才能為客戶提供“鐵-公-水”聯運和高效便捷信息化的服務,提升港口的現代化水平和服務能力。

2長江上游港口物流發展建議

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川渝為核心的長江上游港口物流發展也必然迎來歷史性發展良機。將港口由傳統的交通站點轉化為物流網絡節點是發展方向。

1)完善港口物流中心基礎設施。

港口未來需要具備可以提供物流集散、貨物存儲分撥配送、國際物流服務、市場交易、信息管理、服務咨詢和增值性服務等功能。由此,港口在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就需要進行資源的重新整合優化,通過有針對性地按照國際化、標準化的要求進行升級改造,使港口功能適應未來集裝箱多式聯運和物流網絡節點的要求,以全面提升港口競爭力。

2)優化港口物流鏈條。

長江上游川渝兩地的港口發展既面臨相同的機遇,同時也存在相互之間的競爭。但從整個物流產業鏈的發展而言,兩地的港口發展應該樹立大局觀,具備國際視野。應該跳出地緣觀念,從如何優化長江上游物流鏈的角度出發,合理地定位各港區發展方向,優化資源配置,讓長江上游港口物流發展形成合力,讓每個港區的發展都能突出特色,實現優勢互補和互惠共贏。按照梯次布局的理念,以長江干線重慶、涪陵、萬州、宜賓、瀘州等幾大港區為樞紐,分析區域內產業布局及物流走向,結合鐵路、高速公路及民航網絡的布局形態,將長江上游的物流鏈條進行整體打造和優化。

3)推進物流信息化建設。

以整個物流鏈為對象,構建輻射全程的信息平臺,實現企業、客戶及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共享[3]。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港口服務的效率和便捷度。運用EDI等相關技術,打造港口之間、港口與服務對象之間、港口與管理部門之間的有機整體,擴大信息服務的范圍、提高服務的水平。

4)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體系。

尊重市場規律、提高服務能力,建立健全市場預警機制,優化產業發展規劃。整合優化現有港口資源,引導企業向綜合物流鏈延伸,提升港口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朝著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5)鼓勵發展港口的第三方物流。

港口作為一個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資源,擁有其獨有的優勢。港口企業完全可以依仗自身獨有的特點制衡多式聯運中的其他運輸方式。從而讓港區及其周邊的物流園區在整個物流鏈中處于主導地位,吸引其他交通通道圍繞自身建設發展。

3結語

本文在回顧港口物流發展的基礎上,結合長江上游港口發展的實際情況,簡要分析了該地區港口物流發展應注意的幾個方面,以供相關部門參考。

作者:左良棟徐艷單位:重慶交通大學省部共建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港航管理局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