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新經濟回顧與展望

時間:2022-05-11 11:25:12

導語:一帶一路新經濟回顧與展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新經濟回顧與展望

摘要: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回顧中國新經濟的四大亮點,并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展望中國新經濟前景,可以發現結構調整、新動能和“一帶一路”已成為中國經濟新的拉動力,中國新經濟前景值得期待。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國新經濟;展望;新動力

根據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中國經濟“答卷”,去年GDP總量為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打破西方唱衰中國的預言實現七年來的首次提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然一枝獨秀。不僅如此,從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城鎮調查失業率、物價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國家外匯儲備、工業出口等宏觀經濟指標看,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如企業效益明顯好轉、進出口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居民收入增速跑贏了GDP增速、就業人數超額完成目標等。從以上成績單中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增長新動能日益強大,經濟增長的潛力如“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的拉動力愈發凸顯。展望未來,中國新經濟前景值得期待。下面就中國新經濟的亮點具體分析如下:

一、服務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拉動力

從下圖可以看出,2017年中國經濟結構繼續得到優化,服務業和最終消費支出已成為中國新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50%且同比也有所提高,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潛力,預計今后仍將保持這一趨勢。(圖1)

二、以新零售為代表的消費升級態勢明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在全年社會消費品中,消費升級類商品如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及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快速增長11.7%、15.6%和13.5%。全國網上零售額為717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4806億元,增長28.0%;非實物增長48.1%,零售額達16945億元。非實物增長高于實物增長,充分表明了消費已趨向服務消費,消費升級的態勢愈發明顯。今后仍將大力發展以智慧零售為代表的新零售,著力提高供給質量,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工業增長回升,新舊動能繼續加速切

換2017年的工業指標也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成績單。數據顯示,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6.6%,一舉扭轉了近六年來工業增速單邊回落的態勢。究其原因需求的回暖是造成工業指標反彈的重要因素,如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貨值同比增長10.7%,同樣也結束了2012年以來的持續低迷的走勢。此外,“三去一降一補”帶來的PPI的回升、企業效益的改善也對生產積極性起到了積極作用。從供給側來看,正如下圖所示,高技術產業同比增長13.4%、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1.3%、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1%,依靠創新驅動的ABC、VIP等高技術產業科研成果豐碩,比如2017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申請受理數連續7年世界第一,全時研發人員數量世界第一,研發經費投入世界第二。圖2工業增長回升,新動能加快形成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工業增長的新舊動能仍在加速切換,工業領域的新行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成長,創新正在形成未來中國新經濟的新驅動力。當然目前工業增速的反彈還不宜過于樂觀,還只能看作是在原來下降的較低基數上的一種恢復性增長,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比如結構性和分化問題依舊突出存在,未來的中國新工業成長仍取決于新動能能否順利替代舊動能。

四、“一帶一路”建設成果豐碩,為中國轉型新經濟拓展廣闊戰略空間

細究2017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工業出口的大幅好轉是導致工業增速的大幅回升的最重要因素,其中“一帶一路”的貢獻不可小覷?!耙粠б宦贰奔乳_啟了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又確立了中國東西陸海聯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而且由此帶來的中國對外貿易的好轉不但能對世界貿易產生積極影響,還能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重要“動力源”,從而提振國際社會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信心,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贏得廣闊發展空間和良好國際環境,為中國全面加強同世界各國和各地區的合作共贏提供重要抓手。回顧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以來,中國秉持“創新、合作、共贏”這一全新的國際經濟合作宗旨,逐漸將“一帶一路”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以“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一帶一路”建設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政策溝通尋找合作最大公約數,民心溝通夯實合作基礎。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后,中國的經濟發展就和沿線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隨著絲路的延伸自然而然地結合到了一起,實現了“一帶一路”建設同東盟提出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英國提出的“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等多個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耙粠б宦贰苯ㄔO正在編織起以亞歐大陸為中心,進而輻射全球各大陸、連接世界各大洋的互利合作網絡,構建起發展戰略對接、各自優勢互補、彼此互聯互通、包容開放發展的國際合作平臺,從而以實際行動貫徹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充分發揮這一國際公共產品的輻射和帶動功能。同時深耕細作人文交流,在多元共享的基礎上培育“一帶一路”價值理念,不斷夯實合作的民意基礎。有鑒于此,5年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多達8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同30多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產能合作,就連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都納入了“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內容。(二)加強基礎設施聯通,暢通“一帶一路”血脈。5年來,我國和相關國家一道共同加速推進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項目,以中巴、中緬等六大經濟走廊為引領,以陸??胀ǖ篮托畔⒏咚俾窞楣羌?,以鐵路、港口、管網等重大工程為依托,“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僅中歐班列就已開行了7000列和57條線路,由此可見一個復合型的基礎設施網絡正在形成,而且在此過程中還能完美結合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一帶一路’建設的動力轉換和提質升級。(三)貿易暢通便利水平有所提升。大規模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的是大量投資,5年來,中國同“一帶一路”參與國大力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不斷改善營商環境。下圖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超過500億美元,此外從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僅2016年的進出口總額就達到6.3萬億元人民幣。中國企業已在沿線24個國家推進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總產值超過506.9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近11億美元稅收和20萬個就業崗位。圖3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數據另外據商務部規劃,未來五年,中國將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口2萬億美元商品,約占同期進口總額的1/4。(四)資金融通自由度大為改觀。5年來,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形成了多層次的融資網絡,進而逐步落實了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如亞投行已經批準了20多個項目總額超過37億美元,“絲路基金”已簽約17個項目承諾投資70億美元,6家中資銀行在沿線19個國家設立80多家分行、代表處等,中國同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也正式成立,至此已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網絡。實踐證明,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了新平臺,注入了強勁和持久的新動力,中國新經濟也必將從中受益。展望未來,一個充滿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中國必將繼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頂層設計,通過降風險、擠泡沫、增動能、穩效益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家統計局國家數據網站2017年度經濟數據.

[2]中國經濟年報:增速七年再現反彈.21世紀經濟報道,2018年1月19日.

[3]中國商務部網站經濟數據.[4]中國一帶一路網站2017年度經濟數據.

作者:朱青山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